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森林康養:概念內涵、產品類型和發展路徑(1)
摘要: 健康中國戰略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健康產業將在中國快速發展。森林康養作為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幾年才在中國出現的新事物,正處在不斷摸索前進中的起步階段。在分析現有森林康養定義的基礎上,對森林康養的概念、功能和科學內涵進行了闡釋,並從消費對象、產品內容、建設主體等方面對森林康養產品進行了分類。對森林康養發展的基本路徑進行了設計,加強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宏觀統籌,構建良好的森林康養發展機制,打造特色森林康養產品、建設森林康養綜合體,加強科研監測和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完善的配套設施、提供優質的森林康養服務,加強宣傳和營銷、提升森林康養品牌知名度。 最後,從森林康養內涵和外延研究、森林康養試點示範、森林康養基地與現有森林旅遊實體或保護地關係、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評價、森林康養發展與森林保護關係等方面進行了討論。
人類健康問題已是當代國際社會關注的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在 2016 年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指出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提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發展健康產業,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 健康產業將成為21 世紀全球的重要產業。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 2020 年健康服務產業規模目標突破 8 萬億元,2030 年突破16 萬億元。 森林康養產業作為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孫抱樸,2015),在中國奠定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並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2013 年以來,中國先後出臺了《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等文件,為健康服務業和康養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策保障並指明了方向。 《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大力推進森林體驗和康養,到 2020 年,森林康養和養老基地 500 處,森林康養國際合作示範基地 5-10個。 2017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遊產業,利用“旅遊+”、“生態+” 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改善休閑農業、鄉村旅遊、森林康養公共服務設施條件。
森林康養在中國處於起步階段,四川、湖南和北京等省市率先開展了試點建設。 2015 年,四川省林業廳公布了首批 10 家森林康養試點示範基地名單。
2016 年開始,國家林業局在全國開展森林體驗基地和全國森林養生基地試點建設,首批包括18 個基地,覆蓋 13 個省份。 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也積極推動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先後批準了135 個(2016 年36個,2017 年99 個)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覆蓋了26 個省份。2017年,湖南省林業廳認定了青羊湖等 20 個全省第一批森林康養試點示範基地。
森林康養起源於德國在20世紀創建的森林浴。德國巴登·威利斯赫恩鎮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森林浴基地。 有研究表明:森林環境能調節人的中樞神經,降低血壓及脈搏率,減輕心血管負擔(Liteal,2011);森林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高血壓癥狀(Mao et al.,2012)。 森林浴在日本得到了良好的傳承和發展。 1982 年日本林野廳首次提出將森林浴納入健康生活方式,2006 年正式提出森林療法(上原厳等,2007)的概念。 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分別以森林休養(Lee et al.,2013)、森林調養(徐啟佑,2007)的概念進行發展。 進入 21 世紀後,森林浴和森林療養在全球得到了快速發展,並不斷向森林康養層面演進。 Konu(2015a)提出了利用虛擬產品開發森林康養產品,並提出了基於人種誌方法與遊客共同開發森林康養產品(Konu,2015b)。 Komppula 等(2017a) 不但介紹了芬蘭的森林康養旅遊,而且還開展了基於滿足日本遊客需要的芬蘭森林康養旅遊服務設計(Komppula et al.,2017b)。
森林康養盡管起源於森林浴、森林療養,但是又有所不同,是森林浴和森林療養在發展過程中內涵深化、外延拓展的高級階段。 因此,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森林康養的發展,有必要對森林康養的概念、內涵進行系統梳理,對其與森林療養等相關概念的關係進行科學辨析,對其產品進行科學歸類,對其發展路徑進行科學設計。
本文探討了森林康養的概念,並辨析了其與森林療養等相關概念的關係,系統闡釋了森林康養的科學內涵,歸納總結了森林康養的產品類型,並設計了森林康養發展的基本路徑,以期為我國森林康養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1 森林康養的概念內涵
1.1 森林康養概念
1.1.1 什麽是“康養” 根據《新華字典》 (2011 年修訂的第 11 版第 265 頁和第 575 頁),“康”主要有“安寧”和“健康”之意。 “安寧”主要指康樂、康平、康寧;“健康”主要指無病、康健、康泰、康復。 “養”主要有“撫養”、“培養”、“使身心得到滋補和休息”之意。 “使身心得到滋補和休息” 主要指養病、養心、養性、休養、營養、養精蓄銳。 因此,從字面上理解,“康養”就是維持、保持和修復、恢復身心健康的活動和過程的總稱。
1.1.2 現有森林康養定義 劉麗勤(2004)較早地提出了森林公園的“康養”一詞,但沒有對“森林康養”進行明確定義,現有的森林康養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1)《玉屏山宣言》 定義。 中國(四川) 首屆森林康養年會通過的《玉屏山宣言》 (佚名,2015) 提出:森林康養是以森林對人體特殊的功效為基礎、依托豐富的森林生態景觀、優質的森林環境、健康的森林食品、濃郁的森林文化等主要資源,結合中醫藥健康養生保健理念,輔以相應的養生休閑及醫療服務設施,開展利於人體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森林遊憩、度假、療養、保健、養老等服務活動。
(2)四川省林業廳定義。 《四川省林業廳關於大力推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 提出:森林康養是指以森林對人體的特殊功效為基礎,以傳統中醫學與現代醫學原理為理論支撐,以森林景觀、森林環境、森林食品及生態文化等為主要資源和依托,開展的以修身養性、調適機能、養顏健體、養生養老等為目的的活動,是所有依托森林等林業資源開展的現代服務業的總稱。
(3)湖南省林業廳定義。 鄧三龍(2016)提出:森林康養是指把優質的森林資源與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有機結合,開展森林康復、療養、養生、休閑等一系列有益人類身心健康的活動。
(4)其他定義。 劉朝望等(2017)認為:森林康養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依托,充分利用優越的森林生態環境資源,科學地發揮森林環境因子的康體保健功能;結合森林觀賞、靜養、體驗、娛樂、運動、飲食等,幫助到訪者放松身心,調節身體機能,增進(維持)其身心健康。
吳興傑(2015)認為:森林康養是以豐富多彩的森林景觀、優質富氧的森林環境、健康美味的森林食品、深厚濃郁的森林養生文化等為主要資源,配備相應的養生休閑及醫療服務設施,開展以修身養性、延緩生命衰老為目的的森林遊憩、度假、療養、保健、養老、養生等服務活動。
1.1.3 狹義和廣義的森林康養概念 根據以上有關康養和現有森林康養的定義,筆者認為森林康養的概念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
狹義的森林康養定義為:森林康養以優質的森林資源和良好的森林環境為基礎,以健康理論為指引,以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相結合為支撐,開展以森林醫療、療養、康復、保健、養生為主,並兼顧休閑、遊憩和度假等一系列有益人類身心健康的活動。
廣義的森林康養定義為:森林康養是依托森林及其環境,開展維持、保持和修復、恢復人類健康的活動和過程。
狹義的森林康養更加突出醫學理論在森林發揮康養功能中的主導作用,而廣義的森林康養則是指一切依托森林及其環境開展有益人類身心健康的活動和過程。
1.1.4 森林康養與相關概念的辨析 (1) 森林康養與森林醫學、森林療養、森林養生。 森林醫學是從醫學的角度研究森林對人體所具有的治療、康復、保健和療養功能的一門邊緣學科(吳楚材等,2010)。
森林療養是通過讓參與人員置身於森林之中,有效地利用森林環境,同時輔助其他必要的療法和人為干预,通過享受森林帶來的愉悅和快樂的同時,達到疾病預防、減壓、康復、保健等效果的替代治療方法(南海龍等,2013)。森林養生是指遊客選取適合養生的森林區域,通過參加養生項目達到內在心理輕松和外在身體健康的良好狀態的一種旅遊方式(唐建兵,2010)。
森林療養主要是針對疾病的預防,壓力的緩解,病體的康復,以森林醫學為核心,以醫學實驗數據為依據,其主要目標群體是亞健康人群和不健康人群,必須有醫學專業性強的輔助設施。 森林養生則也不一定強調醫學基礎,重點在於“養”字上,包括保養、涵養和滋養。 森林康養是以維持和修復健康為主,並不嚴格地需要醫學的佐證,重點定位於對人群的康復作用(Lee, 2015),適合所有人群,包羅萬象(劉立軍,2016)。
因此,森林醫學是森林療養、森林養生和狹義森林康養的醫學基礎,森林療養和森林養生是狹義森林康養的重要形式和核心產品(圖 1)。
(2)森林康養與生態康養、康養旅遊。 李後強等(2015)提出了“生態康養”概念,生態康養指在有充沛的陽光、適宜的濕度、潔凈的空氣、安靜的環境、優質的物產、優美的市政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等良好的人居環境中生活,並通過運動健身、休閑度假、醫藥調節等一系列活動調養身心,以實現人的健康圖 1 森林康養與森林醫學、森林療養、森林養生的關係
Fig. 1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 rehabilitation & recreation in forest and forest medicine, forest recuperation and forest wellness tourism
長壽。 從這個層面可以認為森林康養是生態康養的一種重要形式。王趙(2009)提出了“康養旅遊”概念,康養旅遊是一種建立在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環境、文化環境基礎上,結合觀賞、休閑、康體、遊樂等形式,以達到延年益壽、強身健體、修身養性、醫療、復健等目的的旅遊活動。 國家旅遊局正式頒布的《國家康養旅遊示範基地》 (LB/T051-2016),提出:康養旅遊指通過養顏健體、營養膳食、修心養性、關愛環境等各種手段,使人在身體、心智和精神上都達到自然和諧的優良狀態的各種旅遊活動的總和。康養旅遊已經被國家旅遊局正式確立為新的旅遊方式(任宣羽,2016)。
因此,可以認為生態康養是康養旅遊的一種形式,森林康養作為生態康養的一種重要形式,也理所當然地是康養旅遊的一種形式(圖2)。
(3)森林康養與森林旅遊。 森林旅遊是指任何形式的到林區(地)從事旅遊活動,這些活動不管是直接利用森林還是間接以森林為背景(Getz, 1992)。
森林旅遊可以理解為依托森林及其環境而開展的一切旅遊活動。 因此,從這個層面理解,森林康養是森林旅遊的組成部分,但二者又不是完全包容和簡單地 疊加在一起(唐軍,2016) 。森林康養側重於以維圖 2 森林康養與生態康養、康養旅遊的關係
Fig. 2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 rehabilitation & recreation in forest and ecological health and health tourism
圖 3 森林康養與森林旅遊的關係
Fig. 2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 rehabilitation & recreation in forest and ecological health and forest tourism
持和修復人的身心健康為重點,盡管絕大部分的森林旅遊活動也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維持或修復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但是森林旅遊還包括許多其他側重點的旅遊活動,例如會議、商務等森林旅遊活動。
1.2 森林康養的內涵
1.2.1 森林康養的功能 森林康養的目的就是使人放松身心,追尋快樂,増進幸福感( 任宣羽,2016)。 而幸福可以簡單理解就是肉體無痛苦,靈魂無紛擾(Warren,2002)。 因此,森林康養的主要功能可以總結為:養身(身體)、養心(心理)、養性(性情)、養智(智慧)、養德(品德) “五養”功效(向前,2015),其中以養身和養心為核心,以養性、養智和養德為補充(圖4)。
1.2.1 森林康養的科學內涵 (1) 以良好的森林資源和環境為基礎。 森林康養以良好的森林資源和森林環境作為發展基礎。 首先需要良好的森林景觀,要求有一定規模的以地帶性鄉土植被為主的森林,在保障生態功能的前提下考慮森林景觀的營造。
其次需要良好的森林環境,包括優質充足的水源、良好的空氣質量、較高的負氧離子含量、豐富的植物精氣、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相對安靜的環境等。
(2)以人的康養需求為導向。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 1943),不同的人對森林康養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有些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需求,有些是修復身體健康的需求,有些是尋求心理健康的需求,有些是尋求身心健康的需求。 因此,森林康養應該以不同人群的康養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地設置能夠滿足不同需求的康養項目,開發不同類型的森林康養產品。
圖 4 森林康養功能示意圖
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health rehabilitation and recreation in forest function
(3)以科學的健康知識為支撐。 森林康養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森林旅遊,必須以科學的健康知識為支撐的。 任何一個森林康養項目的建設,任何一個森林康養產品的開發,都必須有科學的健康理論和健康知識作為指導,不論這些健康理論和健康知識是有利於身體健康還是心理健康或者是二者兼有。而且這些健康理論和健康知識必須讓遊客充分了解、並參照指導自身的康養活動。
(4)以完善的森林康養產品為依托。 完善的森林康養產品體系,一是需要盡可能多地滿足不同人群康養需求的森林康養產品。 二是根據不同人群的康養需求,通過康養課程的形式把同類需求的康養產品串聯起來,並以課程的模式開展森林康養活動。
(5)以完備的配套設施為保障。 完備的森林康養配套設置包括森林康養基地外部和內部的配套設施。
2 森林康養的產品類型
森林康養產品的類型,可以根據消費對象年齡、消費對象健康程度、消費對象主導需求、費用、產品內容、產品體系和建設主體等方面進行分類(表1)。
2.1 按消費對象年齡分類
從消費對象年齡看,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對森林康養的需求和偏好是不一樣的,其森林康養產品可分為少兒型、青年型、中年型和老年型 4 個層次。
少兒型森林康養產品更多地偏重對森林和環境的認知,培養其良好的三觀;青年型森林康養產品更多地偏重森林運動、森林體驗等;中年型森林康養產品更多地偏重森林休閑、森林體驗和森林輔助康養等;老表1 森林康養產品分類體系
Table 1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health rehabilitation and recreational in forest products
分類依據 產品類型
消費對象年齡少兒型、青年型、中年型和老年型 4 個層次森林康養產品消費對象健康程度 健康類、亞健康類和不健康類3 個層次森林康養產品消費對象主導需求養身型、養心型、養性型、養智型、養德型和復合型6種需求森林康養產品費用免費類、低收費類、中收費類和高收費類 4 種水平森林康養產品產品內容 森林主導康養、森林運動康養、森林體驗康養、森林輔助康養、森林科普宣教康養、健康管理服務6 種森林康養產品產品體系 單一型森林康養產品、少類型森林康養產品、多類型森林康養產品和森林康養綜合體4 種森林康養產品建設主體 政府、集體、企業、家庭、非政府組織和混合主體等6種主體建設和提供的森林康養產品年型森林康養產品更多地偏重森林養生、健康管理服務和森林輔助康養等。
2.2 按消費對象健康程度分類
從消費對象健康程度看,森林康養產品可以分為健康類、亞健康類和不健康類3 個層次。健康類森林康養產品更多地偏重在“康”上面,即通過開展諸如森林觀光、森林運動、森林體驗等活動,維持身心的健康;亞健康類森林康養產品介於“康”和“養”之間,即在“康”的基礎上,通過適度的“養”來修復身心健康,達到健康的狀態;不健康類森林康養產品則主要偏重在“養”上面,即主要通過森林療養、森林康復等活動,來修復和恢復身心健康。
2.3 按消費對象主導需求分類
從消費對象主導需求看,森林康養產品可以分為養身型、養心型、養性型、養智型、養德型和復合型6 種。 養身型森林康養產品偏重以維持和修復身體健康為主,例如森林運動、森林體驗等;養心型森林康養產品偏重以維持和修復心理健康為主,例如森林冪想、森林靜坐和森林文化體驗等;養性型森林康養產品偏重以維持和修復良好的性情為主,例如森林太極運動、森林音樂體驗等;養智型森林康養產品偏重以獲取知識、提高智力為主,例如森林科普宣教、森林探險、森林科考等;養德型森林康養產品偏重以提高品德修養為主,例如森林文化體驗、生態文明教育等;復合型森林康養產品是指包括兩種以上主導需求的森林康養產品。
2.4 按費用分類
從費用看,森林康養產品可以分為免費類、低收費類、中收費類和高收費類 4 種。 不同的遊客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和消費能力,選擇不同費用的森林康養產品。
2.5 按產品內容分類
從產品內容看,森林康養產品可以分為森林主導康養、森林運動康養、森林體驗康養、森林輔助康養、森林科普宣教康養、健康管理服務6 種(圖5)。
2.5.1 森林主導康養 森林主導康養是指以森林自身良好的環境和景觀為主體,開展以森林生態觀光、森林靜態康養為主的康養活動,讓遊客置身於大自然中,感受森林和大自然的魅力,陶冶性情,維持和調節身心健康。 具體產品例如森林觀光、森林浴、植物精氣浴、負氧離子呼吸體驗、森林冥想和林間漫步等。
2.5.2 森林運動康養 森林運動康養是指遊客通圖 5 森林康養產品按內容分類
Fig. 5 Content classification of health rehabilitation and recreation in forest products
過在優美的森林環境中,主動地通過肌體的運動,來增強機體的活力和促進身心健康的康養活動。具體產品例如叢林穿越、森林瑜伽、森林太極、森林CS、定向運動、森林拓展運動、山地自行車、山地馬拉松、森林極限運動、森林球類運動等。
2 5 3 森林體驗康養 森林體驗康養是指遊客通過各種感官感受、認知森林及其環境、回歸自然的康養活動。 森林體驗康養主要包括森林食品體驗(康養餐飲、森林采摘)、森林文化體驗(森林體驗館、康養文化館)、回歸自然體驗(森林探險、森林燒烤)、森林休閑體驗(森林露營、森林藥浴)、森林住宿體驗(森林康養木屋、森林客棧)等。
2.5.4 森林輔助康養 森林輔助康養是指針對亞健康或不健康的遊客,依托良好的森林環境,輔以完善的人工康養設施設備,開展的以保健、療養、康復和養生為主的康養活動。 具體產品項目例如森林康復中心、森林療養中心、森林頤養中心、森林養生苑等。
2.5.5 森林康養科普宣教 森林康養科普宣教主要是指對遊客開展森林知識、森林康養知識、養生文化和生態文明教育等活動。 具體產品項目例如森林教育基地、森林野外課堂、森林體驗館、森林博物館、森林康養文化館、森林康養宣教園和森林課堂等。
2.5.6 健康管理服務 健康管理服務主要是指為遊客開展健康檢查、健康咨詢、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服務的活動。 具體產品項目例如健康檢查評估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和康養培訓學校等。
2.6 按產品體系分類
從產品體系看,森林康養產品可以分為單一型森林康養產品、少類型森林康養產品、多類型森林康養產品和森林康養綜合體 4 種。 森林康養綜合體是指基本包括了各種年齡層次、不同健康程度、各種主導需求、不同內容類型的綜合型森林康養產品的提供地。
2.7 按建設主體分類
從建設主體看,森林康養產品來源於包括政府、集體、企業、家庭、非政府組織和混合主體等各種主體。 政府是森林康養發展政策的制定者、建設發展的推動者和公共配套服務的保障者;集體是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有力推手和森林康養產品的重要提供者;企業是森林康養產業的核心建設者和森林康養產品的核心營銷者;家庭是森林康養產品提供的基本單元和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最廣泛群體;非政府組織是確保森林康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混合主體是多種形式主體的組合,通過調動各種力量提供更多、更好的森林康養產品。
3 森林康養發展的基本路徑
3.1 加強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宏觀統籌
3.1.1 提升森林康養的戰略地位,把森林康養納入我國大健康戰略 森林康養作為保障我國居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未納入我國的大健康戰略中而缺乏國家層面的系統政策支持(鐵錚, 2017)。 因此,需要聯動林業、發改、財政、衛計、國土、旅遊、農業、水利、交通、工商、教育及環保等職能部門(劉拓等,2017),把森林康養納入到國家大健康戰略中去,各職能部門通力協作、形成合力(劉澤英,2017),共同推進森林康養的發展。
3.1.2 做好森林康養發展頂層設計 (1) 國家層面制定《全國森林康養發展規劃》,對今後 10-20 年全國森林康養發展進行頂層設計。(2)各省市區在國家頂層設計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省級層面的《森林康養發展中長期規劃》,從宏觀上統籌省級層面的森林康養發展,避免一擁而上、各自為陣、同質化的亂象(李權等,2017)。
3.1.3 加強森林康養的分區分類指導 (1) 加強森林康養發展的分區指導。 不同區域由於其所處的自然、經濟和社會條件不同,其森林康養資源的特點和特色以及森林康養的需求也不盡一致,需要從宏觀上對不同區域的森林康養發展進行差異化的分區指導,引導不同區域利用其自身的森林康養資源,積極發展突出自身特色和特點的森林康養產業。 同時從空間上考慮森林康養實體發展的均衡性和規模性,既要保證相對均衡,也要體現規模效益。
(2)加強森林康養發展的分類指導。 不同的森林康養實體,由於其資源稟賦例如森林覆蓋率、濕度、溫度、負氧離子含量等不一樣,按照其滿足森林康養人群的需求來劃分,其主導功能和主導產品也是不一樣的,需要從宏觀上對森林康養實體進行科學分類,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森林康養的分類指導,提出不同類型森林康養有針對性的發展措施,建議國家或省級層面出臺諸如《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之類的指導性文件。
3 1 4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定技術標準 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森林康養的發展提供一個良
好的政策保障。 (1)建議國家明確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森林康養為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叢麗等,2016),並通過修改或完善其他法律法規,為森林康養的發展掃清不必要的障礙。 (2)制定森林康養相關技術標準。 例如應該制定《森林康養資源調查技術規程》 《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標準》 《森林康養基地規劃導則》 《森林康養師培訓達標認證評估標準》《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成效評價標準》 《森林康養基地有效管理評價標準》等。
3.2 構建良好的森林康養發展機制
3.2.1 構建完善的規劃引領機制 森林康養不僅涉及到林業、生態,而且還涉及到醫療、文化、地理、歷史、心理等多學科。 森林康養的建設和發展是一項涉及到自然、社會和經濟多方面的系統工程(陳曉麗,2016),是一項多學科互補、多部門協作的工作,必須以科學規劃為指導。 構建完善的規劃引領機制,首先是高水平、因地制宜地開展森林康養規劃設計。 森林康養規劃設計作為一個整體系統(譚益民等,2017),不但要突出和挖掘森林康養資源,而且還要結合人的需求,設置合理的森林康養項目和產品,把各種要素有機串聯起來,構建完善的森林康養產業鏈,從而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三贏”局面。 其次是嚴格按照規劃實施建設和管理(谷樹忠等,2013),保證規劃的權威性,堅決杜絕無規劃或不按規劃進行森林康養建設的行為(杜朝雲等,2013)。
3.2.2 構建完善的社區協作和共享發展機制 森林康養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周邊社區的協作和支持。 (1)在共享理念的指引下,按照“社區參與、利益共享”原則,森林康養基地與周邊社區形成良好的協作機制,讓社區更多地參與到森林康養基地的建設中,並得到實惠。 (2)森林康養基地和社區應該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共用、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機制,以森林康養基地為龍頭,建立包括周邊社區在內的完善的森林康養產業體系。
3.2.3 構建暢通的全民參與機制 森林康養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全民的參與和支持,需要構建暢通的全民參與機制。 (1)在森林康養基地的規劃設計階段,構建暢通的全民參與和交流平臺,讓公眾能夠參與到規劃設計當中,並體現其合理的需求和利益訴求。 (2)在森林康養基地建設過程,創新方式和渠道,使廣大公民參與到森林康養基地建設的各領域、各方面和各環節,從資金、技術等方面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 (3)在森林康養基地的運營過程中,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在督促森林康養基地沿著健康持續的軌道發展的同時,也為森林康養基地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3.2.4 建立完善的資金投入機制 森林康養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資金支持,需要建立完善的森林康養發展資金投入機制。 (1)積極鼓勵和引導集體、個人以各種形式如 BOT 模式(王璐,2003)和 PPP 模式(劉薇,2015) 參與到森林康養建設中來。 (2)積極開展社會融資,運用資本運作和互聯網金融進行融資。 (3)在森林康養發展初期,政府應該給予必要的資金扶持,通過出臺相應的金融支持政策、財政補貼政策等(劉拓等,2017),推動森林康養基地的起步建設。
3.2.5 建立更加開放和完善的經營管理機制(1)分離管理權和經營權,積極扶持民營森林康養基地的發展建設。 (2)采取政府牽頭、多方合作的形式,實行“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 的經營機制(陳克林,2005)。
3.3 打造特色森林康養產品,建設森林康養綜合體
3.3.1 以健康理論為主線來打造森林康養產品森林康養產品的打造和設置必須以健康論為主線。 每一個森林康養項目的設置必須有明確的健康理論為指導,並且通過森林康養課程把每個森林康養項目按一定的健康主題串聯起來。
3.3.2 構建具有明顯地域特點和自身特色的森林康養產品,提升森林康養產品核心競爭力 每一個森林康養發展實體必須結合自身的資源條件,準確定位其森林康養發展方向(何彬生等,2016),通過挖掘其蘊含的地域文化特色、康養文化,建設獨具特色且難以復制的森林康養項目,推出獨具特色的森林康養產品和森林康養服務,並且與時俱進地根據遊客需求的變化不斷推出新的項目和產品,使森林康養產品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對遊客產生較為持久的吸引力,從而保障長久持續發展。
3.3.3 構建相對完善的森林康養產品體系,打造森林康養綜合體 每一個森林康養實體應該根據自身的資源條件,盡可能地構建相對完善的森林康養產品體系,以便能夠滿足不同康養人群的需求,提高自身的市場影響力。 有條件的還可以朝著建設森林康養綜合體的目標前進。 森林康養綜合體首先需要具備相對完善的森林康養產品,基本能夠滿足各類人群的森林康養需求。 其次需要形成完整的森林康養產業鏈,通過帶動周邊社區的共同發展,實現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3.4 加強科研監測和人才隊伍建設
3.4.1 加強森林康養的理論研究,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重點要深入研究森林與人體健康的相互關係(朱建剛,2017),研究森林是如何影響人體以及人體響應的理論、機制和模式。 同時,還應該開展森林康養的關鍵實用技術及其醫學實證研究(柏方敏,2016),為不同類型的康養人群開展森林康養提供科學依據,為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鄧三龍,2016)。 例如:不同的樹種釋放的植物精氣的種類和含量是不同的,其對人體的作用也不一樣;森林康養保健功能表征因子之間關係各異(郭二果等,2013)。
3.4.2 加強監測工作,提升科學決策水平 森林康養的建設需要良好的森林環境,包括良好的空氣質量、較高的負氧離子含量和植物精氣、良好的水質等,同時要求較低的空氣細菌含量和 PM2.5濃度,森林康養基地的不同區域內這些環境指標是不一樣的,其康養效果也是不同的。 因此,需要建立相對完善的監測體系(劉朝望等,2017),加強生態環境監測,全面掌握森林康養基地的生態環境狀況及其變化情況,為森林康養產品的設置和森林康養基地的管理提供決策依據,也為遊客開展森林康養提供參考。
3.4.3 加強森林康養人才隊伍建設 森林講解員、森林康養師等專業人才是森林康養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盡管相關高校設置了森林旅遊相關專業,並開設了相關森林旅遊的課程,但是沒有針對性地培養專業的森林康養人才(李權等,2017)。 目前專業人才的缺乏是我國森林康養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
(1)對於森林講解員人才隊伍建設來說,在發展前期可以選派現有相關從業人員,參加相關機構舉辦的有關專業培訓,學習自然解說的理論、森林解說技巧等,獲得相關資格證書;後期可以從科研院所引進專業人員。 (2) 對於森林康養師人才隊伍建設來說,在發展前期可以聘請相關醫療機構的康養保健專家,采取“實地指導+遠程指導”的方式對森林康養基地的康養保健進行專業指導,並選派現有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後期可以從科研院所等招聘醫學、藥學、護理、體育保健與康復、健身運動等各類專業人才,以促進森林康養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3.5 構建完善配套設施,提供優質森林康養服務
3.5.1 構建完善的森林康養配套設施 完善的森林康養配套設施首先應該打造高、中、低不同檔次和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吃、住、行、遊、娛、養”等康養服務設施(鄧金春,2016),其次應該構建完善的環衛設施、汙水處理設施、標識系統等。 同時,還應該積極進行智慧型森林康養基地建設。
3.5.2 構建完善的交通體系 (1) 構建便捷的外部交通體系。 通過修建連接線等把森林康養基地納入到便捷快速的區域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體系中,提高森林康養基地的通達性,讓遊客可以便捷地到達森林康養基地。 (2) 構建完善的內部交通網絡。
森林康養基地內部要實行人車分流,並構建不同類型、不同主導功能、不能模式的立體森林康養步道,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5.3 提供優質的森林康養服務
(1) 積極開展顧客調研工作(陳淑君等,2003)。 通過調研,首先了解遊客的森林康養需求,然後確定森林康養基地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滿足遊客的需求。 (2)制定森林康養基地服務規範。 盡可能制定詳細的森林康養標準化服務流程和規範,並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
(3)要重視服務人員的選拔和培訓工作。 培養員工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技能。 (4)開展服務質量評價。通過開展顧客對服務的滿意度評價,找出顧客對森林康養服務滿意和不滿意的原因,持續不斷地改進。
(5)對服務人員也進行定量的評價,並把評價結果與其收益掛鉤。
(6)森林康養基地還應該建立服務質量管理意識,並不斷創新服務意識,為遊客提供優質的森林康養服務。
3.6 加強宣傳和營銷,提升森林康養品牌知名度
3.6.1 加強宣傳,提高森林康養的公眾知曉度 大眾對森林康養對人體健康的功效和作用了解不多,對森林康養作為旅遊產業的一個重要領域認識不足。 因此,需要加大森林康養的宣傳 ( 劉拓等,2017),提高其公眾知曉度。 應該充分發揮各級宣傳、信息機構、新聞媒體及網絡的傳播職能和載體功能,依托各類傳統和現代網絡平臺,創新形式,通過積極舉辦各種層次的森林康養產品推介會、森林康養學術研討會、森林康養產品創意創新大賽、森林康養形象大使選拔賽、森林康養論壇等活動,從而進一步擴大森林康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保障森林康養產業順利發展。
3.6.2 加強營銷,提高森林康養市場吸引力 森林康養的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營銷策劃。 (1)通過形成森林康養產業聯盟,構建區域性的森林康養協作營銷體系,實現抱團發展(茍景銘等,2016)。 例如可以以省、流域等為網絡單位,網絡內的所有森林康養實體形成產業聯盟,開展區域森林康養整體營銷,最大限度地降低營銷成本,提高市場營銷效果。
(2)整合森林康養營銷渠道,構建立體營銷體系,積極擴大知名度和吸引力。
(3) 重點開展廣告營銷、公共關係營銷、人員營銷和節事活動營銷。
3 6 3 應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提升森林康養品牌知名度 森林康養的發展應該積極應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開展自媒體營銷、互聯網營銷(馬捷等,2017),提高森林康養知名度和影響力。
自媒體營銷主要包括微信、微博、博客等形式。 森林康養基地或森林康養聯盟可以構建自身的森林康養微信、微博平臺,積極推介。 互聯網營銷可以積極加強與阿裏巴巴、攜程網、京東、騰訊等合作,建立森林康養電商平臺,利用這些平臺的渠道積極將森林康養實體推向全國,提高品牌知名度。 森林康養聯盟還可以把各網絡成員利用大數據技術串聯起來,定期發布森林康養的新產品、康養指數等內容。
4 結論
森林康養作為新出現的事物,其概念、內涵和外延還在不斷的探索當中。 初步對森林康養進行了狹義和廣義的區分和定義,辨析了森林康養與森林療養、森林養生以及森林旅遊等概念的關係,探討了森林康養的功能和科學內涵。
按照消費對象、產品內容、產品體系和建設主體等不同的分類依據,對森林康養產品進行了初步分類。
森林康養的建設和發展是一項涉及到自然、社會和經濟多方面的系統任務,是一項多學科互補、多部門協作的工作,任重道遠,面對的問題和壓力等都是多方面的,需要從宏觀調控、發展機制、產品建設、科研監測和人才隊伍建設、配套設施和服務、宣傳和營銷等方面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持之以恒地紮實推進,才有可能推動森林康養的健康持續發展。
5 討論
森林康養的科學內涵和外延的深入研究。 森林康養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森林康養的建設和發展,需要用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試驗總結,尤其是要加強對其本質的理解,應重點研究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而導致的森林康養內涵和外延的不斷拓展。 同時,還應積極研究森林康養的國際發展趨勢(孫抱樸,2015),吸收國外森林康養的新理念,借鑒其發展的成功經驗為我所用。
森林康養建設試點、示範的總結和推廣。 森林康養需要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探索向前,需要通過開展試點、試驗,不斷總結經驗(陳亞雲等,2016),突出典型、示範推廣。 目前,中國已有部分省份先行開展了森林康養基地的建設,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許多可供借鑒的經驗值得總結和提煉。
因此,亟需對現有的森林康養基地尤其這些先行省份進行總結,提煉其取得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探索森林康養發展的模式、機制和產業形式,並且積極向全國推廣,提高示範價值。
森林康養基地與現有森林旅遊實體或保護地之間的關係。 我國現有的森林旅遊實體和保護地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植物園等。 這些森林旅遊實體或保護地的森林景觀資源相對較好且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因此許多地方將其列為森林康養建設的基地。 然而這些森林旅遊實體或保護地的保護等級不同,從而導致利用程度的不同。 這就需要在具體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對於既是現行森林旅遊實體或保護地、又將作為森林康養基地的同一對象,重點理順二者在保護和利用上的關係,不能因作為森林康養基地而降低甚至是破壞保護,要做到二者在保護上統一、在利用上協調。 目前,也有學者不贊成在現有森林旅遊景區開展森林康養基地建設(高丹丹等,2017)。
森林康養基地建設的科學評價。 從森林康養被提出以來,許多地方都將其作為區域旅遊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積極開展森林康養基地和森林康養產業的建設,甚至制定了專項的建設發展規劃,但是其建設成效、管理狀況如何評價,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科學評價森林康養基地的建設成效、管理狀況,重點要深入研究並解決以下問題:一是森林康養的建設目標和建設內容;二是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三是評價權重的確定;四是評價方法的選擇;五是分級分類綜合評價。
協調森林康養發展和森林保護的關係。 森林康養的發展首先需要依托良好的森林資源,同時還涉及到旅遊、養老、醫療、體育、度假等相關行業,而現行我國對森林資源實行了嚴格的保護措施,如何協調森林保護和森林康養之間的保護與利用的關係
(叢麗等,2016),如何實施森林生態補償(吳強等,2016),做到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是今後需要重點解決的共性問題。 建議完善協調森林康養與森林保護關係的法律法規,開展相關的制度和機制創新,做到在保護的前提下開展森林康養,通過森林康養反哺森林保護。
參考文獻
柏方敏, 李錫泉. 2016. 對湖南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思考. 湖南林業科技, 43(3): 109-113.
陳克林. 2005. 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問題的探討. 濕地科學, 3(4): 298-301.
陳淑君, 趙 毅. 2003. 對旅遊服務滿意度的思考. 西南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9(1): 115-119.
陳曉麗. 2016. 森林康養旅遊研究及開發探析.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9(5): 25-27.
陳亞雲, 謝冬明. 2016. 江西森林康養旅遊發展芻議. 南方林業科學, 44(5): 58-60.
叢 麗, 張玉鈞. 2016. 對森林康養旅遊科學性研究的思考.旅遊學刊, 31(11): 6-8.
鄧金春. 2016. 廣西大明山自然保護區開發森林康養旅遊研究. 林業調查規劃, 41(5): 102-105.
鄧三龍. 2016. 森林康養的理論研究與實踐. 世界林業研究,29(6): 1-6.
杜朝雲, 蔣春蓉. 2016. 森林康養發展概況. 四川林勘設計,(2): 6-9.
高丹丹, 劉 鵬, 李順龍. 2017. 伊春市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潛力挖掘與品牌建設.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45( 8):
101-104.
茍景銘, 余雪梅. 2016. 加快四川森林康養產業科學發展的思考. 四川林勘設計, (1): 15-20.
谷樹忠, 胡詠君, 周 洪. 2013. 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內涵與基本路徑. 資源科學, 35(1): 2-13.
郭二果, 王 成, 郤光發, 等. 2013. 城市森林生態保健功能表征因子之間的關係. 生態學雜誌, 32 ( 11): 2893 -2903.
何彬生, 賀 維, 張 煒, 等. 2016. 依托國家森林公園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探討———以四川空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 四川林業科技, 37(1): 81-87.
李後強, 廖祖君, 藍定香, 等. 2015. 生態康養論.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李 權, 張惠敏, 楊學華, 等. 2017. 大健康與大旅遊背景下貴州省森林康養科學發展策略. 福建林業科技, 44(2):
152-156.
劉朝望, 王道陽, 喬永強. 2017. 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探究. 林業資源管理, (2): 93-96.
劉立軍. 2016. 森林療養 放飛夢想———森林療養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國土綠化, (12): 16-19.
劉麗勤. 2004. 久藏深閨的木王國家森林公園. 陜西林業,(4): 28.
劉 拓, 何銘濤. 2017. 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是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結果. 林業經濟, (2): 39-42, 86.
劉 薇. 2015. PPP 模式理論闡釋及其現實例證. 改革,(1): 78-89.
劉澤英. 2017. 森林康養應為“健康中國”作出貢獻. 林業與生態, (1): 11-12.
馬 捷, 甘俊偉. 2017. 基於 SWOT 分析的四川森林康養旅遊發展路徑研究. 四川林業科技, 38(2): 132-135.
南海龍, 王小平, 陳峻崎, 等. 2013. 日本森林療法及啟示.
世界林業研究, 26(3): 74-78.
任宣羽. 2016. 康養旅遊:內涵解析與發展路徑. 旅遊學刊,31(11): 1-3.
上原厳. 2007. 森林療養手冊. 東京: 全國林業改良普及協會.
孫抱樸. 2015. “森林康養”是我國大健康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 商業文化月刊, (22): 82-83.
譚益民, 張誌強. 2017. 森林康養基地規劃設計研究.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 31(1): 1-9.
唐建兵. 2010. 森林養生旅遊開發與健康產業打造. 成都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4): 74-77.
唐 軍. 2016. 淺議森林健康療養產業與森林生態旅遊產業相互關係. 綠化與生活, (10): 24-26.
鐵 錚,田 陽. 2017. 森林康養時代呼喚科學導航. 綠色中國, (13): 28-33.
王 璐. 2003. BOT 模式及其主要形式比較研究. 國際經濟合作, (11): 43-46.
王 趙. 2009. 國際旅遊島: 海南要開好康養遊這個“方子”.今日海南, (12): 12.
吳楚材,鄭群明. 2010. 森林醫學:人類福祉. 森林與人類,(3): 11.
吳興傑. 2015. 森林康養新業態的商業模式. 商業文化月刊,(31): 9-25.
吳 強, 張合平. 2016. 森林生態補償研究進展. 生態學雜誌, 35(1): 226-233.
向 前. 2015. 巴中發展產業的森林康養幾點思考. 綠色天府, (12): 48-50
森林康養; 概念內涵; 產品類型; 發展路徑; 森林康養綜合體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