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二)建構西方論述─強化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及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危險性
西方學者認為,經濟全球化包含諸多複雜課題,因此,即使當前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受到經濟全球化影響,但是在文化上還是很難有單一的發展形式。51然而,中共卻認為,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以西方為中心的文化不但會造成全球文化的同質化/一體化,且「資產階級腐朽思想」會造成大陸民眾的「精神污染」;更重要的是,來自「國際敵對勢力」不但會以強勢文化載體滲透,更進而「和平演變」大陸。
中共認為,當今世界文化領域主要存在社會主義文化、資本主義文化和封建主義文化3種形態,而西方資本主義體系內在蘊含的是自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想,52而這些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將造成社會全面且深遠的負面影響;西方國家企圖要將根植於西方文化的「民主」、「自由」觀念和制度帶到大陸,而這樣的「資產階級自由化」,不但會衝擊中共領導的領導權,還會否定社會主義制度,進而影響中共領導的合法性和正當性。53中共一再強調,雖然大陸經濟已逐漸崛起,但國際敵對勢力仍在「思想文化領域」對大陸實施西化及分化戰略,而由於大陸文化整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與國際地位還不相稱,「西強東弱」的國際文化和輿論格局尚未根本扭轉,54因此中共強調大陸可以走現代化的道路,但絕不能走上自由化,資產階級自由化不但會「亡黨」,甚至會「亡國」。這樣的論述,明顯帶有文化民族主義的色彩。
歸納來說,改革開放後,為了奠定政權的正當性和合法性,面對西方/外來的文化,中共以自我東方化為基礎,透過重建「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文化,亦即強調中國本土/傳統文化的優越,來建構一套自我認識的話語;且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新的西方論述,也就是重新認識西方的方法,並依此重塑一套屬於「西方」的圖像,對「西方」進行化約的建構與認識,強調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必然的墮落,並隱含中國文化/優越、西方文化/墮落的語境。
中共基於全球化下文化同質化/一體化的批判論觀點,透過自我東方化與西方論述的建構,對外用來抵抗改革開放後來自西方的壓力及影響力,對內則用來壓制任何對黨、對國家權威可能形成的挑戰,後鄧時期迄今,中共仍延續這樣的抵抗策略。然而,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中共希望積極推動文化「走出去」,從孔子學院的全球成立、全球祭孔活動及世界各國都在舉辦的中國文化節等來看,除了顯示中共在文化領域的積極性與擴張性,更突顯中共建構反西化論述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化的企圖。55
二、視為一種參與:透過全球化讓文化「走出去」掌握國際話語權
近一個世紀來,由於西方經濟發展發達,因此相較於東方形成強勢文化,在綜合文化國力方面仍是「西強東弱」。因此,中共認為,在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東方/西方文化的失衡是現實存在的問題,而要改變這樣的狀況,就必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進行文化建設。
與此同時,中共強調,對外進行文化交流時,要避免西方敵對勢力的思想文化滲透。中共認為,由於大陸已逐漸「和平崛起」,但仍有一些「國際敵對勢力」「處心積慮」要遏止大陸的發展,但那些敵對勢力認為單純依靠經濟、軍事等硬實力已無法壓迫大陸,所以加強對大陸意識形態的滲透,而這些意識形態的滲透是通過各種文化形式、利用各種文化載體來進行的,因此中共認為必須透過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及壯大文化實力來因應,56同時必須提升文化的生產力、傳播力及影響力,藉此讓夠讓中華文化「走出去」。
此外,中共強調全球化下各地方/民族/區域文化的共融共存,並透過文化「走出去」更積極的在文化領域參與全球化。中共認為,只有透過文化「走出去」掌握國際話語權,57才能突破西方文化霸權的一言堂,在國際社會發聲。
對中共來說,西方文化透過經濟全球化的擴張形成文化霸權,讓文化全球化失去原有的多元並存的色彩,東方/中國文化在單向度的文化全球化中失去了話語權,意味失去了替自己辯護的能力,因此,伴隨大陸經濟逐漸崛起、並在資本主義體系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的此時,中共認為中國文化應該在全球化文化體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進一步來說,中共強調並不反對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文化全球化,但其認為,文化全球化應是以民族文化為基礎在全球範圍的流動及共享,文化全球化不能脫離民族文化而存在;因此,真正健全的文化全球化應該是各種文化的共存。中共認為,現今文化全球化形塑的東方/西方、落後/進步的語境,突顯的是全球化發展的失衡及西方的文化殖民,這種文化位階不平等的體現,正是西方強勢文化掌握話語權和文化霸權的結果,58所以對中共來說,文化「走出去」是為了促成文化全球化的動態平衡,而這帶有文化全球化的調合論觀點,不但有別於中共一向對文化全球化的批判立場,事實上突顯了中共推動文化「走出去」的策略性。
陸、結論:成為文化強國或文化霸權?
中共自改革開放後重新與資本主義體系接軌,並將經濟/文化區隔開來,以經濟領域參與/文化領域抵抗的態度面對全球化;然而,隨著大陸經濟崛起,中共在文化領域的表現更為積極,在「十六大」後建構了文化「走出去」戰略,以國家/文化事業、市場/文化產業「兩條腿」推動文化「走出去」,並希望藉此調合、修正偏頗的文化全球化;同時,中共希望以文化體制改革強化軟實力,透過文化「走出去」在國際社會建立「文化中國」的形象,並掌握國際話語權與詮釋權,消除國際上「中國威脅論」和妖魔化「中國」等宣傳的影響,以因應大陸真正的和平崛起。
進一步來說,中共雖然企圖透過文化「走出去」更積極的參與全球化,但中共仍然認為文化的全球化是西方帝國主義的思想侵略,因此對於「全球文化」、或說全球化下文化的同質化/一體化抱持抵抗的態度。而中共透過自我東方化及建構西方論述,一方面策略性的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中國元素以重新建構中國文化,並以「有中國特色」作為中國大陸社會主義文化的表徵;另一方面,則在強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優越性的同時,強化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必然走向腐朽墮落,以及國際敵對勢力透過意識形態思想的滲透將亡黨亡國的論述,使得中共在推動文化「走出去」的同時,仍不免走向文化保守主義和文化民族主義。
值得觀察的是,對於全球化下的文化流動一向採取批判立場的中共,在建構文化「走出去」論述時,強調全球化下文化的多元性與包容性,呈現出某種程度的調合論觀點;而當中共提到要透過文化產業、文化產品讓文化「走出去」,並讓屬於中國的符號在全球文化市場被消費/接受/認同,這樣的論述又帶有文化超全球主義論的觀點。
由此可知,中共雖然批判全球化下的文化同質化/一體化,亦即對「全球文化」抱持著懷疑/批判的立場,然而,在強調必須透過文化產業推動文化「走出去」時,仍無法忽略全球文化市場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中共透過國家/文化事業、市場/文化產業「兩條腿」在推動文化「走出去」、並企圖掌握國際話語權的過程時,將因國家/市場不同向度採取更為靈活的態度,策略性的參與全球化。然而,不可諱言,由多元文化並融的全球文化調合論觀點來看,文化流動/融合/雜交(cultural hybridity)的多維度與複雜性,使得中共在推動文化「走出去」、並希望維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純正性的同時,將面對更為複雜的課題,大陸走向文化強國的路,顯然還必須歷經一番挑戰。
51 Martin J. Gannon, Paradoxes of culture and globalization(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2008) ,p.169.
52 中共認為「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在政治領域表現為官僚主義、特權現象;在經濟領域表現為地方主義、權錢交易、唯利是圖、假冒偽劣、欺詐拐騙等現象;在思想道德領域表現為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國家意識淡漠、社會責任感缺乏,一些領域道德是非、善惡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見利忘義行為時有發生;在社會生活領域,表現為胸無大志、苟且偷安的處世態度,僵化保守、不思進取的小農心理,測字算卦、求神拜佛的封建迷信活動,以及黃賭毒等現象等等。參見吳潛濤,「堅決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2010年7月6日),2012年3月7日下載,《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12061151.html。 53 雁翎、南東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文化安全淺析」,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北京),2011 年第2期,2011年2月,頁24。
54 胡錦濤,「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011年10
月18日),2012年2月28日下載,《求是理論》,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1/201112/
t20111228_132538.htm。
55 目前大陸已和世界上一百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與145個國家簽訂政府間文化合作協定,與上千個文化組織保持著密切的合作。近年來,大陸在五十多個國家舉辦不同規模二百多個中國文化節、藝術節,然而,中共認為「國際社會對於當代中國文化的認知存在偏見與盲點」。參見趙少華,「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 大力推動當代中國文化走出去」(2011年12月02日)。
56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曾在黨刊「求是」雜誌中提到,文化改革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大陸要避免的是「國際敵對勢力」、「西方敵對勢力」透過文化滲透致使大陸產生例如蘇東劇變、中東「顏色革命」和西亞北非動盪等狀況。施芝鴻,「準確把握文化改革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求是(北京),2011年第21期(2011年11月),頁35-36。
57 陳華昇,「中共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策略之評析」(2011年10月20日),2012年2月20日下載,《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1/9846。
58 于忠偉,「文化全球化與中國文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湖北行政學院學報(武漢),2005年第3期(2005年6月),頁90-91。程度的調合論觀點;而當中共提到要透過文化產業、文化產品讓文化「走出去」,並讓屬於中國的符號在全球文化市場被消費/接受/認同,這樣的論述又帶有文化超全球主義論的觀點。由此可知,中共雖然批判全球化下的文化同質化/一體化,亦即對「全球文化」抱持著懷疑/批判的立場,然而,在強調必須透過文化產業推動文化「走出去」時,仍無法忽略全球文化市場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中共透過國家/文化事業、市場/文化產業「兩條腿」在推動文化「走出去」、並企圖掌握國際話語權的過程時,將因國家/市場不同向度採取更為靈活的態度,策略性
的參與全球化。然而,不可諱言,由多元文化並融的全球文化調合論觀點來看,文化流動/融合/雜交(cultural hybridity)的多維度與複雜性,使得中共在推動文化「走出去」、並希望維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純正性的同時,將面對更為複雜的課題,大陸走向文化強國的路,顯然還必須歷經一番挑戰。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