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敘事經濟學(下)——蕭條敘事》

乘數與泡沫的反饋,由敘事的印記而激發。1920—1921年蕭條、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

2007—2009年所謂“大衰退”以及今日備受爭議的政治經濟情況,都被視為各自時期敘事流行的結果。 


反饋變化:乘數與泡沫

要從社會流行的角度思考圍繞拉弗曲線爆炸性傳播的一連串事件,就要考慮反饋的問題。宏觀經濟學中以“支出多輪擴張”聞名的卡恩—凱恩斯乘數模型(Kahn,1931;Keynes,1936)可描述為一種流行病學模型,其感染率c由邊際消費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替代,去除率r等於零。理論上,這是個動人的反饋模型。對經濟的任何刺激(用I0表示,與流行模型保持一致)都會導致某人收入增加。他將這筆收入中的邊際消費傾向部分用於支出,帶來另一個人收入的增加;另一個人也將收入的MPC部分用於支出,帶來第三個人收入的增加……這一過程反復進行,使國民收入逐漸增加,最終增加值為I0/(1—MPC)。

不過在實踐中,純粹凱恩斯主義形式的傳染是有限的。在一些估計中,乘數很小,表明這種傳染可能並不像最初看起來那麽重要。“永久收入假說”認為,如果人們不認為收入的突然增加是永久性的,那麽凱恩斯主義形式的傳染性很小。

一些研究支持這一假說,例如,Matthew Shapiro(2016)及其合作者在密歇根大學消費者調查的基礎上對財政刺激政策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乘數較小。這一結果看上去是反事實的(如果妳沒有收到退稅支票,妳的做法會有什麽不同?),但說明至少在他們做調查的時候,邊際消費傾向較低(1/4—1/3),也就是說,乘數和1相去不遠。

描述投機泡沫的是另一種特殊的流行病學模型。由於模型中隨時間推移生成的是光滑路徑,投機性資產價格本身一般不宜直接構建在模型中。大部分投機性資產價格的每日變動接近隨機遊走。理由很明顯:如果精明的投資者能夠較好預測每日價格變動,他們會迅速致富並接管市場。


市場上同時存在精明的投資者和噪音交易者,前者試圖預測後者的行為①。大量關於價值投資的文獻證實,通過價值投資可以獲得長期回報②。

泡沫期間,公眾對價格上漲的關注度會改變傳染性:如果價格快速上漲的正當合理性為流行故事所證明,那麽上漲會增強故事的傳染性,擡高需求並導致價格進一步上漲。股市泡沫中的流行故事可能同擁有獨特新技術的公司及技術創造者有關。房市泡沫中的流行故事可能同聰明人炒房致富有關。投機價格上漲刺激購買,通過“價格—公司利潤—價格”、“價格—放鬆管制—價格”這兩個反饋機制帶來投機價格的進一步上漲,如果所有這些都以敘事變化為媒介,那麽可能也存在“價格—GDP—價格”的反饋機制(Shiller,1984、2000、2015)。

流行對資產收益率的影響取決於流行速度,流行速度和貼現率有關。如果速度很慢,那麽對短期收益率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

應對經濟學領域加以擴展,認真地對流行敘事變化進行定量研究。據我所知,目前還沒有證明敘事變化導致經濟波動的控制實驗。

 

羅伯特 • 席勒(Robert J. Shiller)系耶魯大學斯特林經濟學與金融學講座教授、201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本文系作者在第 129 屆美國經濟學會年會上所作主席演講,本文經作者與美國經濟學會( AEA) 共同授權。陳俊君編譯。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