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自身盡力去承載起幾經波折的社會群體與關係。這也揭示了硬幣的另一面,即不適宜自由農民的理想世界。描述主仆之間、牧師和會眾關係的軼事,從未承受公眾的審查。這些只是冰山一角。我們有理由宣稱大多數的民俗,正如本特·霍爾貝克(Bengt Holbeck)所言是「無權者的遊戲」:來自井然有序社會的邊界地帶的評論時而可怕,時而痛苦。盡管受到壓制,但是民眾的聲音也沒有失去活力或者幽默感,而是帶有創造力、自由和自尊的回響,並且與富足的農民形象迥異。

然而,嚴格意義上的社會抗議在檔案材料里是缺乏的。原因之一是搜集模式漠視了語境信息,二是研究用的社區概念由搜集者認定(通常是上述模式的一種變體);三是沒有能力來理解民俗的社會信息;四是材料的建檔過程中它的社會背景被毀壞(社區的信息被歸檔在大量不同地方);五是少量的信息是從某些特定群體中搜集的。

這一案例的教訓,既不在研究者應該學會理解和研究民俗的存在意義,也不在社會抗議的研究將糾正民俗學中的許多曲解。它最重要的經驗在於,民俗學者的社會背景和目標已經極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搜集和研究過程,科學共同體可能不假思索地發現自己在散播那些既沒有真正創造,或許也沒有期望的模式。社會抗議也只能以模式化的方法研究,其成果反映的是研究者的觀點,而不是所研究社區的文化真實。


民俗的第一次生命

民俗學者更偏愛真實的活態環境中的傳統。不管他的材料是從檔案中獲取,還是通過實證方法在田野中獲得,這一條幾乎適用於所有研究者。這種基本態度是不受田野類型的嚴格界限所影響的,比如只用文本材料,或者部分使用。今天,每一個專業民俗學者都至少有些意識到他所研究民俗的語境和功能。他希望去揭示的真實同時也是民俗過程的開端。

1.民俗的第一次生命。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民俗在民俗社區里是自然的、幾乎察覺不到的存在。民俗不被注意到、認知和強調,是因為它是生活中每一件事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既沒有名字也沒有分類。民間文化自由地依據自己的情況運行,沒有任何內在沖突或者外在壓力的破壞。傳統成分在文化系統中履行著自身的功用。

當然,這是一個在一種純潔、和諧狀態中的高度理想化的民俗景象。嚴格意義上說,這種情況基本沒有,極少存在。即便存在的話,也僅僅由於客觀條件與融洽的應用假設差不多一樣。比如,為了測定這種偏差,功能分析不得不呈現某種不變因素和均衡狀態。問題出現在,學者開始把民俗未經打擾的存在作為真實和正常的事物來看待,並且不管他們研究的是什麽,都把其作為起始點。理想類型的應用本身可能是必須的,但卻把研究者置於一成不變的危險羅網中。換句話說,對於民俗的自然和初始壽命的假定,僅僅是一個研究工具,不是一種真實的文化狀態。比如,這種為溯源而定的設想多半是選擇的問題,其中事件給定的假設狀態被作為發展的起始點。視為「原始的」現象可能事實上是最終的成果,即一個復雜進化過程的產品,而不是一個過程的起始點。

2.內部視角對民俗的部分認知。過程的下一個階段是傳統意識的出現。它可能發生在傳統社區內。傳統意識意味著至少特定社區中的一些成員開始認識到民俗事象並為其命名。這些名字可能涉及個體產品或文類、表演語境、表演者角色、事象的內容或者功能。

毫無疑問,民俗意識的一個來源是傳統專家,比如,吟遊詩人、薩滿、挽歌歌手等,他們比其他人更好地掌握著這些(神秘的)知識。專家們通常具有某些傳統要素的所有權,這進一步要求相對高層次的傳統意識。最開始,這些專家依靠多樣的記憶術、筆記和文件,具體如物品、符號,最終也有書面筆記,甚至手冊。關於民俗美學價值的意識和爭論可能被視為一種發達的傳統意識標誌。它最容易在傳統的大師中出現。原則上,書面敘事詩學完全可能在口頭文化中,既作為一種理念,又作為一種記錄筆記(即使那種表達形式可能在它的口頭版本中保存很長一段時間)。

(作者簡介:[芬]勞里·航柯(Lauri Honko,1932-2002),國際著名民俗學家,1982年,勞里·航柯正式受邀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民俗保護項目的主要專家。原文出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2022 年 05 期)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