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故事學慕課·講故事的人:本雅明

以電影為代表的機械復制藝術摧毀了傳統藝術的靈韻,靈韻是人們對藝術品的膜拜中體驗到的神聖之光,它來源於藝術品的獨一無二,關照者只有通過一定距離之外的凝註才能在膜拜中感受靈韻的氛圍,而這種靈韻在機械復制藝術作品中消散了。(146頁)

對電影作品的消遣性接受成為知覺已發生深刻變化的跡象,觀眾在消遣性接受中超然物外,使藝術品成為“為我”之物,而不是將“我”吞沒。(146頁)

……在本雅明後來的論述中,靈韻已不再只是籠罩古典藝術品的氛圍,靈韻的經驗建立在一種客觀或自然對象與人之間關系的反應的轉換上。它使我們感覺到自己所關照的對象賦予了回視我們的能力,這是一種人與自然神會的和諧狀態,是未被物質文明異化的前工業社會的人的生存狀態。對靈韻的追懷蘊含著對太初整一世界予於回眸的渴望,這是都市大眾靈魂深處的記憶,大眾在城市中誕生又淹沒於城市,個體失去了痕跡,只有在對遠古靈韻的追念中才能找回失去的記憶。(146-147頁)

……隨著技術釋放出巨大的威力,經驗變得貧乏了,都市的經驗不斷在貶值。於是,在“講故事的人”身上,本雅明寄予了對靈韻的追懷,在他看來,講故事的人在講述故事中浸潤了自己的經驗,這門技藝傳達的是一種經驗而不是信息。他在活生生的、其聲可聞、其容可睹的講故事者的娓娓講述中體會手工技藝的氛圍。珍藏起口口相傳的經驗,這種敘事不是由故事的對象來講述自己所發生的事情,而是將自己嵌入講故事的人的生活中,以便把它像講故事一樣,傳達給聽故事的人。在本雅明記憶中的都城,老式的敘事藝術已由新聞報導取代替,這種訴諸感官的報導對老式敘事藝術的代替反映了應驗的日益萎縮。故事所累積的力量在漫長的時間後仍然釋放,“小說吸引讀者的是借他所讀到的一次死亡來溫暖他冷得發抖的生活的希望。新聞報導的價值則無法超越新聞之所以成為新聞的那一刻。講故事這樣的活動在城市早已絕跡,甚至在鄉村也行將消亡,聽故事的才能也消失了,因為聽故事者不再能復述故事,這一藝術之所以消亡是因為人們一邊聽故事,一邊紡織布的情況不復存在了。講故事的人懶於手工技藝的氛圍,時間不足惜的時代已經過去,講故事者與聽故事者的相互陪伴被小說讀者的與世隔絕代替了。刊登廣告和連載小說的報紙在巴黎的咖啡館裏填充著消息。靈韻的經驗消散了,甚至死亡的經驗也失落了,本雅明柏林記憶中外祖母的居室沒有給死亡安排地方,所有屋子的主人死在醫院裏。在一般人的意識中,死亡已不再是那麼生動可感了,而死亡曾是那樣地流溢著靈韻的經驗。“死亡曾經是一個人一生中的一個公開過程,而且還是一個諭導生者的過程。”進入現代以後,死亡被越來越遠地趕出了生者的感覺世界。(147頁)黃春燕,《旅都市幻象:本雅明筆下的巴黎-柏林》,見城市文化評論第一卷>>,2006年,高小康主編,上海三聯書店,141-147頁

Views: 15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