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萱人·非常說話,非常綜藝(中)

除了覆頌口頭禪,有些觀眾更會複製綜藝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堪稱「小張菲」或「小胡瓜」的人為數不少。最常見的手段,就是故意將彼此衝突的比喻或動作放在一起,達成反諷的效果。

電視上,可以介紹體型壯碩的「小象隊」為「最「苗條」的少女組合」,或找諧星洪金寶及女主持人張小燕合跳「天鵝湖」;電視外,也有人故意稱呼身材平凡的女同事為「波霸」,要不就是做狀從椅子上跌下,表達對一件芝麻小事的驚訝。

再者,一語雙關或同音異字,也是操弄語言的慣用方法。年初曾在台北市議會引發軒然大波的市長疑似「開黃腔」事件,其中被市議員認定語帶性暗示的「上面」、「下面」等字眼,早就在由餐廳秀演繹而來的綜藝節目中屢見不鮮;其餘「軟硬」兼施的限制級笑話,更是無遠弗屆地傳送至大大小小的觀眾耳裡。

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腦筋無法急轉彎的父母,深受顛覆式語言之擾。一位高中女孩故做緊張地問媽媽:「「ㄓㄣ」「ㄔㄠ」掉了,怎麼辦?」這位母親正經八百地開釋一番之後,女孩回答:「「真鈔」掉了,揀起來就好了嘛!」

此外,如果真的沒有內容可掰,還能你一句、我一句,上文不接下文地交集出「無厘頭」式搞笑。例如,前一陣子的金融風暴,曾讓綜藝節目「龍兄虎弟」在八月中旬應應景,讓一群藝人談談理財手法。一陣七嘴八舌之後,主持人張菲自己的結語是:「真是不知所云。」然而,現今許多綜藝節目,都是採取上述模式錄製開場白;生活中多少次無特定目地的閒聊,不也都如此天馬行空地度過?

最高境界無厘頭

一位綜藝節目執行製作認為,無論利用何種手法組合新語言,若能做到自娛娛人,何嘗不是表演藝術的最高境界,也可顛覆僵硬的思考方式,為現代語言注入新血。美國語意學者早川博士,在其經典作「語言與人生」中即闡明:所謂的俚語和俗語,亦常用到隱喻和直喻,構成這些句子需要的想像力,和詩人寫詩是一樣的,「他們都很生動地將人們對生活的感覺……描繪出來。」

的確,綜藝節目中的語言,多少反應了現實生活;無權無位的小市民,也開始學習在嚴肅的批判語言之外,以揶揄的方式發洩無奈。只是,「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之會扯的,完全夾纏不清。」一位專欄作家觀察,幾乎任何事情,他們都能拿來嘲諷一番,變得非常「後現代」。

若深一層以文化結構解讀台灣當前嘲諷式語言氾濫的現象,這位時論者剖析:西方人較能辨別在何種場合運用嘲諷式語言,是因為他們的文化均循一定階段發展,能兼容並蓄多元文化,而不會把非主流的事物全當作主流。但是,台灣的文化歷程,幾乎全都是來自西方的濃縮版,很多事物來不及消化就照單全收,造成現在到處都是「後現代」的東西,包括語言。

有些人會問:開玩笑就是開玩笑,何必如此介意?一位自稱「張菲最忠實的影迷」的觀眾認為,週末晚上看看綜藝節目,本來就是為了娛樂;主持人說學逗唱,也只是想博君一笑,「誰當真,誰才是傻瓜。」至於平常是否會像主持人般耍耍嘴皮子,這位白領階級表示,不同的社交場所,就會有不同的說話方法,她會看情形斟酌語言。只有和非常熟的朋友在一起時,她們才會胡亂開玩笑,「不然老闆聽見了,不把我馬上開除才怪」。

Views: 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