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琤《歲月邊緣》園林和陋巷──兩種戲劇經驗和聯想

園林中的莎昆妲蘿

《莎昆妲蘿》是一部古典梵劇,完成於五世紀時印度文化黃金年代的學達王朝。一般都認為莎昆妲蘿是梵文文學中的一大傑作。十八世紀末譯為英文,接著有法文和德文的譯本。歌德曾對這部梵文劇本讚揚推崇。我小時候曾讀過中譯本,譯述者是糜文開先生。這個故事簡述如下:

杜仙塔國王帶領騎隊來到一座林間行獵,見有糜鹿奔竄,乃緊追不舍。忽聞林間隱聖甘發的慈音,勸王饒舍糜鹿一命。國王收射放鹿而去,甘發於是祝福他將來有一個不平凡的王嗣。這時候,甘發所收養的女兒莎昆妲蘿正走向林間澆灌花木,不期而遇國王,雙雙同墜愛河。

國王和莎昆妲蘿在隱寮秘密行婚禮後,先行返回王都。臨行將王者戒指相贈,並允迎娶入宮。國王去後,莎昆妲蘿因過份思念而怠慢了甘發。甘發怒而下咒雲:國王必將遺忘莎昆妲蘿。一番求情後,甘發緩咒,改為國王必要見到戒指才能憶及舊情。

時日荏冉,莎昆妲蘿身孕已重,而國王迎娶無期,甘發便打發行裝,遣送女兒上京入都。國王因甘發之咒已不覆記憶往事,莎昆妲蘿出示戒指之際,發現戒把已不知去向。國王斥為騙局,莎昆妲蘿羞憤而去。

忽有漁父入宮獻售戒指,國王見戒指而猛憶舊情。但莎昆妲蘿已隱跡山林不知去向。國王郁郁不樂,從此致力於為民除害。因陀羅天神見國王射殺地面巨邪,將國王迎入天宮嘉賞。國王於回程中經過全碧山巒,在林間歇息時,忽見一幼童手抓猛獅之尾而戲,相詢之下,知幼童之母即原為女神和凡王所生之女莎昆妲蘿,於是父子夫妻團圓回都。

這出戲我看過兩遍,一是去年在華府小型劇院studio的演出,覺得太過強調聲色之娛,沒有演出梵劇中原有的隱逸。另外一次是很多年以前,瓊斯霍普金斯戲劇系在瓊大校園中的演出,我要談的也就是這個演出的觀賞經驗。

那是一個夏天的黃昏。瓊大林木森森的校園裏。夕照融融。臨時搬運的觀眾席前方是一座高大林藪。右側是一片花叢,花叢畔有小溪,小溪上有木橋,大家略帶迷惑地坐在椅子上靜候演出。

一聲喝叱,林間奔出赤膊英颯的國王,手持弓劍,作勢射鹿。林內傳出隱聖甘發的戒勸,國王於是收劍息射。忽然一串笑聲,從花叢後傳出,大家側首而望,花叢後轉出莎昆妲蘿,發間簪著茉莉,手裏捧著水缽,盈盈渡溪過橋而來。她裸露的肩背,她飄逸的紗裙,寫出一個浪漫飽滿的青春,迎接著一個突發的愛情。而林間的放逸,又怎能避免一個折騰的姻緣?

故事中的人事轉變和時日冉冉,只是夕陽下數分鐘的場地轉換。演員之一上前宣告:莎昆妲蘿上京尋夫去了。時移後還得境遷。於是大家將自己的椅子搬起,搬向園林左側面對高樓一角。坐定後,眼前的墻垣屋瓦、感覺上就入了京華。林木所代表的隱逸這時已移向右側,而花叢溪橋代表的浪漫,便落到身後,一去不返。

墻腳下有一座臨時搭起的木台,台上四角支起彩柱,代表了王者的華居。忽然踝鈴細碎中,繞出一個彩裝的印度舞娘,熟稔而優美地在台上跳著一支印度古典舞。王宮裏的聲色之美便可由此馳想了。

踝鈴隨舞步遠去,漁父來到。一個江水中釣起的戒指,便也鉤回了國王的記憶,也沖激出那卷浪而來的舊情。高墻外,角聲響起,國主拔劍張弓而去。幾聲號角,便將一個美國校園中的黃昏,吹成了古印度森林中的暮色。

號聲止息,驀然側首,右邊林間草地上,坐著一個女人,身披白色“紗麗”,合掌、閉目、盤膝。幾抹霞焰,斜掛樹間,那一剎那的凝穆,系住了千秋外的片段遠古。

忽然幾聲童音,劃破了寂靜,林內奔出一個小孩,作追逐狀,追到林邊,過路歇息的國王出現。完成了一個最後的團圓。由花叢邊簪花托缽的少女,到林藪間斂神靜坐的母親,已道盡人生的曲折。孩子在嬉戲中重逢生父,更是不可料及的錯綜。而這個故事的曲折錯綜,都是由那幾幅很簡潔的自然畫面托出。隨著夜色的到來,那場戲劇也就落幕結束了。

Views: 11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