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克.洪席耶: 《時間 敘事 政治》(5)

雖說「大敘事」已經被取代,而且被它原本要摧毀的規則管理者再利用;但這裡確實還保留著另一個版本的敘事,這個版本的敘事重申自己是資本主義式時間次序的批判者。但這樣的批判版本現在也被改寫了,因為它批判的對象與其說是系統的不正義,不如說是受害者——那些生活在事物依序發生的時間流中的人們——本身的不知。官方論述譴責他們是無法適應全球自由市場時間的不知民眾;而批判論述則給出了相對的診斷:它譴責他們之處反而是,無論他們是作為「自由」的國際化、作為浮動(flexible)人格及消費文化中的自戀傾向之價值的消極形式,或是以反獨裁、自由論的價值為名,聲稱要摧毀所有阻礙「自由」的傳統障礙的積極形式,這樣的人都太過適應自由市場的時間,並回應其需求了。

一方面,過往對於拜物教、消費主義以及藉由展示資本主義機器的功能所展示的景觀的批判,現在將標靶設在所謂的「民主個體」上,並使他們為系統的再製負起責任。另一方面,反獨裁抗爭的集體形式也被指責說是建造了新形式資本主義發展所要求的主體化模式。以上是《新資本主義精神》(The New Spirit of Capitalism)這本極具影響力的社會學著作所作的論證,據作者所言,1968年反叛的年輕學生們已經用「藝術性」批判的新形式來取代了社會學批判的傳統,這種新形式批判的基礎是個人價值,如自主性及創造性。如此一來,在1973年的危機之後,他們已經送給了資本主義自我再生的工具,意即將自主與創造性的價值整合到新形式的浮動(flexible)管理當中。

繼之,「批判性」思考以不斷表現系統如何無止盡地自我再製,並在系統自身的能動性中吸納所有顛覆形式,最終淪為官方論述的陪襯。這個循環邏輯將其自身訴諸在兩種情節,一種是偏好知識的演示,另一種則偏好最後審判的預言:前者屬重複的情節,永遠對於必然性的永久再製進行非難;後者則屬災難性螺旋的情節,靈活個體與自戀消費者在這當中猛然將自己擲入最後審判日,在那一天,所有因為反抗時間次序所造的罪將會被贖清。簡言之,原本因果進程的時間包含著脫身於此的可能性,但它卻被分成兩種時間,可能性也因此被取消:一種是恆久再製的時間,另一種則是消亡和災難的時間。

所以說歷史判決的邏輯會依據兩種編劇方法被重新分配:第一種會將歷史裁決帶回到補救辦法的知識,這知識是使我們的社會得以維持的必要條件;第二種則是將生命自身變成最後審判的場景。兩種編劇法都符合現今必然性的主流情節,也就是「危機」(crisis)的情節。在馬克思的時代,經濟危機是在資本主義理性核心中所發生的非理性徵候,也是預示其死亡的徵兆。但今天的狀況則全然相反,危機成為資本主義理性的基礎。一方面,「危機」只是全球化的另一個名字,所謂的「無法逃離」的現實會使所有阻礙自由市場次序的延遲形式都走向摧毀;但另一方面,它也會變成在這樣的規則以及科學必然性的律法間同一化的恆見徵兆(perpetually visible sign of identification)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