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師從原型心理學之父希爾曼時,學到的最寶貴的知識之一,就是培養對心理活動方式的好奇心。希爾曼認為,心理學家應該是“心理方面的博物學家”。正如博物學家全身心地關注自然一樣,心理學家需要全身心地關註人的本性。這一觀念不僅適用於專業心理學,也同樣適用於每個人關懷心靈的過程。我們需要培養強烈的好奇心,觀察心靈在自己和別人身上的表現形式。
弗洛伊德的著作《夢的解析》基本屬於這一類心理學。他對自己的夢境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結果建立理論,而且他對自己心靈的表現形式有濃厚的興趣。他和我那位叔叔一樣,喜歡講故事和描述夢境,而我叔叔也從故事中總結了一套生活理論。對於自己的經驗,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弗洛伊德。對心靈表現形式的好奇,是愛護心靈的方式之一。古今許多心理學理論都指出,終極的治療來自愛,而不是邏輯。在與心靈有關的事情上,理智並沒有多大作用,但是以耐心和關註表現出來的愛,卻可以讓迷失的心靈重新回歸。心理醫生面臨的問題,無一例外與愛有關,按照常理,解決之道自然也在於愛。
要對自己的心靈產生好奇,需要一個反思和欣賞的空間。通常情況下,我們總是沈湎於自己的心理活動,不會想到退後一步,好好觀察這些心理活動。保持一點點距離,就能讓我們在與心靈有關的諸多因素中,找出最基本的變化規律。對於這些現象的好奇,可以讓我們發現自身的復雜性。通常情況下,這種復雜性只有在激化為問題和煩惱時,才會引起我們的註意;而如果我們對心靈有所了解,或許就能預知問題和煩惱。每次患者向我傾訴他們遭遇的困境時,我總有這樣的感覺:他們自認為難以解決、需要專家介入的問題,其實不過是生命復雜性的顯現而已。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總是天真地以為生命和人際關系的本質十分單純。要愛護心靈,就必須對它的復雜性有所認識。
很多時候,為了關懷心靈,面對內心深處的矛盾沖突,我們必須保持中立。這就需要心胸足夠寬廣,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
一位50多歲的男士告訴我,他發現自己戀愛了,感覺很尷尬。
“我覺得自己很愚蠢,像個小男孩一樣。”
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似乎很多人都認為只有少年男女才應該戀愛。對文學藝術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自古希臘時代開始,愛情就一直被描繪成桀驁不馴的少年。
“哦?你不喜歡這種年輕的感覺嗎?”我問。
“難道我就永遠長不大了嗎?”他滿臉懊喪。
“或許吧。”我說,“或許你內心中有些東西永遠長不大,或許它們原本就不應該長大。難道你不覺得這種突如其來的年輕感覺,讓你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嗎?”
“沒錯。”他說,“但也讓我覺得愚蠢、生澀、困惑和瘋狂。”
“但那就是青春呀。在我看來,你心中似乎同時有一個老人和一個少年,而老人正在指責少年。你為什麽要把‘長大’看得這麽重要呢?在你心裏,究竟是誰在強調成熟的重要?是那個老人,對不對?”
我是在為他心中的少年辯護。他只有敞開胸懷,才能讓心中的老人和少年彼此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和諧共存。二者間的沖突,或許一輩子都無法完全消解——也不應該徹底消解,因為這樣的沖突正是創造力的源泉。心中的老人和少年都有發言的機會,心靈才能顯現出本來面貌。盡管我為這位男士心中的少年辯護,卻也特別小心著不去指責他的老人。避免偏袒任何一方,是為了保護他的心靈,讓他有機會在青春和老年,幼稚和成熟的沖突中找到平衡。在這個過程中,心靈會自然而然變得更加寬廣,更有包容性。
對“負面現象”的寬容
幫助別人關懷心靈的一個小竅門,是帶著關懷和開放的態度檢視他們所排斥的東西,然後為之辯護。方才我提到的那位男士,把年輕的感覺看成一種負面現象,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則努力發掘這種現象的意義,而不是按他的要求,去解決“問題”。我們總喜歡用二分法看待事物,做出非“好”即“壞”的論斷;然而,這樣簡單的兩極劃分,未免流於武斷,忽視了某些“壞”東西的價值。有時候,我們之所以給某些經歷貼上“負面”的標簽,是因為心中潛藏著恐懼,害怕受傷。由於環境的潛移默化,我們心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偏見,而我們自己卻對此茫然無知。用簡單武斷的二分法看待事物,是導致心靈淪喪的重要原因,因為我們所排斥的,或許正是心靈的一個側面。
這種觀點源於榮格的陰影理論。榮格把陰影劃分成兩類,第一類是指我們生命中的某些可能性,由於我們的選擇,這些可能性沒有變成現實。例如,我們所選擇的人生道路,會自然而然地投下陰影——我們沒有選擇的人生道路。對於不同的人,這類陰影的具體內容各不相同,例如性和財富,道德和責任,對某些人來說是陰影,對另一些人則是人生的一部分。第二類則是絕對的陰影,也就是自然和人性中的絕對的“惡”,與我們的選擇和生活習慣無關。如果我們意識不到陰影的存在,就會過於純真,很容易受到傷害。榮格認為,與這兩類陰影達成一定程度的妥協,可以讓我們失去一部分的純真,這對心靈是有好處的。
我們在檢視心靈、充分認識自我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方才說的那位男士需要重新認識年輕的感覺,而之前提到的那位年輕女士,則要面對她與父親和兄弟之間的復雜關系。
在關懷心靈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敞開心胸,采取更加包容的態度,而不是以倫理為借口,對我們自己的天性加以否定。倫理主義最容易讓我們疏遠心靈。放棄倫理主義的態度,重新發掘心靈的內涵,可以讓我們得到很多啟示。而對心中的道德準則提出質疑,並不會導致倫理感的淪喪,反而能增加道德的深度。
在了解心靈的過程中,我們還可能會對“負面現象”產生好感——開始欣賞各種怪癖和叛逆行為,因為這些都是心靈個性的表現。最終我們會意識到,怪異和墮落的行為能投射出心靈的陰影,遠比正常行為更能體現個性。
要關懷心靈,就要關心異乎尋常的行為,因為這樣的行為和怪癖才是心靈最強烈的表現。一天深夜,一位年屆花甲的女士忽然來訪,說陪伴她25年的丈夫剛剛離她而去,她不知道今後該如何生活。她反復強調,在此之前,她的家族中從未發生過哪怕一起離婚,為什麽這一切偏偏降臨到她頭上?在這樣的艱難時刻,最讓她痛苦的是,她和家族中的人都不一樣,她覺得自己肯定有什麽嚴重的缺陷。事實上,這正是她的個性自我顯露的方式。或許這就是這一切對她的“意義”:讓她意識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
各個年代的藝術作品都不乏怪異的意象——血腥扭曲的酷刑、曼妙流轉的曲線、超現實主義的場景,這些絕不是偶然。很多時候,真理必須以偏離常規的形式來表達。我們自己的生活中同樣存在這樣的現象。當生活脫離正常的軌道、陷入瘋狂和陰影中時,我們不妨先以旁觀者的姿態,仔細揣摩這一切的含義,而不要急著讓生活回到正軌。探索心靈的異常和負面狀態時,我們會逐漸對“正常”產生懷疑,因為正常的表象下可能掩蓋著各種各樣的分歧。如果所有的經歷都千篇一律,心靈就會淡出我們的生活。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