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阿保· 乘「羅里」去亞沙漢釣龍蝦

那是逾半個世紀以前的事了,我和阿清兩人乘火車去「亞沙漢」,找在那裡的好友阿德玩。我們那個省的火車是窄軌的,我們稱它為「羅里車」(lorry)。先達市是其中一個起點站,往北經過「丁宜」(Tebingtinggi)到省府「棉蘭」(Medan),可直達港口「勿拉灣」(Belawan)。據說過去從棉蘭再往北可達石油城「火水山」,甚至「亞齊省」,我沒去過,不清楚。但在「丁宜」有支線往南,可通「奇沙蘭」(Kisaran)至南部的「蘭都」(Rantauprapat)為終點。從奇沙蘭分岔往東就可達「亞沙漢」(Tanjungbalai)了。

「羅里車」是燒木柴的,逆風行駛時有很多火星會飛進車廂,很多時會把乘客的衣服燒成小洞洞,但大家都習以為常。當時公路已有很多「客巴」在行駛,方便快速,但乘火車旅行安全而别有一番風味,不趕時間時,我常喜歡乘火車。那個年代,甚至單身的華人乘公車,跟當地人擠在一起都是很安全的。

在「丁宜」轉車南下,一路是各種種植圍,橡膠、棕櫚、劍麻、大小河道、農村景色,椰樹香蕉水稻田,百看不厭的熱帶田園風光。火車上有小販售賣各種各樣的小吃、糕點、醎蛋,讓你一路上停不了嘴。最期待的是在到「奇沙蘭」之前有一個種植園的小站,印尼婦女用筲箕頂在頭頂上賣的「雜菜飯」,那是在大城市的飯店吃不到的「鄉下美味」,光是那剛舂出來的新米飯的香味,澆上椰漿辣菜(gulai, Kari),外加鄉下特色的炸雞、辣味蛋等等。撕下兩寸包飯的香蕉葉,對折就成環保的湯匙用,你試過如此吃鄉下風味飯嗎?。

Tanjungbalai為什麼不是稱為「丹戎峇來」而叫做「亞沙漢」?可能與有一條源頭出自多峇湖的大河Sungai Asahan從城邊流過有關。「亞沙漢」河在不遠就注入馬六甲海峽,所以海峽漲潮退潮,都會影響河面水流。當時的「亞沙漢」市不很大,因為靠海,海產豐富又便宜,當年在那裡賣蚶(一種扇貝蚌),不秤斤兩而是論「桶」的,也就是海外裝煤油或餅乾的那種白鐵桶,當地人稱為「珍」(音Tin)。到亞沙漢的第二天,阿德帶我們到「巴剎」(菜市場)去買了一「珍」蚶回來,用滚水「Sap」(涮)得三四成熟。「蚶」煮熟了太韌,就不好吃了,一定要只在滾水略微「滾一滾」,還見「血水」才鮮甜(如今天下污染,可不敢那樣吃蚶了)。把新鮮波籮刨了,舂了辣椒加點碎花生,做成當地吃「蚶」的特色辣椒醬,然後你一顆,我一口的搶呀!三個毛頭一口氣幹了半桶有多。當然,當晚三個人就拼命搶廁所了,個個痾得七葷八素,一夜沒好睡。


「亞沙漢」屬「內地」線的港口,也就是馬六甲海峽鄰近的島嶼和海邊漁村小鎮的一個貿易中心港口,每天來往鄰近島嶼和小鎮的幾十頓級木製艟舡 (機帆船Tongkang)往來不斷,主要是運椰子乾、土橡膠、木材,和醎魚、鮮魚等海產以及其他土特產百貨日用品等等,因此河邊用木頭搭了幾個「碼頭」。退潮時,舢舨可以划到「碼頭」底下去,那裡是龍蝦的老巢。

過了兩天,我們划舢舨到碼頭底去釣龍蝦。那龍蝦又貪吃又笨,釣絲一放下去不久,你就感覺到有東西在動你的釣絲,很輕微很斯文的,如果你不留心,還以為是河水的流動。輕輕一抖,就拉上來一尾大龍蝦,有時僅僅勾到牠的腳或鉗子,那苯蛋也不會掙扎跑掉。三個人邊玩邊聊邊釣,不到兩個鐘就釣到了十幾二十隻。看看河水開始倒流,開始漲潮了,我們划出碼頭底,順著潮水滑回家。當晚當然又搶廁所了。

小城生活很幽閒,傍晚吃過「晚飯」,老人家喜歡在店門口乘涼,左右鄰居拿張凳子坐,東家長西家短的閒聊。年輕人就三五成群的逛街,這裡就只幾條街道,轉兩轉又回到原位了。阿德帶我們到處逛,街邊很多人都會互相打招呼,幾乎每一個人都是認識的。那裡有小販推了四輪小車賣水果,你想吃什麼自己拿了就吃,吃完說聲「收錢」!小販收錢找錢,也不問你吃了什麼,照件數收錢,講個「信」字。阿德對小販說:「木瓜三份!」小販用刀把一個大木瓜一分為二,弄掉黑子,插支金屬匙羹在上面递給我。我可沒試過這樣吃木瓜,半個大木瓜呀,把我撑得。


臨去「亞沙漢」前,老媽交待一定要去拜訪住在那裡的表姐,那「表姐」我從來沒見過。傍晚按地址找到,說是要找某某人。門口有一位七八歲的小孩對著屋裡喊:「阿嬤!有人找你!」出來一位六十來歲的胖婆婆。我自我介紹是某某的兒子,很不好意思的問:「你是某某表姐嗎?」老人家很高興,一邊讓坐,一邊叫他的兒子和媳婦出來。「叫阿舅!」她對一個中年漢子和捧了茶出來的婦人說。那中年漢勉強的點頭笑了笑,實在對一個比自己「小」一大截的毛頭「阿舅」叫不出口,老人家拼命笑著解釋我這「長輩」的來龍去脈。


出來後,阿清和阿德當然一整晚都拿我開玩笑。

Views: 10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