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本‧她用溫潤來說服中國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這是龍應台2006年寫給胡錦濤的公開信,對新聞自由和人權被鎮壓,提出“文明”的抗議,被知識界視為一篇文化的“檄文”,也寫出兩岸政治文化與制度的差別。


8年之後,從文壇到政壇的龍應台,完成了她在台灣文化部的第一里路,揮別了“官不聊生”的一千個日子,要享受“失業”的喜悅。她成為馬英九內閣中民望最高的部長;她揮一揮衣袖,帶出台灣過去所看不到的雲彩。


她的雲彩之一就是雲端化,將文化藝術成為網絡雲端的內容,超越都會與鄉鎮的鴻溝,同時也伴隨著泥土化、國際化與產值化,落實她的四大文化政策。她衝破台灣綠營和台獨力量所深陷的本土化魔咒,也超越藍綠之爭,用“泥土化”的草根力量,化解那些意識形態的心結。


而台中的國家歌劇院月前啟用,也展現她在國際化與產值化的努力,朝向世界舞台,“舞動”台灣的軟實力。


其實龍應台心中最敏銳的那根弦,還是“溫潤”二字。這是她對台灣文化優勢的總結。她說:“溫潤,是台灣最珍貴的品質”,因為“人是散落一地的珠子,文化是串絲線。它使零散的、疏離的各個小撮團體找到鏈接而轉型成精神相通、休戚與共的社群”。


她從《野火集》的狂飆,到《大江大海》的悲壯,最後歸宿在溫潤的情懷中。她肯定不會忘記從小所熟悉的儒家品質――溫良恭儉讓。從童年到少年,她背誦了不少唐詩宋詞和《古文觀止》的範文,她來自湖南的父親與來自浙江的母親,都在生活中傳承中華文化的基因。即使她後來成為英美文學的博士,但當她當上文化部長的時刻,她找回從中華文化傳統中提煉的溫潤。


這也使她可以用溫潤來說服中國。8年前她用文明來向胡錦濤喊話,今天的習近平中國卻更強勢,以強大的經濟實力,開啟“中國紀元元年”,也特別需要溫潤的溫柔力量。


從高鐵外交到金融版圖擴張,中國比8年前擁有更多的國際話語權,重整全球的秩序,但中國的國家發展,如何與公民的個人權利達成平衡?反貪是否可以超越人治,走向法治的軌道?中國是否陷在三民主義所說的“訓政”時期,在“開明專制”的精英主義中怡然自得?


龍應台不會忘記,她在北京的作家朋友徐曉最近被捕,罪名是“危害國家安全”,更不要說較早前維權律師浦志強等被捕。知識界面對不確定的季節,也使中國面對法治缺位、制度失衡的危機。


來自台灣的“溫潤”是北京的清醒劑,警惕那些傲慢的權力,讓儒家文化的價值觀,如杜甫的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進入中南海決策者的內心深處。

龍應台的台灣政治實驗,也是中國大陸的政治靈感,在中華文化的“溫潤”傳統中,找到國家發展的最新路徑。(收藏自 12.12.2015 星洲日報/亞洲筆記‧作者:邱立本‧《亞洲周刊》總編輯)

Views: 9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