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清湟·一百年來馬來西亞 華社所走過的道路(8)

當90年代的上半期華社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獲得平穩發展時,但於1997年卻受到金融風暴所沖擊。1997年中,泰國首先發出金融風暴來臨的信號[54]。接著,風暴席卷東南亞和東亞地區。受害最深的包括泰國,印尼和南韓。在金融風暴襲擊下,馬來西亞也大受打擊。馬來西亞零吉價值大大下滑,股市暴跌,公司倒閉,人民生活困難。當時華社的經濟也遭受沈重打擊。但這金融風暴並沒有引起種族衝突。在馬哈迪的嚴峻金融政策下,控制外資流動,同時把零吉和美元定值。並以政府的力量協助那些被風暴影響深重的企業,包括華人的金融機構和企業。馬哈迪的策略被證明有效,協助國家和華社渡過難關[55]

 

8.展望

 

在人類歷史上,一百年是一段很短的路程。馬來西亞華社走完了一百年的道路,接下來還有更遙遠的路途呈現在眼前。歷史如果是一面鏡子的話,那麽從這一百年的歷史可以看出以後華社應走的道路。一百年前馬華社會是英殖民地的一個附屬社會,它演變為一個新興獨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這演變的過程是坎坷和曲折的,但歷史顯示華社只有在團結一致並發揮華人固有文化的精神,方能克服種種困難,突出困境,在錯綜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種族等因素交叉影響下找到自己的定位。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在她面向新世紀的挑戰及朝向先進工業國的目標邁進時,1950年代盛行的“種族同化論”(Assimilation)已不合新的時代潮流。代之而起的是“多元文化論”(Multiculturalism)。在這大前提下,馬來西亞華社可以看清自己所應該走的方向。那就是在馬來西亞的框架下,加深政治與經濟的融合,但自己還能保持華文教育及華族文化的特色。這文化已經和中國及臺灣的中華文化大有不同,它已經參雜許多本地的產物,那就是中華文化馬來西亞化的方向。 

雖然當政者曾提出塑造“馬來西亞族”的概念,但這概念在目前還是模糊的。種族的融合是在一種自然而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任何法律及條例不能把不同的種族硬加混合在一起。而這自然和循序漸進的方式必須建築在互相了解,容忍及平等待遇的基礎上。相同的語文和教育只是一種手段,而要達到種族融合的目的還須待客觀環境的制造和主觀的努力。(顏清湟博士現任澳洲阿特雷德(Adelaide)大學歷史系教授。)

[54]Peter G. Warr, "Thailand", in Ross H. McLeord and Ross Garnaut(eds.), East Asia in Crisis: From Being a Miracle to Needing On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pp.49-65。

[55]Prema-chandra Athukorala,"Swimming against the Tide: Crisis Management in Malaysia", in H.W. Arndt & Hal Hill (eds.), Southeast Asia's Economic Crisis: Origins, Lessons, and the Way Forword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9), pp.28-40

Views: 3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