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齊勇:讀傅偉勛教授生死體驗的新著——《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1)

傅偉勛教授是我們祖國大陸幾代學人的好朋友。十多年來,他為溝通海峽兩岸乃至大陸與海外的學術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頗為海內外學林推崇的力作——《西洋哲學史》、《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文化中國”與中國文化》、《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中國哲學指導》等中英文專書,在大陸各圖書館都很容易找到,有的已出了大陸版,且擁有眾多的讀者。他所倡導的治思想史的新方法論——“創造的詮釋學”,已為大陸老中青學人所認同。他的一些術語、概念、提法,例如“文化中國”、“生命的十大層面與價值取向”、“超克精神”、“多元開放”、“一體多元”等等,更是為青年學子所津津樂道。由此可見他的影響力。

尤其令每一位接觸過他的人難以忘懷的,是他那爽朗開懷的笑聲和宏亮的連珠炮式的談話。他是一位性情中人,率真、坦蕩、豁達、沒有架子、毫不做作、充滿活力與童心、快人快語、心胸開闊。雖然他生長於臺灣,執教於美國,但與我們大陸師生幾代人卻沒有什麼交流障礙或心理距離。他曾四訪大陸,三度來漢,除有一次匆匆而過外,兩次到敝校武漢大學作短期學術演講,在珞珈山麓小住。他愛講、能講。在我印象中,他的嘴巴總沒有停過。


1988年5月中旬,他自北京來,在北京講過數場,來後又與敝系教師、研究生及我省部分青年學者分別座談,還在敝校作過一次大型演講,聽眾達四百多人。演講中途擴音機壞了,他說他嗓門大沒關係,就那麼講下來了,離漢時嗓音都沙啞了,但還要去上海講。他愛玩、能玩。我陪他遊覽黃鶴樓和東湖,幾乎跟不上他的腳步。記得登上磨山之巔,飽覽湖光山色,他樂得與頑童一般,手舞足蹈,對東湖美景贊不絕口,連連說下次一定要帶他的未婚妻華珊嘉教授來體驗體驗。

1992年中,偶然獲悉傅先生患有癌症,驚訝之餘,連忙通報給業師蕭萐父、李德永、唐明邦、劉綱紀諸教授,大家嗟嘆不已,但總希望傳言有誤。俟消息得到證實後,我們分別給他寫慰問信,不想收到的仍是他的親筆回信,仍是那剛健有力、龍飛鳳舞的字跡,仍是那開朗樂天、不悲不戚的語言。


這種參透生死的達觀態度,或許正是他戰勝病魔的法寶。有一次,他還給綱紀教授寄來了李澤厚教授發表在香港《明報月刊》上的短文《懷偉勛》。李澤厚先生的這篇文章灑脫自如,文情並茂,膾炙人口,精美至極,不僅活脫脫凸顯了傅先生的性情,也表達了現代士人的存在感受。

1993年夏,當我再次去信問候他時,他回信即告以他的新著《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六月在臺出版之後,一時洛陽紙貴,現正印第三版,出版之後當另托書局寄贈一冊。不久就收到正中書局寄來的這部感人肺腑的書。它是傅偉勛先生患淋巴腺癌,經兩次手術,五十多次電療,在身體尚未恢復的情況下,用三個月時間寫成的書,是生命的頌歌,亦是瀕死的體驗。正如楊國樞教授在序言中所說,這是一位不平凡的人寫的一本不平凡的書,作者不只靠自己的學識,也是用自己的生命來寫這本書的;作者從探討生死問題的“智慧之道”所達到的“解悟”之境,進展到超克生死對立之困惑的“證悟”甚或“徹悟”之境。作者十多年來在賓州天普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為博士班講授生死學,經自己與癌病頑強鬥爭、身歷生死關頭的生命體悟,對生死問題的看法,由純智的上升到知識與體認合一的境界。因此楊國樞先生建議讀者不但要用“腦”去讀,更應用“心”去讀這本書。這本書寄來之後,在敝校教員中不脛而走,輾轉相傳,最近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追回來。有的人讀了一遍還不過癮,又寫信向作者或書局索要,或珍藏,或轉薦給患重病的友人。

Views: 5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