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選擇都市或是遊樂園的大眾旅遊,生態旅遊則是偏向於小團體的旅遊,即使是小團體的旅遊也不盡然是個不與其他遊客產生互動,而到偏遠、人煙罕至的地區,甚至前往生態資源豐富之處才是生態旅遊最佳的地區。同時,墾丁國家公園每年到訪人次高達四百萬人,陽明山國家公園每年到訪的遊客更高達上千萬人次,是否都已排除生態旅遊地區之外?另一方面,森林遊樂區假日旅遊人數長達3、4千人,非假日時則門可羅雀;且為了愛好賞鳥前往森林遊樂區,卻受到其他遊客的干擾,難以盡情的賞鳥,是否就不列入生態旅遊活動?而為了便利遊客到達遊憩地區,興築舒適便捷的道路,其後造成旅遊地區觀光客大增,遊憩品質下降,影響當地居民、甚至野生動植物的干擾,是否也需排除在生態旅遊地區之外?諸如此類的案例,尚有爭議存在,生態旅遊的角色定位也因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旅遊業者、當地居民、遊客間的認知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角色定位。

1993年美國文化學者Miller和Kaae提出提出連續體(continuum)的概念,將生態旅遊分為簡易型及深入型,建立在一個以「旅遊責任」為基礎的連續體上,一端為簡易型又稱消極的生態旅遊(同意任何型態、強度的活動發生),以滿足一般大眾需求,期望在滿足遊客自然體驗之餘,也能減少環境衝擊;深入型是積極性之旅遊(不允許任何衝擊產生),注重環境倫理,期望維護環境之健康狀態,深入型是負責任之旅遊方式但也往往伴隨專業取向,通常以特定人士為目標,故又稱專業型。生態旅遊也就位於此一連續體的範圍內,但因不同人對其概念不同,生態旅遊就遊移定位在這連續體上的不同位置上。以賞鳥等特定人士為例,對他們來說,習慣以自然環境為活動領域,能排除假日時段進行賞鳥活動,當然能享受較高之遊憩品質,但其實有時如能掌握空間與時間差,在半自然環境與人為環境中找到活動的最佳時機,也不能排除這不是生態旅遊的一種。由於國人對自然的特性普遍理解不足,藉由招攬簡易型之遊客再深入體驗自然,透過自然教育的推廣,從環境資源的價值中獲益,台灣生態旅遊之推展,其實潛力無窮。

流程圖:生態旅遊的角色定位
                                                  流程圖:生態旅遊的角色定位完整說明 


生態旅遊的推動必須重視生態旅遊連續體的連結,此連結的關鏈包括:

  1. 自然人文資源的導入,包括提供動物、植物、地質、地形、氣象、歷史遺跡、生活方式等資源之吸引力;整體之景觀美學;獨特的自然體驗等。
  2. 服務系統之建置,如合宜的交通及步道系統、社區的合作、週邊景點之串聯、環境教育及解說系統、具地方特色之餐飲、住宿及值得回味之工藝用品等。
  3. 行銷推廣,包括提供資訊服務、適宜的行銷通路、建立品牌形象等。
  4. 生態遊客之培養管理,如建立生態遊客資料庫,對建議事項之回應以及持續之關心與互動等。(來源:台灣國家公園網站

Views: 7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