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文化旅遊慕課札記:知識經濟與文化旅遊

“文化旅遊”與全球化:知識經濟的推動

因為文化消費不像物質消費,是難以達到飽和的,是可以持續發展的商品,而且愈來愈多的物質商品的推銷要利用文化手段,於是可持續發展與經濟謀利兩者構成了所謂x協同的關系(synergy)。一些瑞士和其他先進國家的旅遊經營的成功,對照了第三世界旅遊事業發展的沈滯(多是因為蓄意模仿、惡性競爭而失去地方特色),加上跨國企業對於“文化消費”的重視,以及“可持續發展”與“知識經濟”之說的興起,在九十年代,文化旅遊正式進入全球化發展策略的議程。

在一九九六年,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satlon)與聯合國的教科文組織(UNESCO)正式確認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文化的關系,簽訂了「可持續發展旅遊市業」的協定。一九九八年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報告」的主題是“文化、創造力和市場”文化成為知識經濟社會的重要發展元素,鞏固文化身份有助脫貧運動的成功,創造力(文化創意)也可以促進新的世界公民社會的形成。

世界銀行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考慮發放貸款與發展中國家的時候,修訂了以往貸款只看經濟資源和政治穩定的硬方法,而增加了顧及文化環境的軟方法,考慮當地的“文化資本”(culturalcapital,出自法國社會學家Pierre Bourdieu的概念,一九八三),如文物保護、教育水準、社會歸屬感、文化教養等。文化資本有助社會穩定、階級和諧和公民的創造力,文化議程可以聯合社會各方利益,是一個具備成本效益的、多功能的經濟發展工貝(cost-effective multi-purpose development tool)。影響所及,外資在選擇投資地點的時候,也開始考慮文化和生態環境(這也間接影響了香港提出要成為謂“亞洲文化中心”的文化議程)。在一九九九年十月初,世界銀行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召開“文化有價---可持續發展中的財務管理、資源開拓和經濟學”的研討會,文化正式提上全球化經濟發展的議程,得到銀行家的嚴肅討論。

經濟人比文化人更關心文化發展了,這是吉是兇?(《五星級香港――文化狂熱與民俗心靈》陳雲博士,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287-307頁)

Views: 6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