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萱人·非常說話,非常綜藝(上)

「很久以來,模糊而無意義的說話方式,以及濫用語言的惡習,早已冒充為神秘的學問了。」--早川博士.「語言與人生」

華視綜藝節目「百戰百勝」,曾引起傳播學者郭力昕在報端為文評論,認為該節目特色是「虐待狂式的設計」與「胡瓜式的語言強暴法」。郭力折納悶:「電視台的主事者與這類節目的製作人,打算把人性導致何種扭曲的地步,方能罷休?」

這篇文章發表的時間是一九八八年。「百戰百勝」至今依然製播;同類型語言的綜藝節日,更如雨後春筍。

為什麼這類充滿時論者所謂「語言暴力」的綜藝節目,在台灣的存活率如此之高?不少社會觀察家也發現,言談風格酷似某些節目主持人、擅長譏諷搞笑者,有愈來愈多的趨勢。

曾經有兩位大學男生告訴女老師「我們有「ㄐㄧㄢ」情」--他們的意思其實是:「我們有「堅」固的友情。」也曾經有位業務組長以「給我「抱抱」」作為會議時的開場白--他的意思其實是:「給我「報報」上個禮拜的業績。」一位電腦公司的經理抱怨,每當他聽到屬下員工進行此類沒頭沒腦的對話,總是無法分辨何句為真、何句為假,該不該接下去應答。

翻開電視節目表算一算,娛樂類節目約占總播出時間的七成多;綜藝節目又占娛樂類節目的兩成。「如果沒人要看我們說笑,節目自然會停,」一位資深綜藝節目製作人點明。

站在舞台最前方的主持人,無疑是綜藝節日活下去的靈魂。聯廣(廣告)公司曾發表的「電視節目收視情況分析報告」顯示,高達八0%以上的觀眾,將「主持人」列為選擇收看綜藝節目的第一要素。尤其,在歌星「打歌」風起、各家節目內容愈來愈同質的情況下,主持人的語言風格莫不力求出奇致勝。

最新一季的收視率調查也顯示,收視率排名前十大的電視節目中,綜藝節目就佔了五名;「就算你錯過一集,也會有人重演給你看。」一位上班族笑著說,每逢星期一,總會有同事將上週末綜藝節目裡的笑話,唱做俱佳地「復習」一遍。

顛覆語言流竄四處

綜藝節目生產量如此龐大,觀眾收視情況又如此熱烈,日久,多少會累積一些「耳濡目染」的效果。這一方面,恐怕對年輕人影響最巨。

一位廣告公司資深媒體企劃估計,綜藝節目以十來歲至三十出頭的年輕人為主要觀眾。前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副教授林紀慧也觀察,現在的綜藝節目現場觀眾,「全都是少年人。」而她在十多年前任職綜藝節目企劃時,只有成年人來捧場。

當綜藝節目占據電視的主要時段、而這最強力的媒體又被廣泛使用時,林紀慧剖析:這種現象,可能造成新的社會環境,影響人的態度、感覺、價值和思想方式,進而重新改造個人行為。譬如,許多相隔十萬八千里的所謂「新新人類」,都能藉著節目中呈現的語言與情境認同彼此,集結成素昧平生、理念卻相同的超地域族群,說出同樣的話、做出同樣的事。

身為綜藝節目焦點的主持人,其一言一行更易成為正在塑造語言風格、較不自覺的年輕觀眾模仿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到處流竄的顛覆式語言裡,便不知有多少由主持人主導的口頭禪,從早期的「對啊,對啊,傷腦筋」,到近期的「你幸福嗎?很美滿!啊--嗚--」……(這些字眼,都能隨心所欲地組成一句話。)(1995-09-15 台灣遠見雜誌)

Views: 4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