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光:論「審美」的運作機制 5

在對質料感官直觀之後(也許是之前),是對對象的「形式的直觀」。形式是一個複雜的概念:首先是指物質存在的直接呈現,是事物的整體性的現象,但是在具體的審美理論中,更多的指現象的構成要素,這些要素可以根據直觀的類型而進行劃分。形式直觀本質上是一個認知環節,因為只有通過形式直觀,才能獲得事物的表象,而表象是經驗認識的必然環節,但是形式直觀在人類的審美經驗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因為歷代的美學家們都認識到,通過對於形式的直觀,諸形式因素本身可以給人以愉悅,這種形式愉悅是諸種「美的藝術」之美感的構成因素之一。真正奠定形式審美之理論基礎的是這樣一套理論:

當我們在對一個對象進行審美時,如果對象以其表象的形式給了我們自由愉悅,我們就獲得了美感,而對象因此就是美的。這種愉悅感其本質在康德看來是「想像力和知性的自由游戲」。在這個理論中,給予我們愉悅的不是對象的某個形式要素,而是表象。我們對於對象之審美,首先是獲得關於對象的表象,而這個被給予的表象,包含著一種能普遍傳達的「內心狀態」,審美本質上是用這種「內心狀態」進行的合目的性判斷。這種內心狀態是鑑賞判斷中「愉悅」的原因,這個內心狀態是一種情感狀態——「內心狀態在這一表象中必定是諸表象力在一個給予的表象上朝向一般認識而自由游戲的情感狀態。」

這是一套關於審美的先驗分析,這個分析中由於只關乎對象的表象而無關乎對象的實存、目的與概念,因而這套理論被認為是形式主義的,當對象的表象以其形式而令我們獲得這種自由愉悅時,對象就是美的。這套理論啟發了這樣一種審美觀念:在對象的純形式與主體的某種內心狀態之間建立起直接聯系!這套理論闡明了審美中的這樣一個現象:對象以其形式而激活了我們的某種內心狀態,當這種內心狀態是令人愉悅的,我們就宣告對象是美的。以此,對對象的形式構成的分析和對藝術作品的形式語言的分析,變成了審美和藝術鑑賞的基本內涵。

在這種直觀中,審美統攝所獲得的整體感受會受到形式與質料的引導,具體化為一種特殊的感覺,或者叫「審美情感」。現代美學家們大都承認:

線條、色彩或體塊等要素組成的關係,自有一種獨特的意味,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只有它才能產生出審美感情。「有意味的形式」是藝術的一個不以時代的變化而改變的永恆的美的特征,可以為不同時期、不同文化的觀賞者所識別和喜愛。欣賞藝術無須求助於現實生活內容和日常生活感情,藝術不是激發尋常感情的工具,它把人們從現實世界帶向神秘的世界。使人進入一種陶醉狀態,這才是真正的審美感情。

這種特殊的「審美情感」是感性直觀的最終結果,也是審美獲得的最直觀的愉悅。

四、審美的展開路徑二:情感體驗

在對對象進行感性直觀的同時,在心靈和對象之間,會有一種感應性的關係,某一些現象,會讓我們感動,會激起我們內心中的某種激越的情感(emotion),有時候令人興奮,有時候令人感傷,在這種心物感應現象中,物象與情感聯系在一起,情感與心靈狀態聯系在一起,而心靈狀態與善惡聯系在一起,善惡又與物象聯系在一起,成為判斷物象美丑的尺度。而這個心物感應現象中,情感、道德與審美被聯系在一起,在中國以「感物論」的方式成為一個理論傳統,在西方則由柏拉圖主義所秉持。

Views: 1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