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刀子嘴”的心腸會好?

英國作家奧威爾(George Orwell)寫的未來小說《一九八四》,裡面的人活在一個極端極權統治的“大洋國”,這個國家有一個重要的部門叫“真理部”,“真理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編詞典。

大部份的文明、大部份的社會,只要是懂得需要編詞典的,幾乎毫無例外詞典都越編越厚。語言會繁衍,舊的還沒死,新的就來了,詞典只好越來越厚。可是大洋國“真理部”編的官方定版詞典,遵從一項嚴格規定――詞典越編越薄,收的詞越來越少。不只是很多不方便的詞被排除在外,更根本的邏輯是――有甚麼樣的語彙,人才懂得怎樣思考,控制了語彙,也就能控制思想。例如說“反叛”、“質疑”、“革命”,乃至於“自由”等詞,如果完全從人民的生活裡消失了,那對統治者會有多大幫助!

奧威爾的想法,不全是危言聳聽。他點出的一項道理,絕對不容輕忽,那就是語言不只是思想的工具,語言就是思想,要有甚麼思想,先得創造熟悉那種思想所需要的語言。擴大來看,語言跟感覺也有同樣密切的辯證關係。很多時候,語言看來只是傳遞、表達感覺的手段,常常我們會有“描述不出來的感覺”,也就是超過了既有語言範圍的感覺,但另一種情形我們就不容易察知了,很多時候,語言就是感覺,心中胸中沒那種語言那種概念,還真的就不會有那種語言。

以前的人喜歡講“刀子嘴,豆腐心”,我的經驗是,越來越不相信嘴上隨便會傷人的人,心腸會好到哪裡去。他滿腦子都是惡毒的話,那些話必然就範定了讓他很難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溫厚地感受同情別人的痛苦。

還有一種關於人格的神話,把口語木訥的人刻畫成內心情感豐沛,只是說不出、不說出來。我也越來越懷疑這種人格的真實性,一個掌握不了豐富感情語彙的人,可能會有多浪漫多深刻的感情嗎?

中國文化中,長期缺乏感情的語言,事實上,也就缺乏了內在真實的感情。認真看看,在西方勢力進入前,中國自主發生的浪漫主義運動,竟然要遠溯到唐朝去。難怪花了一百多年時間,中國一波又一波不斷向西方學習浪漫的感情詞彙與文法。而且看來,這樣的學習,短時間內還走不到盡頭。例證是每年2月14日,西洋情人節,以及其相應的商業機制,在兩岸三地,都越來越有勢力。幹嘛熱衷過情人節,尤其過西洋情人節呢?

說穿了,還是在學習,學習透過巧克力、燭光晚餐、乃至情色良宵,來創造新的戀愛感受。

愛情,也是學來的。要愛得可生可死,愛得刻骨銘心,至少先要學會可生可死、刻骨銘心的一套戀人絮語和愛情價值觀吧!(22.9.2014 星洲日報/照鏡‧作者:楊照‧台灣評論人)

Views: 7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