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君·一開始,我們都顯得沒什麼才華 (三)

為什麽呢?因為難就難在這一點。

我先問你,權威專家和普通專家的差別在哪裏?

我認為,兩者之間決定性的差別就在“最後一勺鹽”該怎麽加。那種微妙的分寸把握並不是誰都可以模仿的。只有掌握了它的人,才可以稱之為權威。

按照菜譜做菜,大家都能做到個八九不離十。然而最後要放什麽、放多少才能做到最好,這就是差別、是關鍵!是糖,還是鹽?是胡椒,還是秘制佐料?放多少才合適?

權威就贏在他對於最後一步的分寸把握和技巧上。


徹底研究天才的人

——別想太多,你我真的沒什麽才能。

無論誰都會面臨這種情況:不論什麽工作,到了某個階段都會遇到瓶頸,本來很簡單的工作突然變得很難,好不容易完成了,卻得不到他人的認可。

這時,自詡為天才的藝術家可能會揪著頭發悲嘆道:“我的才能已經耗盡了!”而創意達人可能會絕望地認為:“我的創意已經枯竭啦!”

就我來說,沒出道之前的艱難就不用說了,好不容易夢想成真出道之後仍然“瓶頸”不斷。在唱片大賣之前,我遇到過無數類似的情況。

出道之後就不溫不火,最後銷聲匿跡的樂隊和歌手數不勝數,“射亂Q”當初也面臨著同樣的危機。帶著《十八個月》這張單曲正式出道後,CD卻完全賣不出去。

不僅是音樂人,很多其他搞創作的人也是因為“想要傾訴某件事”、“想對社會大聲疾呼”、“想要表現自我”這樣的動機開始創作的。

一開始,我們都顯得沒什麽才華。對於大部分以音樂家自居的人而言,從學生時代開始在心中累積的、想要表達的東西,在創作了十幾首歌曲後基本上就消失了。當初如同泉水一樣汩汩湧出的靈感和創意,也會在某一時刻突然乾涸了。無論是多麽優秀的音樂家,在創作完20首曲子之後都會意識到,自己想要傾訴的、呼喊的、表現的東西已經說完了。這時候,他們就會擔心,沒有了這些“想表現的東西”,也就沒有了創作的靈感,在職業藝人這條道路上還能走下去嗎?

這就是專家必定會邁入的第二階段。


其實才華並沒有消失

而是從一開始,我們就沒有什麽才華。

我認為,人只有承認這一點,才能在這條道路上繼續前行。

沒有才華,也沒有什麽所謂的神的啟示。所以我們只能調動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來應對工作。

我是一個沒有才華的普通人!正因為懷著這樣的想法,我才會拼命思考,怎樣才能縮小與那些成功的音樂人之間的距離。思考這些的時候,我總能想起奶奶經常念叨的一句話:“就算現在賣不出去,只要你動動腦子肯定會賣出去的!”

例如,小時候我很擅長跑步,是全校第一,可是在大阪只能排到幾十名,放眼全國的話就更排不上名次了。在我的眼中,卡爾·劉易斯簡直是天才,像神一樣偉大。但是在熱愛跑步這點上,我們是一樣的。

在面對自己所從事的領域的天才時,人類一般有兩種心理:一種認為“他們是天才,我和他們完全是不同世界的人”;另一種則認為“他們是天才,所以我要努力研究他們,向他們學習,盡量向他們靠攏”。

我屬於後者。在初中時,我就認真研究、思考過劉易斯為什麽能跑那麽快。


可能是因為擡腳的方法、步幅大小,也有可能是因為跑步時腳尖著力的方法不同。拋開天生的身體素質差異,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天才,肯定有一定的奧秘在裏面。而我要拼命地找到這些原因,並盡我所能地模仿他們。

按這樣練習,即使我無法成為卡爾·劉易斯,至少也能擠進大阪前五名,甚至第一名。

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於音樂領域。

在我們的單曲滯銷的兩年間,我拼命研究、思考“什麽樣的音樂才能暢銷”,並透徹地分析了自己心目中那些天才的作品——歌詞、旋律、高潮。

那些被稱作天才的人們可能是因為突然湧現靈感,好的詞曲便從天而降。

然而像我這樣的普通人,除了好好研究寫詞曲的技巧,堅持不懈地寫之外,別無他法。我只能一字一句地去推敲,在摸爬滾打中慢慢創作。

先不管具體的方法,首先,我會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所掌握的詞匯來進行創作,即,用誰都理解的詞語來作詞。

比方說,大家都懂“我愛你”、“傷心”這兩個詞,我把它們排列成“我愛你,雖然傷心,我愛你”。僅僅在“傷心”前加上了“雖然”,就能讓人聯想到這句話背後各種各樣的故事。

據說,有初中英語水平就能進行英語對話了。其實對於我這種“與文字打交道”的人來說也是一樣的。歌詞中用到的詞匯頂多只需要小學六年級的詞匯量。

那兩年的研究成果在我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個明確的程序,在我的音樂事業轉機到來時,助了我一臂之力;在事業每況愈下的時候,有力地拉了我一把;也因此,我才能成功打造出“早安少女組”。

運用這個程序,我掌握了創作歌詞的訣竅,不僅能寫出表達年輕男性心情的歌詞,甚至創作出了反映年輕女性心情的歌詞。練習一百遍兩百遍都不停的人


——凡人能看到天才看不到的東西

我認為自己不僅不是天才,而且連一點才能都沒有。也正因為如此,我在遇見“天才”時總是會拼命地觀察他們。

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想,那些被稱為天才的人一定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輕松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很多人因此而羨慕他們,然而我覺得,正因為他們是天才,有時才愈發可憐。這並不是出於“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心理。

我打造的“太陽與月亮”組合裏有一位叫做信田美帆的藝人,她曾代表日本參加過奧運體操比賽。從小到大凡是參加過的比賽,她幾乎都能獲得冠亞軍,可以說是相當有才能吧?

給她們上音樂課時,我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動作你練習了一百遍、兩百遍都表演不好,在練習到第三百遍時才第一次成功。成功了一次之後,就會變成練習十次成功一次,乃至五次成功一次、兩次成功一次,後來越來越嫻熟,達到十次成功八次、九次。所以只要堅持練習,就會達到次次成功的境界。你們應該有過這種經歷吧?”

我講完後,其他三個成員都在點頭,只有信田一個人神色茫然。我想她對體操比較熟悉,如果用體操舉例的話可能會比較好理解,就說:

一開始,我們都顯得沒什麽才華“用體操舉個例子吧。比如一開始你很害怕做倒立前滾翻。刻苦練習了好幾天、做了幾百次後終於成功了,這時候,你應該會覺得很激動吧?”

但她馬上說道:“一般的動作,我大概練習三次就能掌握了。”

的確,天才都是這樣的。天才三次就能完成的事,普通人需要練習幾百遍才能做到,實力還不一定能比得上天才。

然而就在這幾百遍的練習過程中,我們普通人能看到天才看不到的東西,那就是所謂的訣竅、要點。

有一段時間,我沈迷於飛鏢遊戲,幾乎廢寢忘食地練習。一開始我去飛鏢店玩,可是店裏打烊後我還是一心想玩,於是不惜花了100萬日元買了一臺飛鏢機。

我一心想投好飛鏢,所以每一次投,都會認真研究姿勢、角度等。投了幾萬次後,我明白了很多問題。

比如:用這個方法扔,就可以越過擋在前面的那個障礙;從那個姿勢換這個姿勢的話,會更容易投中。如果換雙鞋子的話,身體姿勢就會變成這樣,準確率也會提高……


善書者不擇筆

“善書者不擇筆”,天才不論使用什麽樣的道具都會完成得很好。但是不管是在棒球領域還是足球領域,天才運動員都無法給你提出好的建議。因為要將自己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做好的事情教授給別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而普通人在教授別人的同時,自己的技能也會得到提高。因為在教別人的過程中,一些自己原本掌握得比較模糊的方法、理論、技巧,會變得越來越明晰。教別人這件事本身,也可以讓自己的知識變得更加清晰準確。

後面幾章裏,我將會為大家介紹一套我為了推銷自己的歌曲所編寫的方法論。而我之所以能夠編出一套方法論,正因為我不是天才。

正因為我不是天才,才能寫出這些作詞論、旋律論、編舞論、談話技巧……我可以將所有的這些都教授給他人,解釋給他人聽。

過去有很多被稱為天才的人,紅極一時,但很快就銷聲匿跡了。也許,正因為天才會發出轉瞬即逝、極為強烈耀眼的光芒,才被稱為天才吧。

然而僅靠一瞬間的光芒,人是無法生存下去的。等意識到自己的光芒(才能)枯竭的時候,就為時已晚了。

對於一開始就明白自己沒有什麽才能的人來說,就不存在才能枯竭這回事了。他的才能只會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

有很多事,因為我們是普通人才能夠做到。

也有很多事,只有我們普通人才能夠做到!回顧自己過去的半生,我堅信這個道理。

一開始,我們都顯得沒什麽才華能找到“自己在教室裏的位置”的人——不能成為班裏的第一,就不能成為世界第一。


第一。

你不覺得這個詞聽起來很美妙嗎?

我喜歡“第一”這個詞,從小到大我都憧憬著拿第一。因為以前的我無論怎麽努力都拿不到第一。但是現在我可以斷言:無論是誰,都有可能成為第一!

更具體地說就是,暫時沒法成為世界第一也沒關系,通過訓練,我們至少能成為班級第一。拿不到班級第一,就無法成為世界第一。

我自信,我能通過運用這個方法論,將班級第一的人培養成他所從事領域的佼佼者。

這個秘訣究竟是什麽呢?

那就是——找準自己在班級裏的位置。所謂的位置就是“空缺”,也就是要找到一個微小到被他人忽視的領域,並以獲得該領域的第一為目標而努力。

請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

每個班級裏都有天生就頭腦聰明的孩子、跑得特別快的孩子、遊戲時總能贏的孩子。所以要想在學習、跑步或是遊戲中取勝,並不容易。


在這方面成為全班第一就行

那該怎麽辦才好呢?

善於模仿,擦黑板很乾凈,擅長畫肖像畫,很知道口袋妖怪,下棋很厲害,唱歌很好聽,吃飯很快……不是還有不計其數的諸如此類的特長嗎?任何方面都可以,我們只要找到自己在班級裏的位置,“在這方面成為全班第一就行”。

“第一”可以是我知道一家很好吃的賣章魚小丸子的店,班上其他人誰都不知道;我知道有個地方有很多獨角仙和鹿角蟲。

這些“第一”能使我們在班上自然而然地獲得別人的關注。慢慢的,別人就會覺得“這件事問他比較好”,“這件事就交給他好啦”。這些經歷積累起來,便會形成信任和存在感。

假設班裏一共有30個領域,我們在學習、跑步、遊戲這三個領域中得不到第一也沒關系,只要能在剩下的27個中拿下5個左右,我們的綜合實力說不定就是全班第一了哦!

第一的標準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由別人決定的,它應該由自己決定,甚至只能由自己決定。所以我們可以先縮小範圍,努力在小範圍中獲得第一。

“射亂Q”出道前曾因為“幻想”在某個場館開演唱會,並在那裏刷新參加人數,制訂了粉絲發展計劃。我給每個成員分配了一定的名額,結果大家發展的粉絲人數遠遠超出了計劃人數。這樣一來,我們獲得了“粉絲數大阪第一”的榮譽並正式出道。度過了兩年的低迷期後,我們登上了“有線放送排行榜榜首”,不久又登上了“ORICON公信榜周榜首”,舞臺越來越廣闊。

從爭取小範圍的第一開始,不斷擴大自己的舞臺。當然,舞臺越大勢必障礙也越多,但是只要能克服它們,之後便勢不可當。

設想好不同的場景中可能會遇到哪些障礙,並想辦法克服它們,為獲得第一而不懈努力吧!獲得第一的快感將令你終生難忘。這種快感也將成為很好的激勵,讓今後跨越障礙時變得更輕松。

Views: 17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