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禦茶之水的京華中學在大地震時被燒光了。  

我去看了遺跡,心裏暗自高興,這回可不得不延長暑假的假期了。   

我這麼寫了,讀者一定會覺得我這個家夥實在差勁。但一個成績並不太優秀的中學生的實際想法確實如此,有什麼辦法呢?  

我本來就直率得過了頭。在學校裏淘了氣,班主任問這是誰幹的,我總是老老實實地舉起手。於是,這位老師就在我成績表上操行欄裏畫個零。後來,班主任換了。我違犯校規時,照舊老老實實地舉手承認,可是他說老實承認就很好,在操行欄裏給了我一百分。  

那時我不知道哪個老師是對的,但是我喜歡給我一百分的那位老師。他就是說我的作文是京華中學創立以來最好的文章的小原要逸老師。


當時,京華中學畢業生報考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的合格率極高,並且以此自豪。但是小原老師常常對學生們說:“如果是私立大學,那就連妖怪也上得了。”現在的私立大學,妖怪是上不了的。不過,有錢也行。  

我很喜歡教國語的小原老師,當然也喜歡教歷史的巖松五良老師。  

後來我同班同學的一位朋友在同窗會會報上發表文章說,巖松先生特別喜歡我。   

巖松老師實在是了不起。真正的好老師,並不擺為人之師的架子,巖松老師就是這樣。他上課時,誰要眼睛瞧別處或悄聲說話,他就用粉筆砸誰,所以他的粉筆很快就用光。這樣一來他就會說:“沒粉筆上不了課啦。”笑一笑便開始聊天。他這種聊天卻遠比教科書內容豐富。他的高超的教學本領,在期末考試時更顯突出。考試時,為了監視學生,各個教室都派與考試課程無關的各位老師監考,學生知道巖松老師分到自己的教室,就會立刻歡聲四起。原因是巖松老師不會監視學生。   

如有學生為答不出題發愁,他就湊上去仔細地看那題。這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你怎麼啦?這個你都不會?記住,這個呀……”他認真地和那學生一同答題。最後說:“你還沒明白?笨蛋!”  

這樣說著便把答案寫在黑板上。“怎麼樣?這回該明白了吧?”這樣一來,什麼笨蛋都明白了。   

我的數學很差,但遇上巖松老師監考時,我準會拿百分。  

有一次期末考歷史,十個問題,全都是我答不出來的題目。  

這次不是巖松老師監考,我一籌莫展。也算我的窮余之策吧,我只就第十題的“對三種神器作為皇位的標志,歷代天皇繼承的三種寶物,即八咫鏡、天叢雲劍、八阪瓊曲玉。以前的歷史學家把神話傳說的這種東西作為正史中實際存在的寶物,並賦以神秘色彩。試述所感”,信筆寫了三張答題紙。內容大致是這樣的:關於三種神器,我聽了許多論述,但從未親眼見過,所以談感想就未免強人所難了。以八咫鏡為例,誰見過實物呢?實際東西也許是方的,也許是三角的。我只能說我親眼見過的東西,只相信經過證明確實存在的東西,等等。  

巖松老師判完分數後,發還試卷時卻大聲說:“這裏有一份奇怪的答卷。他回答了我出的十個題之中的一個題,可是很有趣。我第一次看到這樣具有獨立見解的答卷。寫這個答卷的家夥有出息。給滿分!黑澤!”說完,把那卷子捅給了我。   

同學們都瞧我了。我的臉紅了,動都不敢動。   

從前的老師中,有許多具有自由精神、個性突出的人物。相比之下,如今的老師,職員式人物太多了。確切地說,不是拿工資的職員式老師太多,而是官僚式的老師太多了。受這種人的教育,能管什麼用呢?首先他們教的課幹巴巴,學生感到沒趣,就去看連環畫冊。這就難怪學生了。   

我小學時代就有立川那樣傑出的老師,中學時代有小原老師和巖松老師。這些老師理解我,為了讓我發揮自己的個性,向我伸出過溫暖的手。我完全是他們一手培養起來的。  

後來我進了電影界,山本先生(導演山本嘉次郎)堪稱最好的老師,伊丹萬作導演雖然沒有直接指教過我,但我曾得到他熱情的關懷和鼓舞。  

我受過出色的制片人森田信義的栽培,也曾受過約翰•福特的褒愛。除此之外,島津保次郎、山中貞雄、溝口健二、小津安二郎、成瀨巳喜男等著名導演,都是我尊之為師的人,我都得到過他們的愛護與關懷。每當我想到這些人時,禁不住想高唱:

高山仰止

吾師之恩

但是,這些人如今都已不在人世。

德國臨終關懷:直面老人死亡的養老院

20多年前,在其他很多國家還沒有關註臨終關懷時,德國的養老事業就開始了主題性研究,現在,臨終關懷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比較專業的公開主題。

在德國,臨終關懷中心有兩種:一種在醫院,通過藥物、機械護理的臨終關懷,屬於技術性關懷。另一種通過人文關懷、護理、輔助治療等,屬於人性關懷。

世界上第一家臨終關懷機構是英國女博士桑德絲1967年創辦的“聖克裏斯托弗安息所”,為臨終病人提供服務。20世紀後,臨終關懷醫院如雨後春筍般在歐洲成立。

德國的臨終關懷體系從20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建立起來。漢堡目前一共有7個臨終關懷中心,包括一個專門為孩子設置的臨終關懷中心。臨終關懷的等候期大概在十天到十四天。臨終關懷中心不屬於政府,而是慈善機構,有很多志願者義務來這裏工作。

臨終關懷,生命的最後一站

在德國,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和家庭變化,臨終關懷醫院很受病人及家屬的歡迎。臨終關懷的目的不是延緩病人生命,而是盡可能減少病人的痛苦,使之坦然愉快地走向人生終點。

海倫施提夫臨終關懷中心的創辦方漢堡臨終關懷協會,於1990年建立,是漢堡成立最早的臨終關懷協會。最早的創建者海倫女士因為患乳腺癌而住院,她發現這個城市裏很多人在醫院裏面都在疾病的痛苦和折磨中死去,甚至是匿名死亡。所以她找了一個房子,和一些人成立了臨終關懷組織。

海倫施提夫臨終關懷中心是一個百年基金會舊樓改造的項目。基金會的前身是一家醫院的產房,當初的改建費約340萬馬克。中心裏的員工對待臨終的老人就像對待剛出生嬰兒一樣,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如鎮痛治療、生活護理指導、心理輔導、臨終關懷等。病房環境十分家庭化,房內到處可見鮮花和綠枝葉, 讓病人在充滿溫情、舒適而有溫馨的環境中度過最後時光。

中心包含門診護理和重癥(住院)護理兩個部分。門診護理成立於1993年,由海倫施提夫基金會和漢堡市政府提供財政支持。有36個職員,30個是志願者。重 癥護理是住院區成立於2001年,提供16個單人床房間,配有3個職員和60個志願者,和其它在中心工作的志願者,共有近100名志願者。

臨終關懷在德國也曾是一個禁忌的主題。比如在一個家庭裏,如果祖母去世時,孩子是不能陪伴在身邊的。他們擔心孩子不能承受親人去世的痛苦。而現代的臨終關懷中心不會去渲染悲傷,孩子們可以在這裏和老人們一起做各種活動。孩子們也會問他們的父母一些如“為什麼我的奶奶是這樣的,為什麼她不能呼吸了”這樣的問題,從而引導孩子和父母正確地面對臨終、死亡和悲傷的主題。

目前,中心裏的住院護理病人有97%是受癌癥的折磨,通常他們還附有呼吸和心理等慢性病。還有3%是受其它慢性疾病折磨。在家裏通常已經不能承受這樣的疾 病,家人也無法提供專業的護理。目前,德國已經發展有一項技術叫“臨終關懷醫學”。很多在臨終中心的癌癥病人和其它慢性病病人,通過都會有專業的臨終關懷 醫療方式,以延長他們的生命,提高他們的生命質量。

員工對中心的評價是:我們和老人一起生活,幫助他們、聊天,聊天氣、足球等,也會談到死亡。中心的對面就是一個教堂,每個星期會有一個牧師過來,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很多人信仰宗教,不少患者臨終前願向神父緬懷往事、懺悔和安排後事。

中心對面設有一座小教堂,神父經常來探望臨終病人。在神父啟發下,大多數人認為靈魂能進天堂,精神上有寄托。一位工作人員說,人臨終前如同降生的嬰兒,有種無意識的失控感,他們害怕死亡和孤獨,害怕孤獨地走進那個未知世界,因此誘導病人相信步入天堂比打杜冷丁更管用。

中心實際對所有的宗教文化都是很開放的。例如有一個土耳其的家庭,他們在臨終關懷、葬禮舉行的儀式上都是以自己的文化特點舉辦的。

臨終關懷中心的工作團隊是由各種專業人員和志願者構成。專業人員包括醫生、護理人員、神職人員、心理治療師、康覆治療師、廚師等,以及大量各行各業的志願 者,他們從事力所能及的各種工作,如個體陪伴。志願者可以陪伴老人買東西及一些消遣活動。甚至有些老人覺得只要有志願者在身邊,就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志願者也可以做如前台的接待工作、廚房幫忙等,非常受老人歡迎。

一位志願者的真實記錄:起初是志願者在這個中心陪伴他的老伴。在陪護期間,他看到護士們像親友一樣坐在病床邊傾聽病人回憶,與病人一起品嘗美味可口食品,一起過生日,為病人更換床頭鮮花等,為這些將要告別人世的病人傳遞生命的信息和關愛,直到生命的終了。最後他也在醫務人員的感召下,加入了志願者行列。

中心主樓是由百年建築改造,光線充足的大堂和高高的天花板傳遞著寬廣舒緩的感覺。主樓病房共設兩層,結構基本一致,每一層大概8個病房,都是單人房。其中有4間房有獨立衛生間,剩下每兩個房間有一個衛生間。所有房間設有的寬大窗戶正對美麗的庭院。每層有左右兩個走廊,中間是客廳和休息室。客廳裏大家可以一起喝咖啡,聊天,和家人在一起,聚會、舉辦老人的生日party等。二層有兩個大陽台,大家可以喝咖啡,或者吸煙。

還有一個精心設計的“健康綠洲”地帶,裏面有寬大的浴缸可供老人放松。中心一層除接待處、辦事處、員工休息室和咨詢室外,還有一個帶廚房的公共空間,可以給老人和家庭成員慶祝活動用。除此外,中心一層還提供了東方式的禪修室,室內內斂的家具、溫暖的色調和柔和燈光給尋找安全感和內心安寧的老人提供了一個沈思撤退的空間。老人們可以在這兒聽音樂、打坐或者和親人親密交談。總之,中心盡量給老人們提供的是一個多元化的修身養性的空間。

對話“海倫施提夫臨終關懷中心機構”

Q:有什麼具體措施,讓老人在生命終結的時候,更有尊嚴的去世?

A:這個不能一概而論,通常主要是關懷和陪伴,比如問候他、幫助他,可以進行肢體上的接觸。實際中,對於有尊嚴的死亡,有些人願意在自知的情況下單獨地,不被打擾地死去。有些人是願意在大家的陪伴下死去。

在一種情況下,例如,他通常都是很多家人陪著,但在某一刻,他們家的女兒出去拿咖啡,就兩分鐘,他就去世了,那就有可能當別人出去的時候,沒有意志生活了。

Q:臨終關懷如何減少老人對中心產生的那種即將終了的心理壓力?

A: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實際上,老人到了這個階段,就已經在承受一些疾病和心理的障礙。來到這裏,首先在身體上會有最好的照料,其次還會有心理醫生,調節病人的心理,也讓他們不會那麼孤獨。

其實到達臨終關懷中心,不是說立刻就死亡,來到這裏,會有機會去做到更多的事情。

舉個例子:這裏有5個女性的老人。她們在一起很長時間了。每天她們都期待有好的天氣,可以一起坐下來喝咖啡,一起相互安慰、遊戲等。比如一個老人說今天我覺得很不舒服,然後另外一個就跟她說,你不要想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就玩什麼,然後可以轉移這位老人的註意力。

在這裏,我們有兩個很大的部分,一部分就是允許老人展示他們的悲傷,工作人員也可以去感受他們的悲傷;另外一方面,就是快樂。就是在臨死之前的幾周,讓老人盡量感受人生的快樂。我們有時低估了這種能量,我們生活的質量,不在於這個夏天有多好,而在於我現在享受這一刻,我就有多好,這一天就有多好。

Views: 11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