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震 鍾芝紅《無器官身體:論德勒茲身體美學的生成》(11)

行文至此,我們發現,正是在以上有關無器官身體的論述之上,德勒茲演繹出了自己的身體美學。盡管德勒茲的《感覺的邏輯》主要討論培根的繪畫,但他從無器官身體出發,對繪畫藝術與身體形象問題的論述仍然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總體來說,德勒茲通過無器官身體這一維度,建構起了有層次的身體美學構想。這一構想雖然散見於以《感覺的邏輯》為代表的幾部不同的著作中,加之語言飄忽晦澀,給後人的理解造成了困難,但仍然可以在這里對其做一番嘗試性的勾勒與說明。

其一,藝術就是促使無器官身體得以展開的過程,無器官身體在藝術中體現的是本原性的身體、形象和力量。

德勒茲認為,繪畫中的形象就是無器官身體,藝術的過程也就是無器官身體呈現的過程。培根有意識地讓畫作中的形象擺脫再現這樣的俗套的束縛,轉而成為具有獨特靈性的“抽象事件”。繪畫中的形象不僅包括人物,也包含動物和其他事物,這顯現了無器官身體對不同物種類別的跨越性涵蓋面。在此之中,形象不再是對某個面貌的描摹,而是孕育著一種不停流動、不斷生成的可能。這種形象當然不是那種固化的標準身體或正常事物,也不是那種孤立的個體面貌,而是開拓出充滿差異的、多變的和無限豐富的世界場景。就像德勒茲所說的,“這是人變成動物的可能性,在這一可能性中,整個身體都試圖逃脫”,“變成動物的可能性只是一個階段,最終是為了達到一種更為深刻、無法察覺的未來可能性,使得形象可以完全消失其中”。(24)可見,作為無器官身體的形象的呈現,使得藝術從有限通向無限,而藝術中的無器官身體觸及並體現出來的是一種不可見的本原性的力量,這表明,本原之力是無器官身體藝術形象的根源,藝術中的無器官身體形象是回歸本原的一種表達方式。

其二,位於逃逸線的無器官身體處在自由的創造中,因為藝術與審美活動都是以無器官身體為基礎的,因而藝術與審美同樣也在塊莖思維、欲望生產和強度貫穿的推動下,處在多元化、多樣化的創造當中。

從上文論述已知,無器官身體的形成,受到了塊莖思維、欲望機器的生產和強度的貫穿與生成這幾方面力量的推動;我們也已經知道,逃逸線是指向絕對自由的,是無器官身體最終獲得的自由狀態,是解除了一切束縛並擁有了自己的個性和表達的身體,是實現了的、一個不斷創造和流變的多樣化身體。因而,真正完整的無器官身體就是處在自由的創造當中,擁有多樣性的可能。藝術和審美活動都建立在身體感知的基礎上,都是無器官身體的呈現與接受過程,藝術所表現的身體形象代表了無器官身體的自由生成的可能與限度,而這又與逃逸線上的創造性身體的特性相契合。由此,無器官身體的多元性創造在藝術的範圍內就能夠獲得充分的表達,也可以說,正是逃逸線使得無器官身體推動藝術創造與審美欣賞向著未來無限可能的方向不斷前進、不斷創新。

Views: 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