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晗·拓新·立新·創新: 新中國文化產業七十年(1)

[摘要]在“中國化”路徑之下,文化產業的概念需要進行重新定義,才具有符合中國國情的可闡釋性。與新中國同步的新中國文化產業史可以分為奠基期、繁榮期與引領期三個歷史時期。在奠基期實現了由點到面、從多地到全國、從星星之火到體系完備的質變,具有開拓性的歷史意義,並完成了新制度與新導向的確立。而在繁榮期,文化產業則逐漸確立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激活了民營經濟的力量並融入、開拓並培育了國際市場。在引領期,中國文化產業逐步建立了文化和科技融合與文旅融合創新體系,文化產業日漸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引擎,而多元化的資本結構則將推動中國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在機制上形成了新的創新與“文化產業+宣傳思想”的聚合效應,在“一帶一路”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背景下,引領期的中國文化產業進一步加深了自身的國際化融入。因此,要牢固樹立中國文化產業的本質是社會主義文化產業這一觀念,並在堅持以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為本的基礎上,保持創新的心態,進一步完善、健全國內文化產業法律法規與市場體系,控制資本市場的風險。今後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對內要依賴於城市化進程與不同地區的協調創新發展,對外應進一步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有效地將文化資源、資本與市場進行全球化配置與轉換,充分利用自身的後發優勢,使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有更為堅實的國內基礎與國際空間。在大方向上繼續堅持求新精神,努力開拓出中國文化產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局面。

文化產業是一個受到近年來學界普遍關注的熱點課題,也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但目前受制於學科歸屬的限制,國內關於文化產業的研究較為分散,不同學者對文化產業基本概念、基礎理論與基本研究方法的認知都有著較大的差異。但文化產業與中國近現代史的關系相當密切,探討新中國文化產業史,顯然很有必要。

從全球史的角度看,文化產業問世於十八世紀中葉的英國,同時代的歐洲啟蒙運動瓦解了教廷在文化上的絕對專制,而第一次工業革命與資產階級革命則大大解放了生產力,形成了龐大的中產階級群體,並推動了印刷與流通技術的發展,使得圖書出版從以往皇室、教廷的專享完全地走下神壇,成為啟迪民智、傳播民意、供市民消遣的大眾傳媒工具,並廢除了限制出版自由的“星室法庭”,從而形成了規模龐大的英國出版產業,這是人類文化產業的濫觴 1。文化產業在中國,則肇始於晚清“西俗東漸”,其時文化產業在歐美已經根深葉茂,被來華的外僑移植入華之後,開始在中國的近代城市中生根發芽,走上了一條“中國化”的發展之路 2


1 Paul Johnson.Twentieth-century Britain: Economic,Social,and Cultural Change.London: Longman,1994,pp.13-15.

2 韓晗:《在華外僑與中國現代文化產業的發生》,《現代傳播》,2017 年第3 期。


(本文作者韓晗單位: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湖北武漢430070 / 原載:東岳論叢 Nov., 2019 Vol.40 No.11 2019 年11 月( 第40 卷/ 第11 期)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