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屋後有半畝隙地。母親說:“讓它荒蕪著怪可惜,既然你們那麽愛吃花生,就辟來做花生園罷。”我們幾姐弟和幾個小丫頭都很喜歡--買種的買種,動土的動土,灌園的灌園;過不了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媽媽說:“今晚我們可以做一個收獲節,也請你們爹爹來嘗嘗我們的新花生,如何?”我們都答應了。母親把花生做成好幾樣的食品,還吩咐這節期要在園裏的茅亭舉行。

那晚上的天色不太好,可是爹爹也到來,實在很難得!爹爹說:“你們愛吃花生麽?”

我們都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氣味很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制油。”

我說:“無論何等人都可以用賤價買他來吃;都喜歡吃他。這就是他的好處。”

爹爹說:“花生的用處固然很多;但有一樣是很可貴的。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蘋果、桃子、石榴,把推們的果實懸在枝上,鮮紅嫩綠的顏色,令人一望而發生羨慕之心。他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他挖出來。你們偶然看見一棵花生瑟縮地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他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他才能知道。”

我們都說:“是的。”母親也點點頭。爹爹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我說:“那麽,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了。”爹爹說:“這是我對於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夜闌才散,所有花生食品雖然沒有了,然而父親的話現在還印在我心版上。

作者介紹:《落花生》的作者許地山(1893-1941)筆名就叫“落華生”,他取這個筆名,說明他崇尚“落花生”的精神:生長在泥土裏,不好看,但是很有用,詞淺而意深。作者在生活中,正是這樣,追求多做貢獻,做有用的人,而不計報酬。他的夫人曾回憶說:“豪華酒樓沒有他的足跡,乘輪船、火車都是買普通票,喜愛與勞動人民接觸,對人真摯謙虛,對名利從來淡薄。”

許地山出生於臺灣,1921年入燕京大學攻讀,畢業後曾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深造。歸國後又回到燕京大學當教師。

1935年,香港登報征聘文學院教授,許地山以傑出的才能應聘,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他在教育、生話及工作中,從不崇拜任何偶像,不盲目信賴任何權威,他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許地山在香港還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協會主席,努力開展進步文化活動。

盧溝橋事變後,許地山走出書齋,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他團結愛國誌士,教育革命青年,寫文章、做講演,宣傳抗日。當時為抗日工作從北方到南方的人,大多經過香港,他們人生地疏,又不懂粵語,許地山熱情地為他們解決困難或給予資助,他家成了迎來接往的接待站。

許地山從1921年起開始寫小說、散文、詩歌、劇本,並從事翻譯工作。.他的作品無論長短篇,都文字簡潔,有獨特風格,引人入勝。著名作家郁達夫誇獎他的小說:“像這樣堅實細致的小說,不但在中國小說界不可多得,就是尋遍1940年的英美小說界,也很少有可以和他比並的作品。”他寫的《春桃》,描寫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的生活。

許地山1941年8月4日因病逝世,宋慶齡、郁達夫、徐悲鴻等都送了花圈。郭沫若在悼文中這樣寫道:“他不僅是一個誠實的創作家,真摯的學者,而且是一個極其健全的社會人……他有獻身精神,對於名利競逐,極其恬淡……”

許地山生前是老舍的好友,他逝世後,老舍先生曾流著眼淚說:“地山是我的絕好朋友,他竟死了”,

許地山——落華生,他的一生做到了“對人有好處”。

Views: 48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