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關於倫敦奧運,我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千萬別拿英國人的話當真。
回看2007年,北京奧組委為了開啟2008奧運倒數一週年的盛典,召來兩岸三地紅歌手,推出歌曲《We are ready》,昭告世人我們已經準備妥當,請大家放心過來。 2011年。
英國國家廣播協會(BBC,內地譯為英國廣播公司)也為倫敦奧運倒數一週年的來臨,推出了電視劇《2012》(Twenty Twelve)。
這是部偽裝紀錄片的情景喜劇,戲仿倫敦奧組委籌備奧運的整個過程。
在它的第一集節目裡面就出現了倒數大鐘設計失誤的笑話,一個連 “奧林匹克” 都不會拼的藝術家,替他們做了一個據說很牛很先鋒的大鐘,問題是這個鐘真的是以逆時針方向倒著走的,所以越數就離奧運開幕時間越遠。
最後一集,終於到了開幕儀式快要上演的時候,劇集裡的倫敦奧組委發現事先準備好的煙火表演原來會觸發保安用的地對空導彈,他們想出的解決辦法則是用 “虛擬煙火” 代替真貨。
不幸的是,真正的倫奧倒數大鐘在啟動之後還真出了問題,走著走著就不動了。
而英國輿論的普遍反應則是爆笑,大家全都樂壞了,沒想到現實竟會如此配合戲劇。好在開幕式當晚不只放了真正的煙火,而也沒有引發地對空導彈誤射,萬幸。
他們說英國人有兩大全民愛好,一個是喜歡排隊,不厭其煩地排;另一個則是自嘲,幾乎過猶不及地貶低自己。
邱吉爾說過:“英國人是唯一一種喜歡人家告訴他事情有多糟的的人”。
著名舞蹈教練穆雷(Arthur Murray)講得更妙:“沒有比告訴他們 '他們已經完蛋了' 更讓英國人快樂的事了。”
直到奧運正式開鑼的前一週,我在英國報刊上看到的還是不斷的批評與嘲弄,百般數落倫敦奧運的種種不是。
有時候我們外國人不容易分得清其中真假,不曉得那些冷諷究竟有多認真。
真正的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Sebastian Coe)也曾粉墨登場《2012》,我猜他大概不會以為自己的工作真有片子裡形容的那麼糟吧。
容忍放肆 自得其樂
沒錯,英國正在面對 “雙底衰退”,一場奧運能為他們帶來多少收益,仍是未知之數。沒錯,把主場館設在落後貧困的東倫敦,不過十年,還不曉得它是否真有振興地區的功效。
可是直到執筆這刻為止,奧運開幕快一週了,我也沒覺得它為一般百姓帶來太大不便。封路、擁堵,全在預料之中,可比起四年前的北京,倫敦人的日子過得倒還是正常。
對於遭抨擊的票務安排,主辦者最後也是從善如流,終於釋出幾千張沒發出去的門票,給市民一個入場觀賽的機會。
簡單地說,倫敦奧運並不像之前媒體預料的那麼不堪,這會不會是心理預期降低了的結果呢?
就算是倫敦人那著名的冷漠,其實也沒有傳說中的嚴重(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公然批倫敦人對奧運不熱情,懷疑他們是否真的做好歡迎世界的準備。
後來他參加開幕式,居然沒被群眾倒彩。《紐約時報》評論:“只有英國人能夠容忍這种放肆。”)
那天我在街上看見火炬傳送,皮卡迪利圓環人山人海,熱鬧得很。假如這都是遊客,附近辦公大樓上頭開窗探身出來歡呼的又是什麼人呢?
再過兩天,輪到倫敦海德公園外頭擠滿了人,紛紛替奔馳而過的自行車手吶喊叫好,我看這些觀眾十有六七披上了聯合王國的國旗。
《衛報》一位老是質疑倫敦奧運的評論家也在開幕那天轉了口風,他說使他改變心意的原因在於志願者的熱情。
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先生,遠從英格蘭北方南下,寄宿他處,每天花十幾個小時無償勞動。冷靜的評論家不禁停下來自問:這是怎麼回事?
開幕式當晚,大夥排隊入場,因為保安公司失誤而被臨時拉來的英國軍人負責安檢,他們神色輕鬆,和我們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有說有笑。
後來幾天在街上有機會向一個軍人問路,他也熱心慇勤,不太看得出被迫取消休假的無奈。進得場內,有些志願者乾脆把工作當成遊戲,用類似於群舞的方式指引觀眾方向,自得其樂。
(轉載自"香港雜評"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 Photo Appreciation: http://socialitelife.com)
Comment
人民的開幕禮
再說眾人期待的倫敦奧運開幕式,我在網上短評它「比較人性化」,於是司馬南先生有意見了,想知道我這說法的理由。
這麼講吧,從觀賞演出的角度來說,倫敦絕對比不上四年前的北京。
當年張藝謀導演的那台大戲簡直是空前絕後,以軍事行動般的精準,科技上完美的整合,炮製了一幕又一幕叫人目瞪口呆的奇觀。
至於倫敦,它的總導演博伊爾則不取此途,與其用群眾演員來完成想像中美好的圖景,倒不如讓人們扮演他們自己。
可是,必須小心,它始終是一台秀,就和四年前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一樣。
所以分別並不在於它是否真的比我們北京的開幕式更有人性,而在於它更著意地把人民當成演出的重點。
所以北京奧運向建築工人致敬的方式是把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鐫刻在鳥巢的枝架上,默默長存;倫敦奧運則請工人重新戴上安全頭盔,在全球觀眾的眼下,列隊歡迎火炬的入場。
從建築學角度來說,北京的做法其實更加恰當,而且心意悠遠;但單以表演而論,倫敦這種亮相工人的方式就比較聰明討好。
同樣是展示主辦國的傳統,倫敦意外地沒有搬出牛頓和達爾文這些影響全世界的歷史偉人,反而一方面宏觀呈現農業社會邁向工業革命的道路,一方面雜亂彰顯各式各樣的人民。
許多中國媒體都會發現這個晚上的英國名人,比方說《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傳說中的007,第一執掌柏林愛樂的拉圖爵士,當代舞蹈巨擘阿卡漢,萬維網之父伯納李,以及人人樂見的憨豆先生。
大家可能忽略了這裡頭還有更多庶民的存在,例如一群不滿壓迫而罷工示威的工人,其中有人中槍倒下,又有人拾起標語迎頭再上。
還有當年爭取婦女投票權利的先驅,她們戴上鎖鏈,抗議自己受到的束縛。這些中國人眼中可能不太和諧的元素,全都成了英國自我形象的一部分。
最成焦點的自是一群護士,而且是貨真價實的護士,全都來自倫敦一家著名的兒童醫院。
她們推著病床出場,床上還躺著真正的病童;儘管欠缺專業水準,動作不齊,但還是高高興興地載歌載舞。
這不只是要配合「激勵下一代」的倫敦奧運主題,更是一次政治表態,因為他們最後拼湊出了「NHS」的字樣,鮮明致敬「國家醫療衛生服務系統」(National Health Service)。
要知道英國現在的執政聯盟正打算拿它開刀,削減花在公共醫療上的經費,可是博伊爾導演卻利用這個機會,當著全世界的面,扇了在場首相一個耳光。許多現場觀眾認同這個觀點,遂向在場護士所代表的全英醫護人員送上熱烈掌聲。
或許這就是此次演出的最大缺陷了,不像北京,倫敦沒有仔細考慮外國觀眾的理解能力,常常祭出這些只有他們英國人才懂的內行段子。
我想,總導演博伊爾首先要做的大概是給他們國民一個屬於自己的派對吧。
The Potter author J. K. Rowling made an unexpected appearance in the Opening Ceremonies of the London Olympics.
During Ceremonies, a segment dedicated to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its impact on British culture, J.K. Rowling appeared reading an excerpt from Peter Pan to the crowd.
During her segment, a giant puppet-like Voldemort rose above the performers as well as other villains from British literature, including the Child Catcher from Chitty Chitty Bang Bang.
(轉載自"香港雜評"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 Photo Appreciation: http://www.hypable.com)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