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學習了很長時間的西方學術方法以後,鄧以蟄又回歸中國傳統美學。在《書法之欣賞》一文中,鄧以蟄借西方參照,如物我關係等,與中國傳統美學互相印證,求同辨異。其中既有對傳統思想的進一步深化,又力求體現現代意識。他從西方現代美學的視角出發,整合和理解中國書法理論,把書法看成表達審美情感的方式。鄧以蟄借鑒現代美學的方法闡釋了中國傳統書法思想,強調書法以筋、骨為本。這種闡釋只是在研究方法上借鑒西方,而不失中國書畫及其理論本身的特質。他說:「書法之結體,莫不有物理、情感為依據。」(23)「書之章法,肇於自然。所謂自然者亦指貫於通篇行次間之血脈氣勢也。」(24)可見,他只是借鑒西方的研究視角,瓶子里裝的依然是中國本身的酒。
鄧以蟄試圖借鑒西方體系化的理論形態,乃至借用一些西方範疇術語對中國的傳統範疇做梳理和整理。如他通過「體——形——意」和「生動——神——意境」等對中國繪畫美學思想加以整理、概括和總結,以及他將六法的關係進行邏輯的梳理與排列等,也是借鑒西方,又遵循中國書畫理論的內在規律,力圖揭示出中國傳統繪畫美學的內在邏輯。雖然他整理的系統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他在系統性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一點也反映在鄧以蟄對書畫意境的認識上。
在標舉意境方面,鄧以蟄與朱光潛、宗白華等人一樣,都受到王國維的影響,但鄧以蟄的觀點還有黑格爾的體系意識,以及西方表現主義和形式主義美學思想的底蘊。與王國維用意與境、朱光潛用情趣與意象、宗白華用神與境解釋意境不同,鄧以蟄用「形」與「意」來解釋意境,一方面顧及到了中國傳統的書畫思想,特別是書法藝術,但更重要的是受到西方內容與形式及其關係理論的影響。這里的「意」,主要是指書法的意味和意趣。
受西方形式論的影響,鄧以蟄在論述書法美學時認為:「意境亦必托形式以顯。」「然意境究出於形質之後,非先有字之形質,書法不能產生也。故談書法,當自形質始。」(25)他認為書法與音樂、建築等這些純形式藝術「都是人類的知識本能永難接近的」,「是純粹的構形,真正的絕對的境界,它們是藝術的極峰」(26)。
鄧以蟄說:「字如純為言語之符號,其目的止於實用,固粗具形式即可;若云書法,則必於形式之外尚具有美之成分然後可。如篆隸既曰形式美之書體,則於形式之外已有美之成分,此美蓋即所謂意境矣。」(27)他認為美即意境。顯然,鄧以蟄是以黑格爾的「絕對理念」和克羅齊的表現說為理論基礎來分析意境的。
總而言之,鄧以蟄從中國視角出發,在對西方藝術實踐有著深入了解的基礎上介紹和引進西學,對西方藝術作品的鑒賞也運用中國傳統理論,符合中國人的接受心理,為西方美學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做出貢獻。尤其是中後期,他更是回歸傳統,對西方美學由早期崇拜到冷靜思考,借鑒西方學理來提升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使之更加有條理,讓中國美學與世界接軌,為中國傳統美學思想走向世界奠定基礎。他善於將中西方藝術及理論進行形象而生動的比較和交融。更重要的是,他重視借鑒西方的科學方法,但又不削足適履,促進了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現代轉化。他的中西融通的美學方法對我們建構中國美學體系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注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3)(15)(16)(17)(18)(20)(21)(22)(23)(24)(25)(26)(27)鄧以蟄:《鄧以蟄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93頁,第62-63頁,第38頁,第4-13頁,第157頁,第255頁,第258頁,第255頁,第167頁,第160頁,第256頁,第56頁,第1頁,第93頁,第178頁,第110頁,第56頁,第62-63頁,第18頁,第180頁,第181頁,第168頁,第44頁,第167頁。
(12)[意]克羅齊:《歷史學的理論與實際》,傅任敢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2頁,第68頁。
(14)薛雯:《鄧以蟄與克羅齊比較論》,《文藝研究》2008年第11期,第48頁。
(19)宗白華:《宗白華全集》第二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3頁。
注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3)(15)(16)(17)(18)(20)(21)(22)(23)(24)(25)(26)(27)鄧以蟄:《鄧以蟄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93頁,第62-63頁,第38頁,第4-13頁,第157頁,第255頁,第258頁,第255頁,第167頁,第160頁,第256頁,第56頁,第1頁,第93頁,第178頁,第110頁,第56頁,第62-63頁,第18頁,第180頁,第181頁,第168頁,第44頁,第167頁。
(12)[意]克羅齊:《歷史學的理論與實際》,傅任敢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2頁,第68頁。
(14)薛雯:《鄧以蟄與克羅齊比較論》,《文藝研究》2008年第11期,第48頁。
(19)宗白華:《宗白華全集》第二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3頁。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