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如何講好“一帶一路”故事(2)

所以筆者認為完善“一帶一路”的外宣工作,需要從兩點上發力:第一,避免重復建設,共享資源和知識;第二,針對研究人員多但真正意義上的“一帶一路”專家太少的現像,應該發揮高校、研究院特別是企業的力量。有導向性地聚焦“一帶一路”建設,通過聚智、聚焦,我們的制度性話語權才有可能產生。

此外,媒體和學者也要互動。國內有人說“一帶一路”不等同於馬歇爾計劃,但有人又興奮地把亞投行比作美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這就屬於沒有把問題搞清楚。“一帶一路”究竟是什麽,我們中國人得想清楚。我個人認為“一帶一路”不是政治經濟學,甚至不是地緣政治學,而是文化經濟學。一說到地緣政治學就有人會擔心,擔心撬動地緣板塊,會讓人覺得這背後有大國動機、戰略企圖,而這是不利於我們的。

非常強烈地希望媒體和學者就“一帶一路”的性質達成共識:它是文化經濟學。對內我們可以講文明的崛起,對外我們要定位到文化經濟學。基於這樣的觀點,我們要從兩個角度解釋“一帶一路”,它不僅僅是一個經濟事件,更是一個文化事件。中國人在經濟上要共享、共建、共贏,在文化上要引起共鳴,要為解決全球和平與發展難題貢獻中國思路和中國智慧。


二、及時糾正“一帶一路”的錯誤認知


“一帶一路”自提出至今持續升溫,在很多人眼中已經成為一個大蛋糕,大家都忙著爭搶,一些認知錯誤也在不斷發酵和傳染,這些錯誤如果不糾正,必然會導致“一哄而上、一搶而光、一哄而散”的窘境。

第一,慎用“橋頭堡”等進攻色彩濃厚的詞匯。很多省份定位自己為“一帶一路”的“橋頭堡”(bridgehead),但是橋頭堡是軍事術語,他的本意是防禦性的,即“無論如何,我也不能讓你進來”。因此,“橋頭堡”、“排頭兵”、“先鋒隊”、“主力軍”等詞匯翻譯成外文,不具開放性、包容性,而且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以為中國是要來“打仗的”。

Views: 1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