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2日星期六 晴 士紳文化的消亡 觀盲人表演

陵川氣候極為涼爽,真是度夏的好去處。上午正式召開“陵川郝經學術研討會”。來的人沒有人認識我。這是過去開會很少經歷的。但這也給我很大的自由。可以無拘無束。

第一位發言人對山西現狀作了大體介紹如下,全縣25萬人口,占地1000余平方公裏,12個鄉,377村,平均一鄉31村。(每個行政村平均5百人左右。)森林覆蓋達全縣總面積一半。處於太行南之頂,海拔1200米以上,故氣候涼爽。此地自1938年以來就是共產黨控制之下,八路軍司令部就在此地。1945年就解放。但凡是共產黨治理的老區,不但過去窮,現在也是最窮的,這一點很值得深思。


發言人先後對文化概況作了如下介紹。山西魏晉南北朝時是後趙石勒控制區,此地有魏晉南北朝初期永嘉之亂崛起的石勒這個殺人魔王的墓地。縣城內的崇安寺即為此而建。宋金時代,出過七個狀元。(北宋狀元只有一人,而金則有六人。)過去進士多達九十三名。原因是北宋時程頤在此做過三年縣令,他建立的書院,培養了大批人材,其中就有元代大文豪元好問。書院轉變了此地的風氣,郝經出生時已經有了六世的家學淵源。他正是在這種環境中出現的。


陵川有十四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以說是幾乎全國第一了。據二十多年前我師從韓儒林先生學習元史時,我依稀記得,蒙古軍第一次入侵金國的1213年,就沿著太行山西麓,到達過這一帶地區,史稱貞佑二年,河溯大亂,白骨遍野,千百人不一余。根據當年我看到的史料,此路大軍的由成吉思汗的兒子術赤、察合台、窩闊台率領的右路軍,大軍在突破長城後,對此地的金代文化可能起到摧毀性打擊。從此再也沒有恢覆過來。


近代情況如何,我沒有資料參考,但老區土改中的左的做法,卻對士紳文化起了根本性的摧毀作用,古代人文匯萃之地,恰恰是這樣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的陵川,現在恰恰是最缺乏文化的地區,幾乎看不到任何與過去輝煌的歷史有關的影子,此地大街上見不到一個看上去有點斯文氣的文化人,除了土著農民文化,就是革命後的幹部文化。望著到處都是壽衣店的淩亂不堪的街市,又怎麽能想像這些赤著胳膊開摩托的人們,就是出過九十三個進士與七個狀元的陵川先人的後代?為什麽會如此?只有歷史能解釋這一點。我曾問一位山西某離休編輯,山西士紳有什麽特點,他的回答很爽快:勤勞,起早摸黑,不賭不嫖,愛財如命。黃世仁式的地主在山西並不多見。相反,他們對待自己所雇傭的長工短工,頗為厚道,吃飯時,甚至會把自己平時不舍得吃的肉夾給長工吃,我問這又是為什麽,他說道理都是一樣的,為的是讓你好好幹活,正如咱們家裝修房子,總要給給小工吃得好些,讓他幹活幹得更好些。這是人之常情。這也是一種過去沒有聽說過的對歷史的解讀。我想各種情況都會有。


有一位發言者概括了山西地區自古以來的五種亞文化。這一亞文化劃分頗有新意。一是晉南的耕讀文化,從黃河北岸的風陵渡、永濟到晉中南一帶。(過去我就知道,永濟還是西廂記的故事發生地。)這些地區是以先秦韓國與趙國的領域為基礎的。二是漢唐以來山西作為重要邊防區域的邊塞文化,即山西北部的長城以南的大同為中心,三是晉中東部五台山一帶的佛教文化,四是宋元以來,以山西中西部的呂梁山為中心的道教文化區。五是明清發展起來的晉商文化,以太原、祁縣的平遙為中心。山西在地理上的封閉性在於,太行在東,呂梁在西,黃河與中條山在南,沙漠與長城在北。

從文化學上說,正是這種封閉性才使一個地區文化可以生長並得以保持下來。這裏的環境較少受外部戰爭影響。這一環境條件,加上太行植物分布豐富,為早期人類活動與後來文化發展提供條件。早期文明需要封閉,動蕩不利於文明發育與生長,一般人總以為,封閉似乎不利於發展,但在古代與近代兵荒馬亂時期,卻又大有好處,這也是閻錫山把山西搞成模範省的條件之一。

封閉性給山西帶來的一個直接好處是,這個省是中國地面木建築文物保留最為完整的省份。眾所周知,我們老祖宗的建築是木質的,因而最不易保存下來,我們在各省所見的古建築,絕大多數不過是明清時期的重修品,宋元以前的木質建築幾乎見不到,然而,在山西我們卻能看到唐宋建築。(愛思想網站2008-05-12)

Views: 7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