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博士《陪夢散步》(50)夢與隱喻 (之二)

語言是有力量的;當它變成隱喻時,那力量更大。


我從個人認知和組織管理出發,和人們談隱喻的動力,使我理解到,環球化的年代,“無邊界”可能是比“無國界”更有意義的名詞。在二十一年前,當我剛接觸企管這回事時,企業是企業,文學是文學。愛好文學的人,不少在企業裏謀生;辦企業的人,有的也念點文學。但是,企業與文學之間的邊界,壁壘分明,遊戲各有規則。那時候,假如我的口中提到“隱喻”,一定是在和文友聊天;一種“業余活動”。

沒想到有一天,講介隱喻,竟成了我的部份工作。我自幼和文字創作的互動經驗,讓我在企研活動中,兌換成豐富的資產。看見眾多決策人在嘗試,從語言和思維的創造活動中得到能量,我想,企業與文學之間,邊界已慢慢變得模糊;學科與學科之間,不也是如此嗎?“無邊界”的時代變化太快了,大家開始明白,不僅要在自己原來的專業日新又新,還要跨出去向別的領域汲取智慧。

說到這裏,我已經用了一些隱喻:邊界、壁壘、遊戲、規則、圈、業余活動、能量等等。在大學裏,心理學系和語言學系,可能座落在不同的大樓;學術領域和學術領域之間,卻不可能真的圍上一道墻為界限或壁壘。在圖書館裏,文學書籍和企管書籍,擺置於不同的書架;寫作人和企業家,卻不可能像動物園裏的族群,被阻隔在一個一個磚築的框圈裏。這不過是我們借用修辭,將兩個不相同的東西相提並論,互為映照或辯證,以更富“能量”、更具體的敞開某種情況。可是,組織領導人幹嗎要學這些事?

首先,隱喻有助於洞察事象。有位青年告訴我,他的舊老板很懂得“到別人的田裏去收成”。我請他解釋,他的表情是“時間到來你就懂。”我把此話當著閑聊,沒掛在心上。可是,我的無意識卻對此事表達了看法。有一晚,我夢見這個年輕人,大模大樣坐在別人家的客廳裏。當主人出現時,年輕人拿起桌上的一 小塊巧克力遞給他,態度熱情的搭其肩膀,邊走邊說,把他送出了門外。前陣子,這青年的大股東對我說:“他啊,還不賺錢的東西,還不成熟的構想,就放進我的公司去催長。一旦成熟、能賺錢了,便移花接木到自己的公司去收割。”

語言是有力量的;當它變成隱喻時,那力量更大。當然,就像人世間的一切動力,既可載舟,亦可覆舟。語言,恐怕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是我們思想的倒影;它根本就是思想本身。人原來都是無法思想的,直到開始有了語言。許多事情,我們原來也未必想做,直到看見事情的隱喻,居然受到鼓動。“到別人的田裏去收成”,不會自動成為某些人走動社會的思想,直到這句話在他思維、意識裏,描繪出一個“兵法高明”、“笑贏江山”的隱喻。結果,“商場”等於“戰場”;“聰明”等於“謀算”。


再舉一例。在博物館外賣明信片,對於一些人來說,他的活動可以和明信片無關,而變成“找生活”、“服務旅客”、“促進文化”……。這時刻所牽涉的,只是言說者或隱喻持有者本身單方面的價值。可是,當一個明信片攤販生意不佳時,他不能因為自己視售明信片為“促進文化”的隱喻,便要求大家都以他的隱喻為價值;不光顧他,就變成了“不愛文化”,甚至“沒有文化”。理解隱喻,就能避開其荒謬。(2002-09-07《南洋商報》商餘版《陪夢散步》專欄,本文收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馬華文學數位典藏系統”

Views: 1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