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力斌 楊文豐·科學和詩性的雙翼—關於生態散文的對談(上)2

再說,在當今,生態散文即使是禮贊自然,也須以憂患為底色,憂患可有隱顯之分,未必每一篇生態散文都須憂患深重,但作為生態散文,假如沒有憂患,我以為是不可思議的事。

師力斌: 一百多年前,科學和民主、德先生和賽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大旗。非常矛盾的是,在這個崇尚科學而且科技已經融入人類日常生活方面的時代,甚至科學技術也已成為了我們的日常,而我們的寫作,以科學融入的文學創作,其意義似乎並未受到普遍的重視。回望歷史,環顧當下,便可明白科學深入人心之難,你以科學之流灌注註散文,引入科學視角寫作,此舉除去文學的審美效應,還有普及科學觀念的文化效應,與傳統的自然寫作具有明顯的區別。我認為這也是對新文化運動的遙遠回應,顯然,科學性正是時代性的應有之義。

我很奇異,你能夠自覺地在散文創作中引入科學視角。

楊文豐:我寫生態散文之前,寫過一段時間科學散文。真正引入科學視角自覺地進行生態寫作,並注重在散文中強化憂患意識、啟蒙意識、追問意識和哲學思辨,主要還是緣自突如其來的印度洋大海殤,那場曠世大海殤震驚了我,也震醒和「催化」了我,「逼使」我創作了《海殤後的沈思》這篇作品,拉開了我自覺進行生態寫作的序幕。

科學視角包括科學知識、科學規律和科學思維,科學思維裏含辯證思維和自然倫理思維。我曾在幾個對談中表達過這樣的觀點:科學視角,主要是作為我認識物事的望遠鏡、透視鏡、顯微鏡和解剖刀;科學視角主要是寫作的手段,可以更精準地寫出物事的真度、新度、深度和廣度,更好地展現自然美、客觀規律美和揭示哲理美,利於感悟社會、人生和展開文化批判。

科學視角可以洞開自然生態寫作的新天地,當然,還需要詩意地表達。我對語言的最低的要求,是精準。語言的審美表達,必須情感合理,符合事理邏輯,經得起推敲,真善美交融,有張力,最好還有弦外之音,臻入哲學境地。

《霧霾批判書》如果不是引入氣象學視角,《敬畏口罩外的微生靈》寫病毒假如不引入微生物學視角,《夕陽籠罩的珊瑚》中若不涉及珊瑚蟲的生物學特性,這幾篇散文將難於達到一定的深度,寫作也會失真——「真」是散文的根基。失真的寫作,我無法接受。

科學視角也包括社會科學視角。我視《莊子》為偉大的社會科學散文,《莊子》若不蘊含哲學,不可能是如此的大境界。

當代生態寫作,不引入科學視角,除將喪失科學時代特色,也會影響作品的深度,境界很難說得上會有多高遠,文學性將打折扣。

作品涉及的科學知識須準確、可信,這屬「真」的維度。如果作品存在科學錯誤,讀者也會生疑,當然,生態散文並非科學論文,文學性是必要條件,唯有科學性和文學性水乳交融,「形神和諧」,才可能「啟智啟美」,才是這個時代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文學。

師力斌:生態散文包含生態思想和生態意識的普及。不同文學體裁的優秀之作在審美表現上各有所長,越到高境界越具有豐富的解讀性。你植根科學的生態散文,因為風格獨樹,引起批評界關註,一些作品已被選入中學《語文》和《大學語文》教科書,這對科學啟蒙也不無益處。你或許受過科普作家的影響。一篇優秀科普文章的意義未必小於一篇散文,而散文文體在表達科學認知、生態思想上,會更直接,也有自己的特點,甚至可能比其他文體優勢更大。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