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早上八點,我在香港的一家旅館醒來,撿起從門縫塞進來的當天報紙,回到床上瀏覽著,沒有重大新聞。略過那些因冷酷而堆滿虛假笑容的政治家的照片,我突然發現一個熟悉的面孔。他一手拿著煙,在攝影機前和女演員交談,看來他籌劃已久的《華工血淚》終於開拍了。我再看標題,心里一驚:名導演胡金銓猝逝臺北。他是昨晚六時在冠動脈硬化手術時逝世的,享年六十六歲。要說我已見過太多的死亡,但胡導演的離去還是讓我無法接受。心情惡劣,我給洛杉磯的老顧打了個電話,他也知道了。我們沒有多談,我的聲音哽咽了。
我和胡導演是一九九○年在洛杉磯認識的。我這些年四處漂泊,時間、地點和人物往往都混在一起,我卻還清楚地記得那次見面的環境、氛圍和談話細節。那是由原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穆曉澄夫婦,在一家相當典雅的江浙餐館“錢塘春”請客。我實在孤陋寡聞,既沒有看過他的電影,甚至也沒聽說過他的名字。他身材不高,略微發福;和身材相比,腦袋顯得很大,眼睛炯炯有神。我被他一口地道的京片子吸引住了,那是沒有經過革命風暴的汙染的京片子,會讓人喚起一種比鄉愁更加悠遠的記憶。
他離開北京正是我出生的時候:一九四九年。當時他高中畢業,在同班同學的慫恿下,想去香港試試運氣。他去找剛接管北京的當區長的親戚幫忙,被狠狠訓了一頓,可沒過兩天,他去香港的通行證被批準了。
在《他鄉與故鄉》這篇散文中他寫道:“也是在‘舊社會’,有這麽個說法:世界上有兩個都市是‘流沙’,就是北京和巴黎;只要你在這兩地方住上幾年,就不想搬了。說北京和巴黎像‘流沙’,是形容這兩個都市迷人的地方,要慢慢地體會,時間長了,你就愛上她了。越陷越深,終於老死斯土。這種說法是對‘外地人’而言,像我這種在北京土生土長的人,並沒有這種感覺,而且很厭倦那種死氣沈沈的環境,時時想衝出去。”
他從小好讀書,在香港找到的頭一份工作是在印刷廠當校對,這多少還算有緣份。可校的頭一本書竟是香港的電話簿,第二本更倒霉,是沒有標點符號的佛經。他幹過的工作五花八門,在美國新聞處打雜,在廣告公司畫畫,在電影公司當布景師,當演員,終於熬成了導演。他的成名作《大醉俠》,一炮走紅。接著又轉到臺灣拍了《龍門客棧》,在香港創國語片的賣座紀錄。隨後他花了三年時間拍《俠女》。《俠女》獲一九七五年戛納電影節“最高技術獎”。權威的英國《國際電影指南》一九七八年把他選為國際五大導演之一,在亞洲導演中,他是繼日本的黑澤明之後第二位獲此榮譽的。那是胡導演的鼎盛時期。
他是個完美主義者。拍《俠女》時,有一場戲要古宅空庭的蕭瑟效果,可他嫌蘆葦不夠高,寧可再拖幾個月等蘆葦長高了再拍。如此刻意求精,不計成本,必然會和老板發生沖衝。連著幾部片子不賺錢,就沒人再找他拍電影了。這十年來,他只拍了《畫皮》,都是好編劇、名角,就是不成功。我認識胡導演,正趕上他走背字。也許正因為此,才和我們這些社會上的閑雜人員來往。我常路過洛杉磯,每次和朋友們聚會都少不了他。
聽胡導演聊天,是一種享受。他天大的事芝麻小的細節都能娓娓道來,妙趣橫生。他聊起天來從不知疲倦,且不容別人多嘴。周圍的朋友都很知道分寸,絕不會掃他的興。據說有一回,一個不懂“規矩”的毛頭小子多說了幾句,竟惹得胡導演大怒:“你,你怎麽不讓我說話?”而我天生就是個聽眾,所以和胡導演挺合得來。九五年初,我經過洛杉磯,住在老顧家。一天晚上臺灣的資深記者卜大中要請我和胡導演吃飯。那天早上我剛醒,就接到胡導演的電話,要先過來和我聊聊。從九點一直聊到中午一點,接著胡導演拉我到一家北方小館點了麵條、蔥油餅和醬牛肉。連吃帶聊到兩點半,我有午睡習慣,明顯感到體力不支了。看這架式胡導演要聊到天黑,接上傍晚的那頓飯局。回老顧家的路上,我忍不住透露了我的惡習。
“午睡?”胡導演吃了一驚,樣子顯得很失望。但接著說,“哦,那是福分。行,咱們晚上見。”
胡導演在香港影藝界是有名的怪傑,這指的是他脾氣古怪,戲拍得不多,不務正業,著書,開畫展,講學。他收藏的書多得沒地方放,一部分捐給了加州大學的洛杉磯分校。據他的前妻锺玲講,他生平最大的樂事就是不務正業,而一拍電影就頭疼,因為得拼命地幹活,沒時間看閑書、喝酒、跟朋友吹牛……
說起來,胡導演那四海為家,他鄉當故鄉的瀟灑勁兒特別讓我佩服。他在北京、香港和臺北都住過,後來和我一樣,流浪美國。有人問起他的故鄉是哪兒,他或曰香港或曰洛杉磯,單單不提北京。
去年十月,老顧和穆曉澄相約從洛杉磯開車到我這兒來玩,胡導演知道了,也要一起湊熱鬧,結果反倒是他的興致最高。穆曉澄在電視臺幹活,太忙,時間老是湊不到一起。胡導演等得不耐煩了,嚷著要和老顧搭“大灰狗”長途汽車過來。最後未能成行,兩個月後,我陪父母去洛杉磯,胡導演已去了臺北,我們錯過了最後見面的機會。
胡導演死後兩袖清風,膝下無後。人們忙著為他選擇安葬地、塑像、建立基金會,沸沸揚揚,而我只有一個願望:去看看他的片子。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