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賁·“文化”的啟蒙和教育責任

最近,在討論文化體制改革問題中,有人提出要“實現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同發展”。其實,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所包含的“文化”並不是一回事,真正的文化事業必須以教化和教育為其使命,而成為產業的文化,則以賺錢為目的。顏淵向孔子問“為邦”之道,孔子答道∶“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音樂不只是為了悅耳動聽,不只是一種娛樂形式,而且應該有令人心靈高尚的教化作用。因此,“鄭聲”可以成為一種文化產業,而只有“韶舞”才能成為一種文化事業。

真正需要深化、推動的是文化對國民的心靈教育。這並不是什麽新點子,而是人類自古以來看重教育的原因。2000多年前,希臘人的教育目標就已經是培養“有文化”的,也就是完整的人了。在古希臘,教育一詞是paideia,公元前五世紀,paideia指的是養育和撫養孩子,就是一個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可以稱為“成長為人”的人,具有人應有的品質和精神。到了公元前四世紀,教育在希臘已經變得比較普遍,這時候,paideia的意思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已經是指一種文化的樣式,大致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社會文化”。

在古希臘語裏,“教育”一詞由“孩子”一詞衍生而來,教育,尤其是那種塑造高尚品格和美好心靈的教育,最初指的不是成人教育,而是兒童教育。希臘語中“教育”一詞與“遊戲”(paizo)一詞也有親緣關係,兒童在遊戲中所受的教育是生動而具體的,但也有嚴肅的一面。例如,孩子們玩“分蛋糕”的遊戲:推選一個孩子來切蛋糕,然後分給其他孩子。分蛋糕時,切蛋糕的不能自己先拿第一塊,這就是遊戲規則。遊戲規則還可以是,必須由另一個孩子擔任分蛋糕的任務。在學習如何做大蛋糕之前,先需要學習的是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

遊戲必須有好的規則和好的參與者,無論遊戲者的年齡多麽幼小,都是嚴肅的遊戲。兒童的遊戲是一種社會化(即“成人”)的過程。在希臘城邦範圍內,政治遊戲的規則——從公正的分配到公開的、自由的、有理有據、彼此矛盾的爭辯——同樣有必須人人遵守的規則,同樣需要有良好素質的遊戲者。

遊戲中的教育是嚴肅的,因為它關乎一些本身值得嚴肅對待的事情——被教育者的稟性和靈魂、城邦政治遊戲和良好秩序的基礎等等。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是文化最本質意義上的“教化”。雖然希臘人已經有了這樣的教化觀念,但尚未形成“文化”的概念。我們所知道的“文化”概念,最早是從羅馬人那裏來的,羅馬政治家、演說家西塞羅在《圖斯庫蘭談話集》(Tusculan Disputations)中第一次使用了“文化”(cultura)這個字,指的是靈魂培育(cultura animi),所謂靈魂,便是人通過哲思而達到的自然發展的最高境界。

文藝復興以後,17世紀德國政治學家、法學家普芬多夫(Samuel Von Pufendorf,1632-1694)對這個古典的文化概念作了修正,將西塞羅專注的哲學擴展到其他思想領域。於是,如哲學教授維爾克萊(Richard Velkley)所說,文化開始指“人類克服原始野蠻,通過人的努力,成為完全之人的所有方式”。 18世紀啟蒙運動後,“文化”逐漸形成了我們所熟悉的兩個基本含義,一個是指具有特色的大眾精神,稱為某民族或某國文化;另一個是指培養自由個體的內在素質,不只是增加知識,而且是提升人自身的理想境界。這兩個意義上的文化都與教育有關,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文化與它的個體成員的文化是聯系在一起的,國家文化的敗落、衰亡和惡化與個人的心靈頹敗、精神猥瑣 、行為野蠻必然是同時發生的。“文革”時期同時發生的反文化和反道德便是一個例子。

文化是一種把人從野蠻狀態中解放出來,使人變得成熟的力量,從18世紀啟蒙運動以後,人們便把這種力量稱為“啟蒙”。康德是18世紀啟蒙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所說的“啟蒙”的目的便是讓盡量多的人變得成熟而有文化,“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當其原因不在於缺乏理智,而在於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麽這種不成熟狀態就是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了。”

啟蒙的教育不是單純的專門知識的傳授,而是一種關於人自身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本意便是“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康德說,“公眾要啟蒙自己,是很可能的;只要允許他們自由,這啟蒙便是不可避免的。列奧·斯特勞斯(Leo Strauss)對自由教育(也就是人文教育)的著名的定義是,“自由教育是在文化之中或朝向文化的教育,它的成品是一個有文化的人(a cultured human being)。……‘文化’現今主要意味著按心靈的本性培養心靈,照料並提升心靈的天然稟賦”。自由教育的途徑便是“通過偉大的書來……接近最偉大的心靈。因此,自由教育在於以特有的小心,研讀最偉大的心靈所留下的偉大的書。”

“偉大的書”(great books)對於人類具有普遍的文化教育作用,這至今仍然是美國大學人文教育奉行的觀念原則。這一觀念最經典的表述來自19世紀英國思想家阿諾德(Matthew Arnold),他說:“文化,使我們熟悉這個世界上人類所認知和說過的最好的部分,並以此了解人類精神的歷史”。文化作為人的精神生活,通過求知來達成人格的完善, 進而幫助實現社會的完善。文化的對立面是思想的蒙昧和不成熟,不單純是缺乏專門知識。有了專門知識,但不能自由思想,獨立判斷,這仍然是一種人加之於自己的蒙昧和不成熟。為了克服有知和無知的蒙昧和不成熟,文化必須成為一項持續而長久的思想啟蒙事業,這才是真正的文化事業。

Views: 7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