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面對這個始料未及的變化,西方一些主流菁英也不得不發出由衷的感歎。美國前助理國務卿、新自由主義學派和軟實力理論的代表人物約瑟夫.奈2008年在接受採訪時說:「如果你想想自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中國所取得的偉大成績,你就會知道這是非常不平凡的30年。在過去的30年中,中國的發展為世界上演了一段絢目的奇跡。」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美國政府重量級智囊布裡辛斯基2009年再一次訪問中國時說:「這種變化是引人注目的,甚至堪稱異乎尋常的了不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奇跡般的快速發展,徹底的回答了歷史曾經的種種疑問。正如江澤民同志所指出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雄辯的證明實行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歷史性決策。中國發展進步的偉大實踐,再次雄辯證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頭,堅定做出的兩次關鍵性戰略選擇不僅完全正確,而且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具有極為深遠的歷史影響。
然而,歷史地回望30年前中美出於不同戰略判斷開始的這場競賽,中國的戰略成功是否就已經意味著美國戰略圖謀的徹底失敗呢?中美之間戰略博弈、戰略競爭的大棋局是否已然分出勝負,或者說這個棋局早已在歷史的進程中消失了呢?美國真的樂見一個在世界東方快速崛起的中國?中美之間已經成為真正的戰略夥伴,最終將殊途同歸了嗎?
鄧小平早在1989年就清醒明確地指出,發達國家欺侮落後國家的政策沒有變,中國自己要穩住陣腳,否則人家就要打我們的主意,世界上希望我們好起來的人很多,想整我們的人也有的是,我們自己要警惕,放鬆不得,要維護我們獨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美國還有西方其他一些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要和平演變,美國現在還有一種提法:打一場無硝煙的世界大戰,我們要警惕資本主義是想最終戰勝社會主義,過去拿武器、用原子彈、氫彈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對,現在搞和平演變。
美國「馴化」中國的政治圖謀
美國政府駐前蘇聯大使盧埃林.湯普森在1964年就露骨地指出:「我們的目標是使我們的對華政策與現實的長期利益相一致,我們的目的過去總是『馴化』中國共產黨,在此方面遏制戰略加道義批判只取得了甚少的成功。所以為何不改成遏制加顛覆?」
美國總統布希在其第二任期就職演說中更加明確提出:「美國將在世界所有國家推動民主運動及建立民主制度,最終目標是在世界上根除『暴政』」。因此策劃「不流血的革命」,在全球推行「馴化改造」,便已成為布希第二任期的重要任務。
這是一家設在紐約的非政府組織總部,其使命是專門為非民主國家街頭政治活動提供培訓和資金支持。其領導人艾德爾.楊.卡拉特米奇顯然對他們的戰略計劃成竹在胸:「綠色表示的是民主國家的地區;深藍色地區則是非民主國家,在這裡推行民主改革的難度比較大,這也是我們以後工作的重點,這一地域是哪裡呢?是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
1997年6月美國發表被稱為《美國新世紀計劃》的宣言,簽名者包括後來布希政府的重要級人物:副總統錢尼、國防部長倫斯斐、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國家安全會議主席艾布拉姆斯、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理查德.泊爾,甚至還包括了布希的弟弟傑布.布希。這個計劃明確提出21世紀的美國對外政策基本方針,是謀求建立在全球的永久絕對優勢地位,威懾企圖發揮更大全球或地區性作用的潛在競爭者,先發制人打擊被懷疑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國家。
該計劃認為中國構成了美國的最大威脅,要求對華採取強硬立場和進行軍事威懾。他們還特別強調重視中國的政權更迭問題,這實際意味著美國已經將中國視為秘密戰爭的重點目標。美國新保守主義代表人物羅伯特.卡根講得很明白:「九.一一之前,美國戰略圈已經開始把矛頭對準了中國……把中國看成美國的下一個重大戰略挑戰者,這種觀點在柯林頓時期的五角大廈就形成了。」布希上台後尖銳地指出:「中國並不是美國的戰略夥伴,而是一個戰略對手。」至此,中國是美國的挑戰者這種觀點得到官方確認。
那麼,快速奔跑的中國應該怎樣防止腳下的風險?應該怎樣辨識我們無法迴避而必須積極應對的現實挑戰?應該怎樣趨利避害把握正確的方向和致勝的方略?這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進程中必須做出歷史性回答的一篇大文章。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指出:「中國和美國無論是合作還是鬥爭,都注定是這個世界的主角。那麼中國和美國的發展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吸引。對於我們這個世紀的同行者,我們應該怎麼來認識它?對於美國的基本的全球戰略是什麼樣的全貌?對中國究竟是什麼樣的打算?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我們很難成功地在這個世紀和這麼一個世界主要大國同行。」
中國應對美國「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是一個古老而又永恆的戰略主題,在數千年的歷史風雲中,反覆上演著或成於此或敗於此的國家命運悲喜劇。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和美國的世紀較量,也必然首先從這裡開始。它甚至是分析、預測兩國戰略意識、戰略準備、戰略能力和戰略優勢的關鍵視角。
來自美國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政府、軍隊、智庫和大型跨國公司,每年研究、分析、預測中國各方面走向和問題的專題報告層出不窮,幾乎每天都有一份關於中國的報告出台,其內容不僅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大多是長期的跟蹤調查,很多研究已經達到了令人吃驚的深度。
而美國民眾對中國實際情況的瞭解程度卻顯得十分有限,很多人對中國的認識甚至缺乏起碼的概念。2008年在一次專業機構組織的調查中,200萬受調查的美國成年人中,竟有22%的人認為新加坡是中國最著名的城市。
中國恰恰也有兩種情況,2010年中國社科院「中國人看美國」課題組在全國八個城市就美國和中美關係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有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對美國「一般瞭解」,有34%的受訪者表示「非常瞭解」或「比較瞭解」。現實表明我國大多數民眾和廣大黨員幹部對美國自然情況及中美近代以來歷史關係的脈絡基本熟悉,但相對而言,各級政府和社會研究機構對美國的深度研究卻均未形成規模。長期跟蹤研究美國的不僅只有少數專業職能部門,且研究內容和範圍也相對有限。同時,一些所謂學者菁英又利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合作的新特點,以深度瞭解美國的面目出現,或大肆宣揚西方價值觀,或對美政治經濟體系進行合理性、先進性、甚至正義性解讀,在一定程度上誤導公眾的認知。
2010年國防大學專門為此組織了一次問卷調查,這次調查在問卷內容設計上突出了對美國政治本質的基本認識及對中美戰略博弈的認識等內容。調查的結果顯示,大多數高、中級幹部對美國霸權本性有較明確的認識,但對美國的政治本質、美國對外政策的邏輯基礎、美國對華戰略的基本走勢和策略伎倆,特別是對我實施「隱性攻擊」的手段及威脅,在思想認識上還存在較大差距。很多人對美國的總體瞭解程度,竟與民間一般的概念化認識相差無幾。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指出:「民眾更多地瞭解美國的社會,會產生某種對(美國)社會的嚮往,這已經是一種很危險的因素了。那麼政府層面對美國缺乏精細的研究,在這麼一種看不見的戰線鬥爭的時候,實際上我們非常容易在下風的,一到了關鍵時候,這一點會讓我們反應都來不及。」
現實表明,對於經歷了30年改革開放,在全球化浪潮中成功邁向21世紀的中國來說,面對發生了深刻變化的時代背景和國際環境,面對社會轉型、體制轉軌、觀念轉化、成分轉代的時機,再一次慎重審視「知己知彼」這一首要戰略問題已日益成為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戰略對手的深入瞭解,增強戰略警覺和防範意識,不僅是我在國際政治、經濟、外交鬥爭中更好把握主動和應對挑戰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我在新形式下進一步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和政權建設,切實鑄牢防滲透、反顛覆國家安全基礎的迫切需要。
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崛起,注定要伴隨著無數艱難險阻的嚴峻考驗,注定要面臨各種敵對勢力的現實挑戰。在這場波瀾壯闊的世紀博弈中,較量可能無聲,但鬥爭必然尖銳激烈,決定著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歷史結果,將最終在這場較量中產生。(收藏自279期 20143月《海峽評論》編輯部整理)【待續】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