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后望书》水價這樣高,種小麥用得起嗎?

長江源區存在年際降雨不均的變化,如果考慮到長途調水中水資源的消耗與損失,很可能達不到正常的調水量。即使工程運行完全達到設計要求,不計運行管理維修費用,年調水170億噸,每立方米調來長江水到匯入黃河處成本為1.28元。黃河水流到千公里外的寧夏、內蒙河套引黃灌區,加上損耗,每立方水成本達到1.5元。若加上提水等費用,實際噸水成本超過2元。

這樣高的水價,你種小麥用得起嗎?

根據黃河山東水資源保護局的材料,引黃灌溉單方水效益平均約0.6元,城鎮和工業引黃單方水凈效益0.6~2元,平均不到1元。西北地區引黃水效益應低於山東等經濟發達地區。《南水北調西線規劃》預計,向黃河幹流補水,向兩岸和河西走廊黑河、石羊河供水,“單方經濟效益6元,年凈經濟效益993億元”,顯然大大高估,是不準確的。高估的目的是為了爭取國家立項。

 

目前,寧夏、內蒙引黃灌區,一方面存在投入不足,灌排設備陳舊落後,水渠滲漏嚴重等問題,另一方面存在大量漫灌現象,節水潛力巨大。

黃河流域8000萬畝水澆地,如果有一半使用節水技術,一年就可節水36—56億立方米。在節水措施尚未落實,集約型農業建立之前,一年耗費數百億元大量調水,不如通過采取具體措施推行節水灌溉技術,通過政府買技術和設施的辦法,“補貼”給農業和農民,把西北農業現代化大大推進一步。

 

再說引黃灌溉

 

有些存在的難題,可以提醒我們這一群迷失的人。宏偉的壯舉背後,是否有舉步維艱的困窘?

也曾風起雲湧,也曾滄海桑田。西北調水工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工程目標宏大,超出了自然條件承受能力,並由於初期論證不嚴謹,使工程建成後效益低下。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來到早已正式通水的甘肅省南陽灌溉工程項目區,時過初春,觸目依然是滿坡旱地,當地村民說,這里吃水依然十分困難。西北乾旱省份多個調水工程完成後發現,由於前期論證不嚴謹、後期地方配套不足、開發模式落後等因素,有的項目屢屢出現工程效益發揮有限、後期調整困難等問題,有的甚至成為財政包袱。

 

為了讓黃河水潤澤更多缺水的群眾,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國家在寧夏境內相繼建成了一批大中型電力揚黃工程。現在每年提水6億多立方米,總裝機43萬千瓦,實際灌溉面積近140萬畝。這些工程覆蓋區多半屬乾旱荒漠地帶,降雨量只有二三百毫米,年蒸發量卻高達2000毫米。

西海固是嚴重乾旱缺水地區。不少地方連人畜飲水都非常困難。數萬缺水山區的貧困群眾,搬遷到了揚黃灌區,建設新的家園。首先要解決農民吃飯問題,旱地改成了水澆地,主要用來種糧食。這些地方農民澆地主要采取漫灌的方式,種一季莊稼要灌4到7次水,畝均用水量多達六七百立方米以上,單方水產糧還不足1公斤。

此外,引水線路長,引水成本高。泵站、渠口閘門、幹渠水量計量,每一頂都要管理人員,平均泵站30多人。增加了運營成本。固海揚黃工程與原先設計規劃相去很遠,年引水3.25億立方米,卻只灌溉了60萬畝農田。1997年鹽定環揚黃工程主體工程建成,把黃河水引至鹽池、定邊、環縣一些灌區,提取的黃河水90%以上都以遠低於成本的價格流進了農田,工程每年收取的水費還不夠揚水耗電用的電費。據統計,自1998年以來,寧夏每年給予揚黃工程的各類補貼資金都在3000萬元以上,給地方財政帶來的沈重的負擔,工程的運行管理十分困難,“一項揚黃工程,一個吞錢的黑洞”。

 

焦點集中在水價上。

 

國家對這些工程的投入都是不計成本的。甘肅景泰川電力提水工程農業灌溉用水每立方0.21-0.24元,寧夏固海揚黃工程農業灌溉用水0.1元左右。還有一些調價空間,但有限,如果不改變糧食生產的方式。固海揚黃灌區的農民算了筆用水賬和生產賬。以最高產的麥套玉米為例,正常年景每畝地需灌水800多立方米,畝均純收入400~500元。如果每立水價上調到0.25元的話,每畝僅水費就要增加成本200多元,種糧還有多少收益?

美國芝加哥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期貨市場,主要依托五大湖周邊及伊利諾州產糧區。我從芝加哥驅車前住伊利諾州的首府春田,窗外是一望無際秋天的原野。當地氣候與農業生產條件極好,風調雨順,種糧基本上靠天,不用引水灌溉,即是豐收年景,再加上現代化的規模農業,產糧效益高、成本低。其玉米等大量出口到中國。

在一定的農業生產條件下,糧食生產的成本始終是必須考慮的問題。幾千年來簡單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思維值得商榷,尤其是當糧食已經成為一種商品時。

 

國內的糧價受國際市場糧價的影響。已經沒有太多上調的空間。

 

統籌考慮黃河流域,乃至中國北方水資源;打破行業、部門與地區界限,科學管理、保護、開發和利用,統籌考慮地表與地下、上遊與下遊、幹流與支流;在黃河全流域推廣農業節水灌溉、發展旱作農業,結合生物技術和農業工業化進程,減少農業的用水量;發展節水工業,采用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廣節水新工藝、新技術;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在沿黃城市建立水資源保護管理和現代水務機制。這應該是解決水資源緊缺矛盾,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本途徑。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南水北調西線將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事關長江、黃河這兩大江河的根本。不能籠統地說利大於弊,或者弊大於利。因為受益和造成的破壞影響不屬同一個時空,不在同一個區域,沒有可比性。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難以建立投入產出和良性運行的調水機制,將會使國家和西北地區的發展增加長期重負,甚至成為一個財政黑洞。

這已經不是回望了,而是認識的回歸,但大聲說出來仍需要勇氣。自然不屬於哪一個年代——青藏高原和長江、黃河源區的氣象氣候和生態環境具有原始、脆弱、敏感和不可逆轉性等特點,是目前世界科學界關注的焦點,造成的任何負面影響,最終都將在下遊,在今後的十年幾十年中才能全部反映出來。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