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大馬舞獅揚威國際,享有世界獅王美譽。上述美名源自於麻坡關聖宮龍獅團奪下無數國內外舞獅比賽獎項,包括贏得58次世界冠軍及69次國內舞獅賽會冠軍,創下全球舞獅界最榮耀的記錄,為我國奠下「舞獅王國」的稱號。
除了關聖宮,在國際賽事上打響名堂的大馬獅團,還有吉打弘德體育會龍獅團、雪蘭莪光藝龍獅體育會、柔佛沙威文青龍獅團等。上述獅團借由參與各項比賽,不斷提升自己的獅藝水平,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在華社熱愛文化,抱著薪火相傳的大前提下,舞獅在本土落地生根,發揚光大。然而,科技掛帥的現今社會,我國龍獅團體該如何繼往開來,尋求另一層次的突破?
農歷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東方日報》走訪國內兩大獅團與從獅藝推手口中,一窺我國獅藝界目前的發展概況、對未來的期許與挑戰。
舞獅源自中國,舞獅文化源遠流長,至今千余年歷史,它從宮廷走入民間,再輾轉流傳到南洋及世界各地。
舞獅傳入馬來西亞有百余年的記載,從1980年代起,本地獅藝前輩發起組織總會,匯集各路獅藝豪傑,研製比賽規則,同時首開先河,自創高樁舞獅,傳揚四海,成為現今全球舞獅團體的主要學習技藝。
談起舞獅,必然聯想起麻坡關聖宮龍獅團。該團自1992年在香港舉辦的首屆國際獅藝邀請賽中,憑著精湛的高樁獅藝一舉拿下世界冠軍榮銜後,聲名大噪,此後更是連連報捷,被舞獅界譽為「獅王之王」。
關聖宮龍師團從崛起到叱咤獅壇,轉眼走過27年,儘管名聲響徹國際,並不代表獅團因此獲得強力支援,風光與榮耀的背後,靠的是不懈努力的堅持。
創辦人之一兼團長陳忠興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坦言,舞獅在過去的社會定位不高,往往被視為中下層的草根文化,角色也僅局限在節慶或神廟活動的助興配角。
為了改變社會觀念,他開始提倡獅藝必須主動融入市場,包括主動接觸馬六甲熬雲山莊,每週末風塵僕僕到當地演出,並借用地方練習。
沒完善訓練體制
由於遊客中不乏商家,看過關聖宮的演出後,覺得很適合商演,從此帶領他們跨出第一步,到其他州屬表演。
「我認為,舞獅也可以帶進去旅遊景點、酒店,甚至政府機構表演,因為它其實就是一個民族文化演出。」
雖然關聖宮陸續奪下多座世界冠軍,但陳忠興仍懷有「文化終究需要兼職」的感慨。他透露,關聖宮龍獅團團員大多是在籍學生,因個人興趣而把握有限的時間苦練。中學畢業後的成員,面對升學和舞獅抉擇,有者無奈放棄,有者繼續堅持,在假期回來學習。
「本團教練陳培森、呂寶安、鐘國富幾位獅王,退役後都各有正職,欣慰的是他們願撥時間訓練師弟。」
陳忠興指出,在國際獅賽的舞臺上,世界各地的獅隊逐年增加,顯見舞獅運動所受到的關註。但在我國,舞獅不像其他體育運動,有完善的訓練體制和資源,舞獅運動員退役後的未來,也沒有保障。
他認為,政府不斷強調重視文化,2007年宣佈高樁舞獅為「國家文物遺產」,鼓勵及表揚國內的文化活動,惟至今只是口頭重視,欠缺實際行動。
「獅團每年的開銷大約需要100萬令吉,可是這些年來,我們唯一收入,就是農歷新年期間的演出及日常的商業聘演,再來就是參賽所獲獎金。不過,這些收入多是分發給獅隊成員的津貼和獎金,長期的營運資金主要還是靠私人界贊助。」
陳忠興期望,本土舞獅有朝一日,能夠獲得當局的常年撥款,成為國家真正的文化遺產,而不是文化「余」產(多余)。
回歸傳統 不再追求「高度」
時代的變遷和進步,獅藝的發展與傳承也必須因時製宜,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唯有這樣,獅藝才能因為有市場需求而生存,並獲得廣泛傳揚。
從事龍獅活動超過30年,本土獅藝重要推手的蕭斐弘表示,我國舞獅文化雖有過百年的歷史,但要數真正活躍卻是1970年代末,在經歷了一段禁演的歲月後,前輩為免文化失傳,於是成立組織,積極推動獅藝,方有今日的成就。
他說,「梅花越冷越開花」,雪隆龍獅聯合會在1983年首創舞獅比賽後,國內獅藝活動漸漸蓬勃,恰逢關聖宮在高樁舞獅上創出一片天,不斷將此運動推廣到世界各地,對其他舞獅團體起著帶動作用。
「我國舞獅團體目前不計其數,全國各地舞獅比賽數目從30年前,一年不超過10場,到去年超過百場大大小小的比賽,獅藝發展可見一斑。」
創新之余保留傳統
談到本地獅藝發展方面,蕭斐弘指出,過去10年本地獅藝愛好者趨向「高難度挑戰」,而且是在高樁上屢試創新,突破極限,但也造成一些人無法適應與安全性的隱憂。
他說,如今大家對舞獅的認識深入許多,也意識到如何在創新之余保留傳統形象,近年不再一味追求「高度」,反而傾向回歸傳統的器材舞獅比賽。
「現在器材舞獅比賽算是比較熱了,占了國內獅賽總數的60%,且推陳出新,不只是在地面表演,多借住簡易器材,擺設抽象性的山嶺、巖、谷、溪、澗、水、橋等,把高度轉變成器材,這樣舞獅者的父母也比較安心。」
謝光亮(中)對獅藝的熱情也影響了他的家人,2名兒子隨著父親南征北討。
謝光亮(中)對獅藝的熱情也影響了他的家人,2名兒子隨著父親南征北討。
沒獲獎難交代 創辦人自付經費
來自北馬的弘德體育會龍獅團,於2012年的「第十屆雲頂世界獅王爭霸賽」總決賽中,以9.27高分打敗9連冠的麻坡關聖宮龍獅團而一戰成名。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創團至今10周年的弘德體育會,本著發揚中華文化與「不怕跌倒,屹立不倒」的精神,從吉打出發,再一步步站上國際頂尖舞臺。
創辦人兼教練謝光亮本身從小熱愛舞獅,8歲起參與獅團活動,24歲就當上吉打一所獅團的總務,34歲因該獅團內部出現矛盾,自己出來創辦弘德體育會龍獅團。
妻兒也離不開舞獅
他說,「弘德」成立以來,除了新年採青的微薄收入,大部分獅團經費是靠著他經營修車廠的生意支撐著,平均每個月得花上6000令吉,等於一天200令吉。
「暫時沒有想過要獲得個人或團體的贊助,以減輕自己的負擔,畢竟人情債難還,我也覺得來自商團或人民的錢是不會長久,一旦拿不到冠軍便難以向人家交代。」
謝光亮對獅藝的熱情也影響了他的家人,目前該獅團12名團員當中,有2名是謝氏的兒子,各別擔任舞獅頭及獅尾的重任,其妻子也深受他的影響,如今已是國家級裁判,偶爾在人手不足時,還與他一起身兼鼓手的工作。
對於獅團未來發展,謝光亮坦言,「弘德」尚有許多進步的空間,仍需憑藉著各項舞獅賽會來提升自己的獅藝水平,並從比賽中找出本身的不足。
在談到北馬區獅藝的推動,他指出,目前北馬區的獅團仍以採青助興活動為主,比賽倒是其次。他認為,除了經費問題,個人心態也是因素之一。
「早年亞羅士打有兩間會館設有舞獅採青,其中廣東會館的舞獅團早在1955年就已存在,如今卻是淪為有會館沒有舞獅,實為可惜。」
設獅藝展覽館促進旅遊業
馬來西亞是國際公認的舞獅王國,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競相派人來我國取經。
本地獅團負責人建議,政府或私人界利用舞獅來促進旅遊業,在一些旅遊景點設立展覽館,展出獅藝資訊,並提供表演場地,吸引遊客,甚至設立獅藝學院,招收國內外學生,傳授獅藝。
受訪者認為,如果能將這種表演藝術轉變成商業藝術,這不但提高大馬在國際的聲譽,同時也能在促進旅遊業方面扮演一定的角色。
辦舞獅藝術文化中心
陳忠興及蕭斐弘皆認同上述建議,他們表示,馬來西亞的獅藝界有許多高素質人才,國內獅隊也不斷在自我突破。在國際賽場上,我國的技術演繹經常是許多國家獅隊模仿的對象,本國獅藝界人士也經常受邀到外國授藝,這些都證明了大馬在國際上的崇高地位。
陳忠興透露,該團正在積極發展關聖文化宮,一旦成功落實後,將是全球史無前例的舞獅藝術文化中心,以蒐集全世界各地的獅藝資料或與舞獅相關的文物,並開辦獅藝研習營等計劃。
他說,雖然政府認同才是主宰我國獅藝是否能夠長遠發展的重要因素,但該團並不「坐以待斃」,決心扮演引領與啟發本身的團員或大馬獅藝界,更全面推動和發揚獅藝的責任。
「我們最終目的是為了聚集本地及全世界舞獅運動員,教練及裁判的會所,繼而成為一間全方位的體育學院。」(08-02-2015 東方脈動)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