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音樂,甚至經常使用同樣的樂器,然而在風格與精神上,古典音樂和爵士樂,就是大大不一樣。

古典音樂講究高度的紀律與準確,演奏者上臺之前,必須花費幾十幾百個小時培養基本能力,再花幾十幾百小時針對特定曲目反復練習,一直練到不會出錯,才能在眾多觀眾面前演出,或者進錄音室裏灌錄唱片。

那是不折不扣的表演,表演者是音樂家,展現自己音樂最美好的一面給聽眾,至於如何達到表演完美程度的過程,不管多艱苦、多復雜,甚至多有趣,都被隱藏在舞臺後方,在上臺之前就得全部經歷過了。那樣演出的音樂,不管有沒有失誤、錯誤,在本質上都是"完成品",先做完、做好了才端出來的。

也因而聽古典音樂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親身經歷音樂在你眼前演奏開展,明明應該充滿變量的"現在"、"過程",但一路傳入耳朵裏的聲音卻總是那麽完整完美,沒有猶豫、沒有停頓,像是經過詳細修改修飾後的"過去"、"完成",在這兩種感受的混淆中讓我們油然生出敬佩、乃至不可思議的感受來。

爵士樂卻不是。爵士樂的根本精神,從來就不是要完美呈現某種已經完成的東西。好的、純正的爵士樂,在音樂演出發生前,只有籠統的樂曲旋律,一些節拍模式,除非到演出結束,包括臺上的樂手在內,沒有人知道音樂會呈現什麽樣的具體面貌。

這樣的音樂,不是先在後面準備好了、弄清楚、弄幹凈了,然後端出來請大家欣賞享用。爵士音樂是在演出當下,借著各個樂手臨場的美感、想法,刺激與互動出來的。爵士樂強調"即興","即興"最簡單卻也是最極致的定義,就是沒有譜、沒有預見計劃,樂手當場想出來、玩出來的音樂。聽到上一個樂句,猜不到下一個樂句是什麽,甚至聽著上一個音符,也無從想象下一個音符會如何出現、如何演奏。

聽爵士樂的現場演出,主客關系沒有那麽明白。聽眾不是被邀請去"接受"某種完成品,倒比較像是剛好闖進了一群樂手自己嘗試玩音樂的場所,不小心在旁邊見證了音樂的成形、出現。

理論上,同樣一群人演奏同一首古典樂曲,每次都一樣"完美"。理論上,同樣一群人演奏同一首爵士樂曲,得到的結果卻一定每次都不一樣。

所以爵士樂團灌錄唱片時,每一首樂曲都會反復錄很多次,為的是從各種不同版本中找出最好的一個。時移事往,標準、品味不一樣了,原先沒被選中的不同版本還可以翻身出土,常常一張唱片中同樣一首曲子收了兩三個版本,不足為奇。

古典音樂家錄唱片也會反復錄很多次,不過其用意、用心截然不同。那是擔心演奏版本中會有"不完美"的部分,到時候要找另一個版本中比較"完美"的演出,剪下來修補,最終產生一個唯一的"完美"演出,呈現給聽唱片的人。

在臺灣,古典音樂的演出遠比爵士樂來得多,除了演出場地限制之外,更重要、更根本的原因是:畢竟,能夠欣賞爵士樂、尤其是能夠發揮爵士表演的人口數,遠遠不足。再縮小、再精確一點說,現場即興演奏的條件,在臺灣遠遠不足。

即興演奏需要的條件,和讀譜背譜演奏大不相同,讀譜背譜基本上依隨著一套"標準答案",對從小習慣背誦標準答案的臺灣小孩,不是什麽大問題。臺灣古典音樂演奏上相對嚴重的問題,出在無法從細節中表現個性與思考,使得音樂平板單調或庸俗誇張。

爵士樂不能用標準的態度來處理,要具備即興能力,首先就要擺脫固定的樂譜,不能一五一十依照寫好的音符演奏。沒有樂譜,並不表示即興是可以隨便高興怎麽摘就怎麽搞,即興的訓練依賴的是最紮實的音樂感與基本功,完全內化和聲與節拍的根本邏輯,才會"隨心所欲不逾矩"。

日本社會可以有繁盛的爵士樂成就,一部分原因就是日本人習慣追根究底的精神,用重視基礎知識的態度來學音樂,自然比較有機會在確實的根基上即興玩耍了!

除了基本邏輯的內化理解外,爵士演奏還有賴於一種當場與其他樂手協商合作的習慣。各個樂手按照自己對音樂的認知自主發揮,最後卻要能配合演出有精神、有秩序的音樂,這個過程一部分可以依靠長期的默契,然而更大的部分卻必須、也只能依賴場上的本能。

那是聆聽別人音樂的本能,那是找到別人模式的本能,那是立即願意與別人對話的本能,那還是追求音樂和諧的本能。即使表面上對話的出發點,似乎與別人正在演奏進行的不盡相同,然而終究還是要進入一塊可以共存共榮,並且互相補足、加強的平臺,音樂才有力量,也才會感動人。

聽爵士樂的人,不只聽到音樂,還聽到這種過程中牽涉的所有本能與價值。給予爵士樂演奏的掌聲,於是不只肯定呈現出來的音樂成果,還必然肯定了讓這種成果變得可能的所有人類美好素質。

很不幸的是,我們的社會不太看重協調本能的培養,是以要刺激出優秀的爵士樂演奏,相對困難。或者應該換個相反方向看:我們沒有熱鬧的爵士樂,大家從小到大很難接觸到爵士樂,更不會有加入爵士樂即興協調的經驗,不會有欣賞爵士樂手彼此協調玩耍的經驗,也就讓這個社會少了許多理解、加強協調能力的機會。

然而,協調,尤其非正式的動態協調,是民主政治的運作中多麽要緊的一環!民主不同於其他政治制度之處,就是沒有先前給定的標準答案,而是借著不斷彼此沖擊的不同意見,協調妥協出動態的暫時共識,就是這樣讓大家和諧順利共處共榮。

Views: 6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