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7節·電影評論
電影評論(moviereview)是我們大部分人都熟悉的一種電影分析形式,因為我們幾乎每天都能在報紙上看到它。一般來說,影評的受眾是盡可能多的讀者,且這些讀者並不具備專業的電影知識。相應的,它的功能是給大家介紹還沒有看過的電影,推薦或者不推薦大家去看。因為它假定讀者並沒有看過將要介紹的電影,所以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概述情節和與電影有關的背景知識,這些可能對讀者理解電影有幫助(導演的其他作品和其他相同流派的電影,等等)。以下是《紐約時報》的影評人文森特·坎比(VincentCanby)向讀者介紹特倫斯·馬利克的《窮山惡水》的影評:
特倫斯·馬利克這部冷酷、時而才華橫溢,但大部分時間面目猙獰的美國片《窮山惡水》,是他作為導演的處女作。在片中,基特和霍莉橫穿美國中西部兜風,最終結束了十多個人的性命。在拍攝《窮山惡水》的時候,馬利克還是羅德學院(RhodesScholar)哲學系的學生,當時他29歲,和電影的唯一聯系是曾做過《兩條牛仔龍》(PocketMoney)的編劇。《窮山惡水》的靈感來自一個血腥的真人真事。19歲的查爾斯·斯塔克韋瑟(Charles Stark Weather)在1958年1月,與他14歲的女友卡羅爾·富蓋特(CarolFugate)瘋狂地殺死了10個人。斯塔克韋瑟被捕後被處以死刑,而他的女朋友富蓋特則被判終身監禁。§米§花§在§線§書§庫§ book.mihua.net
毫無疑問,《窮山惡水》將會被用來與其他三部美國片作比較——阿瑟·佩恩(ArthurPenn)導演的《邦妮和克萊德》(Bonnie and Clyde),弗裏茨·朗(FritzLang)的《狂怒》(Fury)、《霹靂行動隊》(You Only Live Once)——但是,它對暴力和死亡作了不同的詮釋。馬利克既沒有引用弗洛伊德來解釋主人公,也沒有將整件事情歸咎於大恐慌的時代背景。社會(如果要解釋的話)是溫和的……
《窮山惡水》由霍莉做旁白,她的聲音單調,略帶中西部鼻音,講話的句式很像《致命浪漫》(TrueRomance)裏的方式。她在影片開頭這樣說:"我怎麼也沒有想到小鎮街巷的事情最終會在蒙大拿州的窮山惡水上結束。"在結束了6個人的生命後,她決定再也"不和那些該死的人混在一起了"。
與邦妮和克萊德一樣,霍莉和基特也享受到了一夜成名後在媒體上不可思議的曝光率。("整個世界都在註視著我們,"霍莉說,"因為他們都不知道基特下一步要做什麼。")但是缺乏熱情使得他們不同於20世紀30年代的暴徒。在他們亡命之旅的最後,厭倦了的霍莉告訴我們她終於消磨掉了時間,此時她正坐在基特駕駛座的旁邊,用她的舌頭頂住上腭,說出了完整的句子。
馬利克先生沒有試圖使他的殺手浪漫化,他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只是有一段,基特和霍莉躲藏的樹屋非常精致,就像是米高梅片場時代為人猿泰山和珍所做的一樣。兩位演員馬丁·希恩(MartinSheen)和茜茜·斯派塞克(SissySpacek)的表演非常精彩,表現出了當代那些出色異常、冷酷和自我沈迷的孩子們的狀態;其他配角的表現也同樣出色,像飾演霍莉父親的沃倫·奧茨(WarrenOates)。
觀眾可能會理直氣壯地質疑馬利克拍攝此片的視角,但是我想,沒人會質疑他無法遮擋的才華。《窮山惡水》是一部重要且激動人心的電影。(40)
在這篇文章裏,我們能找出不止一項功能。坎比的目的在於說服他的讀者《窮山惡水》是一部非常重要且值得看的電影,他介紹導演的背景及其資歷,描述劇情和歷史背景,評價演員的表演,並將馬利克的電影與同類型的電影作比較[主要是《邦妮和克萊德》(1967)和弗裏茨·朗的兩部片子]。同樣重要的是作者頭腦中的讀者觀:有些人可能已經對《邦妮和克萊德》非常熟悉,但是對馬利克和他的《窮山惡水》沒什麼了解;有些人可能還沒有看過電影,但是很想知道故事情節或者主角和演員。
第8節·理論文章
那些比較理論的文章(theoretical essay)——比如,關於電影和現實的關系、電影工業的政治經濟基礎,或者電影敘事是如何不同於文學敘事的——與前面提到的文章類型截然不同。這類文章的作者常常假定他的讀者對具體的類型電影、電影的歷史和其他與電影有關的文字已經有了足夠的了解。它的目標受眾通常是高年級學生或者教授電影研究的老師,他們都已經具備了足夠的電影知識。這類文章的目的是解釋電影中更大和更復雜的結構,以及我們該怎麼去了解它。下面這篇文章是哲學家蘇珊娜·蘭格(SusanneLanger)在1953年針對她的目標觀眾寫的。註意其在風格、選詞和對讀者的設想上與今天的差距:
新的藝術產生了。數十年來,電影似乎只是戲劇表演的另一種方式,一種可以保存且推銷戲劇表演的方式。但是,今天它的發展已經推翻了這樣的設想。銀幕不再是舞臺,電影的概念和創作也不再是戲劇。現在就系統地理論化這個新生的藝術形式還為時太早,但是,即使是從現在這個初始狀態來看,毫無疑問,我認為——它不僅是一種新的技術手段,而且是一種全新的詩意形式。(Langer,411)
雖然坎比可以在影評中使用諸如"平庸的亡命之徒"、"美國式兜風"和"重要且激動人心的電影"之類的表達,在蘭格的文章中它們也許就顯得有點不恰當了。這並不是在肯定一種風格而否定另一種風格,而是看讀者是誰。一個研究電影的新手可能會對蘭格的那些研究電影理論的文章,即使是相對容易理解的,也感到有些困惑。原因是這些新手不是作者預先設想的目標讀者。她所設想的讀者是那些研究過歷史、美學、哲學及對舞臺藝術與電影之間的爭論有所了解的人。她寫作的目的也顯而易見(使她的讀者確信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的重要性)。當我們意識到她的目標讀者是那些對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表示懷疑的學術界知識分子時,她說理的方式就可以理解了。
第9節·評論文章
在電影課堂上,通常認為評論文章(critical essay)是介於理論文章和影評之間的。寫這類文章的作者預設他的讀者已經看過或者至少很熟悉將要討論的電影了,盡管這個讀者可能並沒有認真思考過這部電影。因此,這個作者可能會提示電影的主題和情節,但是詳細地重述電影的故事是不需要也不被認可的。這類文章的重心比電影評論要詳細得多,因為作者希望能揭露一些細節點或者復雜點,觀眾可能在第一次或者第二次觀看的時候忽略了這些點。因此,這樣的文章有可能會重點關註影片開頭的一小段,或是與某個角色相關的一個攝影機角度。在下面的選文中,布賴恩·亨德森(BrianHenderson)也同樣討論了《窮山惡水》,上文坎比的文章是寫給一個大報的讀者的,而亨德森的讀者相比更加學術化,類似一個學生在一節電影課堂上的發言:
不管他們的本意如何,評論馬利克的《窮山惡水》的人們已經開始論戰了。那些喜歡這部影片的評論者和那些一開始就認為這影片是部失敗之作的人,以及從一開始就忽視這部影片的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到1978年馬利克的《天堂之日》(DaysofHeaven)上映時,這個議題變得更加復雜,爭論又起。
對於任何作品的嚴肅評價來說,這並不是個有利的情形,對於那些新的、尚未被認真研究的作品所引發的開放性探討就更加不利了。我認為《窮山惡水》是20世紀70年代最有標誌性的美國電影之一,但我在這裏對各種反對的聲音並無興趣。我認為對這部影片的研究和探討仍將持續很長時間。
我在這裏試圖對《窮山惡水》這部影片作一個初始性分析,或者可能是幾個分析。我在這裏選取一個討論的起始點:影片中霍莉的畫外音——其實是影片的開始部分,大概是影片開始的前16分鐘。需要註意的是,這只是分析影片的一種方式,並不是最好的。思考霍莉的敘述會開啟其他論題和引起其他的分析,但是任何分析都可以做到這一點。
為了說明我把霍莉的敘事作為起點的原因,有必要對影片的劇情、表演風格和語言的使用預先交代一下。毋庸置疑,這些元素本身都值得更加詳盡的論述而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偏好而已。
不可否認,《窮山惡水》對角色的處理相當現代。基特和霍莉面無表情,卻並非茫然;似乎心平氣和,但又充滿感情;對前方的命運全然無知,卻已置身其中;身陷瑣碎之中,但是很快即明白要點的存在。他們是空虛的,因此不時地以各種無用的事物、小紀念品、電影雜誌上的流言來塞滿他們的生活。他們自我測試,嘗試不同的化妝品、服裝、態度和角色。這是角色的"存在主義"觀點,毫無疑問,以傳統的標準來看,這樣的觀點勢必導致種種矛盾。因此,基特和霍莉是相愛的,只活在他們共處的時刻裏;但是,在鄉下的日子裏他們只能玩已經厭倦了的紙牌,甚至連性愛也變得無聊。霍莉與她的父親談笑風生,在他死的時候眼淚幾乎奪眶而出,但是最終卻在幾個小時後與殺人兇手一起逃跑……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