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興華·智能人工化時代的知識狀況(1)

“人工智能”這一譯法假設了有一種人之外的“人工的”智能,這一假設是完全錯誤的。本文強調,人工智能也是人的智能,原來的“人工智能”這一説法所要強調的,在本文作者看來,只是:智能的人工化。因此,本文在與利奧塔1979年提出的“後現代”對位,提出人工智能時代這個説法時,就更進一步將我們今天的這個用算法和神經網絡來訓練機器去學習(也就是認圖像)來習得人工智能,再將後者用到美團和阿里雲這樣的平台上去更高效地剝削廣大消費者的時代,稱作“智能人工化”的時代。下面我們將學者利奧塔的姿態,來討論智能人工化時代的知識狀況。

一、紀念之緣起

1979年,法國哲學家弗朗索瓦·利奧塔(Francois Lyotard)接受加拿大魁北克市教育局長的委托,爲當地的大學評估那一時代的“知識狀況”。他用“後現代”來定義這一狀況,因爲那一時代的自我評估是:最發達的社會已進入“後工業社會”。後現代和後工業之間能否被這樣套用,這是後來的學者們挑戰“後現代”這一説法一個主要落點。這是拋出《後現代狀態》一書的原委。

此書也是獻給當時正面臨被關閉的巴黎第八大學,尤其是其中的“哲學技校”的。在這個由福柯創立的哲學系面臨關閉的緊急關頭,德勒茲急中生智,叫系主任夏特萊將哲學系改名爲“哲學技校”,讓它聽上去是在爲社會培養實用技術人才,以應對國家對大學系科的績效衡量。當時也正要拆除全國的中學哲學課程,利奧塔與德里達正在和當局鬥爭,拉密特來背書,而且德和利兩人與夏特萊一起要推動國際哲學學院的成立,於是才有了《後現代狀況》的這一特別題獻。《後現代狀況》正如其作者所説,的確是“因形勢所逼而冩”,表達了利奧塔當時心中的三個嚴重的關切:

一)科學敘述這一語言遊戲已一家獨大,正壓倒其餘所有語言遊戲,尤其是文學和藝術等學科,甚至哲學和大學,都被技術式科學話語和績效捅破底限,而走投無路。

二)科學所演示的對數據、証據的高績效的生産,竟然被國家拿去當作對社會的績效管理的唯一模板,也就把技術官僚式的管制壓到了每一個人頭上。

三)語言技術壓倒了語言遊戲,語言機器(計算機當時還未聯網)造成了信息社會,在其中,遠程信息處理技術(telematics)將壓迫式一統天下,社會系統將走向熵滿。

四)可是,並沒有一種科學元語言可來衡量、評價其餘的一切。對任何一種語言遊戲作合法性辯護時,必須看它是否生産出了新觀念,是否做出了新表述,是否改變了原有的規則。決不可能達到哈貝馬斯説的那種普遍共識的,各種爭論之間的對話,也是不可能的。共識不能帶來正義。

看着他當時的這四種關切,我們由不得要驚呼:今天,我們的知識生産狀況的現狀及其惡果,比利奧塔當時擔心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利奧塔當時擔心的是信息技術尤其是和遠程通訊(telematic)技術和機器語言對於科學以外的知識的抽空和覆蓋。但是,我們知道,後來真正到來的,已壓到今天的我們頭上的,其實遠比利奧塔擔心的可怕。1993年後,反而是互聯網覆蓋了全球,最終,到今天,雲計算平台通過人工智能和手機屏幕,捕捉了每一個人,使我們比阿多諾筆下的下午兩點的無聊主婦被電視連續劇捕捉,還更慘,生生地成爲大平台公司生産剩餘價值的消費工具,使我們不會給自己生産知識,而成爲廢人。

而且,當前,我們已身處人類世,氣候危機已籠罩我們的每一次思考和行動。可是,我們的大學、學術研究機構和各級學校,卻越加被各種績效管理鎖喉,情況比利奧塔所警示的還要兇險很多。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比利奧塔當時感到的還要危急得多的形勢,而社交媒體操持的大衆媒體排練給我們的後真相,阻擋了我們去認清這一當代的知識困境。怎麼辦?

(作者:陸興華;作者單位:同濟大學;原題:智能人工化時代的知識狀況:紀念《後現代狀態》出版40週年;爲2019年11月6日同濟大學“紀念利奧塔《後現代狀態》問世四十週年研討會”發言稿,2019-11-06;該文原題爲《智能人工化時代的知識狀況——紀念《後現代狀態》出版40週年》。見:澎湃平台

Views: 4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