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世說新語/文學第四》
〈凡 104 則,精選錄十則。〉
雁南飛 略註
http://classic-blog.udn.com/Axeman/9878824
◎參閱《世說新語箋疏》:
http://www.guoxue123.com/zhibu/0401/00ssxyjs/03.htm
◎參閱《世說新語》.三卷(內府藏本):
http://ourartnet.com/Sikuquanshu/Ziku/Xiaoshuo/002.asp
◎參閱《世說新語序》:
〈屏東.郭和杰 編輯/校對/整理〉
http://www.chineseclassic.com/people/suso/ch00.htm
◎附註:
一、原文人物於前篇已簡介者,後篇不再複述。
二、《世說/政事第三》文字瑣細,未錄。
= = = = = = = = = = = =
01.文學第四之14.
衛玠總角時問樂令「夢」,樂云:「是想。」
衛曰:「形神所不接,而夢豈是想邪?」
樂云:「因也。未嘗夢乘車入鼠穴,擣韲噉鐵杵,皆無想無因故也。」
衛思因,經日不得,遂成病。樂聞,故命駕為剖析之。衛即小差。
樂歎曰:「此兒胸中當必無膏肓之疾!」
按:衛玠曾經跟樂廣討論夢,衛玠問:「人為什麼會做夢?」樂廣說:「是因為想像。」時稱「樂廣有何晏之緒,衛玠得王弼之音」。〈引錄《維基》〉
《周禮》有六夢:一曰正夢,謂無所感動,平安而夢也。二曰噩夢,謂驚愕而夢也。三曰思夢,謂覺時所思念也。四曰寤夢,謂覺時道之而夢也。五曰喜夢,謂喜說而夢也。六曰懼夢,謂恐懼而夢也。按樂所言「想」者,蓋思夢也。「因」者,蓋正夢也。
《莊子.齊物論》: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
《維基》:衛玠,晉朝人,字叔寶,小字虎,河東安邑(今山西運城一帶)人。生於西晉武帝太康七年,容貌俊美,風采極佳,為眾人所仰慕。
《維基》:樂廣,字彥輔,南陽淯陽人。西晉時期官員,官至尚書令,在當時聲望很高,故亦稱樂令。
註:
一、總角:古時未成年人將頭髮梳成雙髻,其狀如角。後以總角借指童年。
二、形神:形,形體、肉體也。神,精神、靈魂也。
「形神所不接,而夢豈是想邪?」~言形體物象與精神不相連結而夢之,則夢豈是吾人思想活動耶?想,指思想活動,即醒時之思念。
劉安《淮南子.原道訓》:「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是故聖人使人各處其位,守其職,而不得相干也。」
三、擣韲噉鐵杵:韲,音ㄐ一,同齏字;將菜切細或搗碎,製成醬菜或醃菜。
「擣韲噉鐵杵」,謂擣搗菜使成細末,而將鐵棍併予吞食;引喻不可能發生之事。
四、膏肓之疾:喻不可醫治之絕症。成語「病入膏肓」形容病況嚴酷,已至無藥可醫之程度。注:「肓,鬲也。心下為膏。」
《左傳.成公十年》:「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附:成語「看殺衛玠」~
《維基》:衛玠身體不好,有羸疾,乘白羊車到洛陽市集時,常被群眾包圍,體不堪勞累。懷帝永嘉六年(312年)卒於南昌,時人謂玠被看殺。此為成語「看殺衛玠」由來。
= = = = = =
02.文學第四之22.
殷中軍為庾公長史,下都,王丞相為之集,桓公、王長史、王藍田、謝鎮西並在。
丞相自起解帳帶麈尾,語殷曰:「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既共清言,遂達三更。丞相與殷共相往反,其餘諸賢,略無所關。
既彼我相盡,丞相乃歎曰:「向來語,乃竟未知理源所歸,至於辭喻不相負。正始之音,正當爾耳!」
明旦,桓宣武語人曰:「昨夜聽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時復造心;顧看兩王掾,輒翣如生母狗馨。」
按:魏晉名士雅好玄談,美名曰「正始之音」。兩王掾,指王濛、王述,並為王導所辟用。
《維基》:殷浩,字淵源,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人。東晉時期政治人物,因會稽王司馬昱提拔,而一度與桓溫於朝中抗衡,但後因北伐失敗而被廢為庶人。
註:
一、麈尾:麈,音ㄓㄨˇ;拂塵也。一種以駝鹿尾〈麈尾〉製成類似羽毛之毛扇。麈尾係西晉清談名士身分之標誌。
《晉書.五衍傳》:「衍既有盛才美德,明悟若神,妙善玄言,唯談老莊為事,每提玉柄麈尾,與手同色。」
二、正始之音:
〈一〉本義指純正之樂聲。
唐.白居易《五弦彈》詩:「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廟歌。一彈一唱再三歎,曲淡節稀聲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氣,聽之不覺心平和。」
〈二〉魏晉間,泛指指魏晉玄談之風尚。
《成語詞典》:「正始之音,指魏晉玄談風氣。出現于三國魏正始年間。當時以何晏、王弼為首,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土風流,盛於洛下。」
《晉書.衛玠傳》:「昔王輔嗣吐金聲於中朝,此子複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緒,絕而複續。不意永嘉之末,複聞正始之音。」
三、輒翣如生母狗馨:翣,音澀。馨,語助詞;或作「貌」字解,猶今口語「模樣」。
「輒翣如生母狗馨」,謂每如同安靜陪襯在一旁之活母犬那般模樣。殷中軍此語有貶抑兩屬吏王濛、王述只知逢迎上官之意。
= = = = = =
03.文學第四之25.
褚季野語孫安國云:「北人學問,淵綜廣博。」
孫答曰:「南人學問,清通簡要。」
支道林聞之曰:「聖賢固所忘言。自中人以還,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
按:褚季野與孫安國論南北文人之學問,支道林評北人淵綜廣博,南人清通簡要,或稱南北各有所長難分軒輊;一般以為支道林此擬貶南褒北,實則亦有平衡南北之爭寓意。
《維基》:褚裒,字季野,河南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東晉外戚,官至征北大將軍、徐兗二州刺史。曾經領導北伐,但失敗而回,不久憂憤得病而死。
《中文百科》:孫盛,字安國。約生於西晉惠帝末年,卒於東晉孝武帝前。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人。西晉文學家孫楚之孫。東晉時期的無神論者、史學家。
《維基》:支遁,字道林。本姓關氏,晉陳留人。河南人,幼年隨家人南渡到江南。早年曾隱居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餘杭山,年二十五齣家,其師為西域月支人,改姓支。長相欠佳,「雙眼黯黯明黑」... 出家後雲遊京師,住白馬寺,潛心研究佛道。
《世說注》:支所言,但譬成孫、褚之理也。然則學廣則難周,難周則識闇,故如顯處視月;學寡則易覈,易覈則智明,故如牖中窺日也。
註:
牖中窺日:謂隔著窗戶窺視日景;略有貶抑見識窄狹之意。〈原隱有治學簡要之部分正面意義;後多指學識淺薄之負面意義。〉
近似成語〈均負面詞〉:「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井中視星」、「以管窺天」、「管中窺豹」、「坐井觀天」...等。
= = = = = =
04.文學第四之57.
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來,與共語,便使其唱理。
意謂王曰:「聖人有情不?」王曰:「無。」
重問曰:「聖人如柱邪?」王曰:「如籌算,雖無情,運之者有情。」
僧意云:「誰運聖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按:僧意與王脩清論「聖人有情不?」王脩回應「無」...其實王脩與僧意對「有情」之定義彼此有層差,乃產生玄學觀點之歧異。〈何晏主張「聖人無情」;王弼主張「聖人有情而無累」。〉
《世說注》:未詳僧意氏族所出。/苟子,王脩小字。字叔治,本名為王脩。北海郡營陵人,先後侍奉孔融、袁譚、曹操。《三國志》陳壽評曰:「田疇抗節,王脩忠貞,足以矯俗。」
東晉清談區分玄論與名理兩派。玄論派早期以荀粲、何晏、王弼為代表,後有「竹林七賢」輩出;名理派則以劉劭、鍾會為代表。
註:
一、聖人有情:指「聖人之情,應物而無累於物。」與凡人五情〈喜怒哀樂欲〉或七情六慾之「有情」層次不同。蓋聖人五情之形於外,順其自然無所執著,故不受人情世故所牽累。
今人余英時《名教危機與魏晉士風的演變》:「王弼『聖人有情』說之所以不容易被普遍接受,主要的困難還在《莊子》書中明白地主張『聖人無情』(見《德充符》篇莊子與惠施的辯論)。所以一直到東晉時代,無情論依然存在。」
《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注引何劭《王弼傳》:「何晏以為聖人無喜怒哀樂,其論甚精,鍾會等述之。弼與不同,以為:聖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體沖和以通無;五情同,故不能無哀樂以應〈回應〉物。然則盛仁之情,應物而無累〈牽累〉於物者也;今以其無累,便謂不復應物〈無喜怒哀樂〉,失之多矣。
二、聖人如柱:柱,楹也;樑柱也。聖人如柱,謂聖人像樑柱般無情感〈喻無七情六慾〉嗎?
三、如籌算,雖無情,運之者有情:如籌算,像計數用的竹籌。雖無情,指竹籌雖沒有情感。運之者有情,謂操作它的人仍有專注情感。
上善若水〈臉書分享〉
司馬太傅問謝車騎:「惠子其書五車,何以無一言入玄?」
謝曰:「故當是其妙處不傳。」
按:司馬懿問謝玄曰:「惠子其書五車,何以無一言入玄?」謝玄為惠施之書解說,謂其學說妙不可言,故無一言被列入玄談題材。
《維基》:司馬懿,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里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士族家庭,三國時期魏國大臣,政治家、軍事家。其子司馬昭稱王後,追尊為晉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故也稱晉高祖、晉宣帝。
註:
一、學富五車:亦作「博覽五車」。車,本音ㄐㄩ。原意指惠施寫書多舛駁,著書雖五車之富而不精。後世轉喻為正面意義,用以形容人博覽群籍,學識淵博。
《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厤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負面意義。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二~〈黃秀才徼靈玉馬墜〉》:「兼之學富五車,才傾八斗,同輩之中,推為才子。」~正面意義。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六回》:「大賢世居大邦,見多識廣,而且榮列膠庠,自然才貫二酉,學富五車了。」~正面意義。
教育部 2012 年 12 月公布最新版《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其一是「學富五車」之車,讀音修訂為ㄔㄜ;併參考。〈唯「車馬炮」之車,限讀為ㄐㄩ。〉
二、妙處不傳:妙,神妙、玄妙;喻妙言要道也。妙處不傳,謂玄之又玄之處,自然妙不可言,無法書諸文字以傳世。
相似詞~「妙盡琁機」。《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傳》:「遂乃研覈陰陽,妙盡琁機之正,作渾天儀。」
= = = = = =
06.文學第四之63.
殷仲堪云:「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
按:殷仲堪崇尚玄談,好讀《老子道德經》,是以有此喟歎。《晉安帝紀》曰:「仲堪有思理,能清言。」
殷仲堪,表字不詳,陳郡長平人。殷融之孫。東晉末年重要官員,官至荊州刺史,曾兩度響應王恭討伐朝臣的起事,在王恭死後與桓玄及楊佺期結盟對抗朝廷,逼令朝廷屈服。後來卻被桓玄襲擊,逼令自殺。
註:
舌本間強:舌本,猶言舌根。舌本間強,謂舌根生硬,致言語不暢順。類似詞句:「三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
宋.黃庭堅嘗謂:「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
宋真宗《勸學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附:類似「三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之典故頗多,或謂出自曾子、孔子或蘇軾等人,唯有正式詩文記載者乃黃庭堅。蘇軾則是「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之作者。
蘇東坡《於潛僧綠筠軒》詩:「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欲。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 = = = = =
07.文學第四之66.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慚色。
按:一說《七步詩》有兩首,曹植先作前首《兩肉詩》:「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後曹丕復出題,令曹植再賦,乃成後首《煮豆詩》。
《三國志.魏志》曰:「陳思王植字子建,文帝同母弟也。年十餘歲誦詩論及辭賦數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曰:『汝倩人邪?』植跪曰:『出言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柰何倩人?』時鄴銅雀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之,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
註:
七步成詩:步,左右兩腳行進合為一步;單腳一步古稱「跬」。七步成詩,形容人才思敏捷,能揮毫立就或出口成章。
《維基》:這首詩流傳至後世,又出現四句的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並於小說《三國演義》,但《三國演義》所述是應聲,而非七步而作。
煮豆燃萁:成語。豆,莖也。煮豆燃萁,謂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借喻手足相殘或兄弟操戈。
= = = = = =
08.文學第四之82.
謝太傅問主簿陸退:「張憑何以作母誄而不作父誄?」
退答曰:「故當是丈夫之德,表於事行;婦人之美,非誄不顯。」
按:謝玄問主簿陸退,其岳丈張憑何以替母氏作祭文卻不替父寫祭文?陸退答以:男士之德操已彰顯於在外之志業騰達,無須錦上添花;而婦女的美德僅表現於在內之持家有方,非得誄文頌贊不足以傳世。
《陸氏譜》曰:「退字黎民,吳郡人。高祖凱,吳丞相。祖仰,吏部郎。父伊,州主簿。退仕至光祿大夫。」又:「退,憑婿也。」
《晉書.列傳第四十五》:「張憑,字長宗。祖鎮,蒼梧太守。憑年數歲,鎮謂其父曰:『我不如汝有佳兒。』憑曰:『阿翁豈宜以子戲父邪!』及長,有志氣,為鄉閭所稱。舉孝廉,負其才,自謂必參時彥。」
= = = = = =
09.文學第四之84.
孫興公云:「潘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
按:孫興公:即孫綽。《世說》曰:「孫興公作庾公誄。袁羊曰:『見此張緩。』于時以為名賞。」嘗評潘岳詩文處處燦爛,陸機詩文排沙見寶;是褒潘,亦讚陸,謂各擅勝場。
註:
一、爛若披錦:形容人文采斑斕,如攤開錦繡般華麗奪目。披,鋪陳。
二、排沙簡金:形容人文若珠璣,如排開沙粒般揀選金石。簡,通揀。
《詩品.卷上》〈晉‧黃門郎潘岳〉所載謝混評詩略同:「謝混云:『潘詩爛若舒錦;陸文如披沙簡金,往往見寶。』」
= = = = = =
10.文學第四之92.
桓宣武命袁彥伯作《北征賦》,既成,公與時賢共看,咸嗟歎之。
時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寫字足韻,當佳。」
袁即於坐攬筆益云:「感不絕於余心,泝流風而獨寫。」
公謂王曰:「當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按:袁宏作《北征賦》,眾皆讚歎。其時王珣在坐,認為缺了『寫』字通韻;袁宏即援筆改韻就章。桓宣武〈桓溫〉對王珣說:「當今之時,不得不以此件佳事推崇袁宏之辭賦才思。」
《維基》:袁宏,中國東晉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字彥伯,小字虎,所以當時的人一般稱他為袁虎,是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維基》:王珣,字元琳,小字法護,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晉代官員、書法家。父親是中領軍王洽,祖父是東晉丞相王導,也是書聖王羲之堂侄。因獲封東亭侯,故被時人稱為王東亭。
註:
泝流風而獨寫:泝,音ㄙㄨˋ,同「溯」;謂逆水而上。流風,言流傳後世之風尚。獨寫,謂特加撰述;此處「獨」字,作「特別」解。
《後漢紀校注》:「宏集載其賦云:『聞所傳於相傳,云獲麟於此野。誕靈物以瑞德,奚授體於虞者!悲尼父之慟泣,似實慟而非假。豈一物之足傷,實致傷於天下。感不絕於余心,泝流風而獨寫。』」
以茶會友〈文徵明〉〈網路分享〉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