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作者:[蘇聯]伊薩克·巴別爾/戴驄譯
師部給我配備了一名馭者,馭者按我們習用的說法,叫車把式。他姓格裏舒克,年三十九。
他當了五年德國人的俘虜,幾個月前,他逃跑了,穿越立陶宛、俄國西北部,來到了沃倫,可是在別廖夫市落到了世上最蠢的動員委員會手裏,被強制服兵役。別廖夫市離格裏舒克的家鄉克列明茨克縣僅剩下五十俄裏。他的妻子和子女就住在克列明茨克縣。他已有五年零四個月沒有回家了。動員委員會使他成了我的車把式,於是我在哥薩克中不再是被人瞧不起的人了。
我——擁有一輛機槍車和一名駕禦該車的馭者。機槍車!這個字眼是我們的習慣賴以奠定的三角關系的基礎,這三角關系是:砍殺——機槍車——鮮血……
原本是神甫和胥吏之流趕路用的普普通通的無篷輕便馬車,由於內亂的變幻莫測,於偶然之中身價百倍,成了具有威懾力和機動力的兵器,從而創造了嶄新的戰略和嶄新的戰術,使習見的戰爭面貌為之改觀,培養出了一批機槍車的英雄和天才。馬赫諾就是這等樣人,他將機槍車作為他神出鬼沒的、狡猾的戰略的軸心,這種戰略廢棄了步兵、炮兵,乃至騎兵,用三百挺固定在無篷輕便馬車上的機槍,全面替代了這些尾大不掉的兵種。馬赫諾就是這等樣人,他好似天氣,風雲莫測。載滿幹草的大車列成戰鬥隊形攻城略地。婚禮行列駛至村執委會前,突然一名病懨懨的神甫在頭頂上打開無政府主義的黑旗,以密集的火力迫使當局交出有產者,交出無產者、酒和樂器。
由機槍車組成的軍隊擁有聞所未聞的機動能力。
布瓊尼在這方面不比馬赫諾遜色。要讓這樣的軍隊損兵折將談何容易,要俘獲這樣的軍隊更是不可思議。架在草垛下的機槍,藏在農民草棚內的機槍車,已不再是戰鬥單位。這類隱秘的火力點只可猜測,卻不可捉摸,不成整體,其總和構成了不久之前的烏克蘭鄉村的面貌——兇殘、暴亂疊起、貪婪。這樣一支把裝備分散於各處角落中的軍隊,馬赫諾只消一個小時便可讓其進人戰鬥狀態,至於將其轉入平時狀態連一個小時都不消。
在我們布瓊尼的正規騎兵部隊裏,機槍車並未起到如此絕對的主宰作用。話雖這麼說,我們所有機槍班組卻只乘輕便馬車四處出擊。哥薩克的想象力把輕便馬車分作兩類,一類是移民的,一類是胥吏的。其實這種區分並非想象,而是有現實根據的。
位卑職微的胥吏趕路耐坐的輕便馬車是工匠們不用心思、依樣畫葫蘆制作而成的,行駛時搖搖晃晃,嘰嘰嘎嘎。常可看到一些卑微的胥吏,一個個長著酒糟鼻,滿臉倦容,坐著這類馬車,顛簸於麥浪滔滔的庫班原野,急著去驗屍,去破案。至於移民輕便馬車則由薩馬拉和烏拉爾沿伏爾加河的草甸與富庶的日耳曼僑民區千裏迢迢遷徙至我們這裏。在移民輕便馬車寬闊的橡木靠背上,繪有農家畫,畫的是繁茂的粉紅色的日耳曼花卉。堅實的車底板箍著鐵條。每對車輪上都按有令人難忘的彈簧。如今這類彈簧在沃倫的大路上彈動,它們保存著多少代人的熱氣呀,我這麼感覺。
我體驗著初次擁有機槍車的興奮之情。每天吃好午飯我們就套車。格裏舒克把兩匹馬從馬廄裏牽出來。它們的膘情一天好似一天。我自豪而又喜悅地發現洗刷得幹幹凈凈的馬脅上已發出深暗的光澤。我們按摩了一會兒微微腫脹的馬腿,修剪了一下馬鬃,然後把哥薩克人的馬具——用細皮條編成的纏結在一起的翹棱的綱——扔到馬背上,便小跑著駛出了院場。格裏舒克側坐在馭者座上,我的座位上鋪著彩色的粗麻布和幹草,幹草散發出馥郁的芳香,給人以安詳感。高高的車輪在白色的細沙地上滾動,發出沙沙的聲音。一方方盛開的罌粟花點綴著大地。四圍的山岡上,毀於戰火的天主教堂閃耀著亮光。路旁高高的山岡上,有個被圓形炮彈炸壞的壁龕裏屹立著聖烏爾蘇拉②光著滾圓的手臂的褐色塑像。在發黑了的鍍金三角楣飾上不平整地粘著一句用瘦長的舊體字母拼寫的句子:“贊美耶穌和他的聖母……”
死氣沈沈的猶太人小鎮粘靠在波蘭貴族莊園的腳下。只見磚砌的圍墻上閃爍著未蔔先知的孔雀,它是無涯無際的碧空下的無私無欲的幻象。一座猶太教會堂被鱗次櫛比的陋屋擋沒,低低地貼在貧瘠的土地上,沒有一扇窗戶,凸凹不平,圓圓的,活像哈西德派教徒的帽子。窄肩膀的猶太人憂郁地鵠立在十字路口。這使人聯想起南方的猶太人的形象:腦滿腸肥,像蹩腳的葡萄酒那樣冒著氣泡。這種形象同眼前這些細長的、骨瘦如柴的背脊和焦黃的、悲劇式的大胡子的苦命然而傲岸的形象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由苦難雕刻出來的熾烈的線條裏,沒有脂肪,沒有血液溫情的搏動。加利奇和沃倫的猶太人運動是難以遏制的,是燒之不盡,撲滅不了的,就個中況味而言是屈辱的,然而這屈辱卻充滿了陰郁偉大的力量和對貴族的發自心底的蔑視。我諦視著他們,完全理解了這個地區如火如荼的歷史,理解了關於包收酒稅的《塔木德》經師的故事,關於放高利貸的拉比的故事,關於少女們遭波蘭士兵強奸,因而波蘭大地主被槍殺的故事。
①譯“雙馬戰車”,實系雙馬輕便無篷車。
②聖烏爾蘇拉(活動時期為四世紀),基督教女聖徒。據傳匈奴人侵入東南歐洲時科隆有十一名(一說一萬一千名)童女因堅持基督教信仰而被匈奴人殺害。烏爾蘇拉是她們的領袖。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