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三界之神


三界指天上、地上人間、冥界。人間是三界的中心,無論是天上還是地下,都是人間世界的仿制品。因此三界之中的神話傳說還是以地上人間最為豐富。


(1)天界之神

即人們對天象進行解釋時,加以人格化所塑造的各種形象。其中,尤以太陽神話和月亮神話最絢麗多彩。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崇拜太陽,都有自己的太陽神。從總體上看,太陽崇拜與太陽神話的積極因素是主要的。不過我國漢文古籍中留下的太陽神已經不是原始形態,大都是人格化了的男性神靈。他們或俊美,或威嚴,無一不光輝四射,是溫煦、熱烈和明亮的源泉。請看楚人的太陽神多麽氣派:

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既明。駕龍辀兮乘雷,載雲旗兮委蛇……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淪降,援北鬥兮酌桂漿!撰余轡兮高駝翔,杳冥冥兮以東行!(《楚辭·九歌·東君》)

這位太陽神從東方的扶桑樹升起,騎著馬兒慢慢前行,使皎皎的夜晚轉為明亮。這位太陽神,駕龍車啊乘風雷,上面載著的雲旗就像彎彎曲曲的長蛇。這位太陽神,青雲為衣,白雲為裳,放出的光芒就像射天狼(星)的銳箭。這位太陽神自稱要舉起弓來除掉災星天狼再下降,要引來北鬥(星),以便共酌名酒桂漿。那時將挽起韁繩,高高地飛翔,穿過那冥冥之境再回到東方。

作為自然神靈,人們認為太陽神從東到西是從天空越過的,然後又從西到東穿行於冥冥地底返回東方,就像我們感覺上的太陽似乎總是從水面升起,又沈入水下。作為人格化了的太陽神,駕馭著風雷星雲,為人間驅邪惡,除黑暗,是一位儀表非凡的善神。

楚人崇拜太陽神,已無不同意見。“楚”字金文為“□”,似太陽照於林中。

傳說古代有10個太陽,東方海外的湯〔即旸yang陽〕谷上,有一棵很高大的扶桑樹,10個太陽在那裏洗浴。這個地方在黑齒國的北邊。九個太陽在扶桑樹的下邊,一個太陽在扶桑樹的上邊。(見《山海經·海外東經》)這10個太陽都是女神羲和的兒子。羲和給太陽兒子在甘淵中洗澡,主管兒子們的出入。太陽乘著六條龍的車子時,羲和還給太陽駕車。這些基本情節分散地載入了《山海經》。太陽之母羲和顯然是企圖用模仿巫術掌握太陽之女巫的神化。


對太陽的行程描繪得最細致的是《淮南子·天文訓》:

太陽從旸(與湯通)谷出來後,在鹹池洗澡,拂曉上扶桑樹,這是晨明。太陽登上扶桑樹以後,開始啟程,天將明。太陽走到曲阿山,天剛亮。走至曾〔ceng層〕泉,該吃早飯了;走到桑野,該吃午飯了;走到衡陽,便是中午時分;走到昆吾山,太陽當頂;走到烏次山,開始偏西;走至悲谷,該吃下午的飯了;走到女紀這地方,太陽西斜了……到了悲泉,羲和駕的六龍車停下了。太陽行至虞淵,已是黃昏;到蒙谷山,便是黑夜。頭晚進入虞淵之濱,次晨又照到蒙谷之岸。太陽途經九州十舍,有五億零七千三百零九裏。

太陽完全人格化。太陽神的行止,決定了人間晝夜。有趣的是明明一個太陽,為什麽原始人偏說有10個太陽。世界其他民族也有一群太陽之說,多至12個,還有九個、七個、五個的。究其原因是天象的變化,人們不理解,碰到日暈,誤以為天空有很多太陽。在炎熱季節,烈日曝曬,也誤以為是多日所致。

月亮神話不如太陽神話那麽多,有些民族的月亮神與太陽神常常在同一種神話中出現。但月亮本身多變,上弦月是一彎蛾眉,猶如玉鉤;下弦月殘輝幽,別有余韻;滿月則碧空清水,晴時萬裏無雲,如一輪玉盤高懸碧空。無論月缺月圓,不給人間傷害。月亮不管是清亮還是幽明,都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與溫馨,所以人們對月亮很有親切感。月亮是溫柔的象征。月亮上的陰影又給人種種神秘感。


中國上古神話說月亮的母親是常羲,為月亮駕車的是望舒。古人還用月亮的死而覆生來解釋月亮的圓缺。由於月亮和太陽的關系密切,有的民族把月亮和太陽稱為一對,把它們看作是一塊兒的,或者是兄妹,或者是夫妻。人們還根據月亮上的陰影,想象月中有蛤蟆、有桂樹、有仙人。最動人的當然是月裏嫦娥的故事。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東漢之前的記載不完整,東漢張衡的《靈憲》才說到嫦娥是羿的妻子。羿是傳說中著名的射箭英雄。她實際上是受了占卜師有黃的騙,吃了羿從西王母那裏得來的不死藥,到了月球裏,不但沒有大利大昌,據說還變成了一只蛤蟆。她為什麽要離開羿,真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各有毀譽。有的同情羿,有的又說羿另有外遇,誰也說不清。這場筆墨官司打了2000年以上,越沸沸揚揚,嫦娥的名聲越大,婦孺皆知。舉頭望明月,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所想象的嫦娥。誰也不願將她與癩蛤蟆相連,而是最理想的絕世佳人,並進入了各種文藝形式中。如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畫過一幅傳世的《嫦娥奔月》。那盛裝艷服的嫦娥,端莊秀美,懷抱玉免,冉冉飄飛。畫的背景是明月高掛,樹影婆娑。其他文藝作品中的嫦娥,無不是美的化身。證明中國各族人民不但追求美,也善於創造美。唐代詩人李商隱寫詩說:“草下陰蟲葉上霜,朱欄迢遞壓湖光,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嫦娥)應斷腸。”(《月夕》)詩人對這位孤寂的美人充滿了同情。

月亮還有許多美好的別名,如玉輪、玉盤、玉鉤、玉弓、玉羊、廣寒、嬋娟、金波、金盤、姮娥、素娥……在人們心目中形象優雅。


進入農耕社會以後的人們,逐漸積累了一套觀星象的經驗,發現星辰位置的變化與生產有關系。盡管星辰對人的影響不如太陽那麽大,那麽直接,然而太陽、月亮在天空只有一個,而星星卻多得數也數不清。又因為星象的變化,有時跟人事的變化發生巧合,使古人又得出了許多非科學的認識,對星辰賦與各種神秘的解釋,把有的星說成是神所在之地,或有的星本身便是神。星界同時是神界,星神觀便是這麽出現的。民間風俗中的福、祿、壽三神,最早便出自星辰崇拜,叫司命之神、司祿之神、司壽之神。楚辭《九歌》的《大司命》與《少司命》便是屈原根據民間祭祀司命神的禱詞再創作的。司命,即掌管人的生命。司命,又是星名與神名,此種神在天神中地位不是很高,只對主要天神起輔助作用,可是在星神中地位很突出,常跟人間打交道,若發現人間有過錯,便向天帝打報告,根據情節的輕重,酌情減去壽命三天或300天。舊時俗語說: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有多少星,便有多少人。星是人的化身。於是從人星互變的思維方式中,生發出不少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星辰一旦人格化,人間生活的千姿百態都覆現在星神世界。家喻戶曉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便是其中最動人的。

人們世代傳說,牛郎星在天河之西,煜煜生輝;織女星在天河之東,微微閃爍。兩星隔河相望,酷似脈脈含情的戀人。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兩星才相距較近。如果在群星燦爛的夜晚,擡頭仰望,還會看到牛郎星的東南方有六顆牛宿星,輪廓酷似織布機。人們最初將其人格化的傳說,已經顯示出悲劇色彩:天河之東有織女,是天帝的女兒,年年在織布,勞苦操作,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憫她單身無伴侶,允許她嫁給河西的牽牛郎。她嫁後因為荒廢了織布,使天帝很惱怒,責令她仍回河東,與牛郎只能一年相會一次。(見《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小說·三》)以後逐步發展,不再提織女嫁後廢織,而是說他們兩人相思甚苦,每年七月七日晚,由喜鵲架橋,織女渡天河,與牛郎相會。民間至今口頭流傳的這個故事,仍保留了原有的基本情節。


(2)大地之神

大地之神,種類繁多。土地給人以無窮的恩惠。故此,山谷險峰、河海江川、湖泊沼澤都被神化,有的被人格化。

山無大小,皆有神靈。上古時期幾乎每一座山都有山神。昆侖山在神話中有崇高的地位,《山海經·海內西經》說,它是海內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昆侖山方圓800裏,高達七、八千丈。上面長著一種木禾,高四丈,粗夠五個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按:古人所說玉石,並不是如現代指的真正的玉,即優質石)作欄桿;每一面又有九道門,每道門都有開明獸在那裏看守著。開明獸是什麽樣子,是位半人半獸的神,身軀有虎那麽大,九個頭,長得都是人面,向著東方,立在昆侖山上。昆侖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圖8 開明


昆侖山與古代的夏、周、羌幾個民族的活動都有聯系,在古代神話中的地位,類似於希臘神話的奧林匹斯山。《山海經》提到過幾十座山,昆侖山雄踞為冠。它作為天帝的都城,自然被天帝所統治。據說,這位天帝便是黃帝。黃帝派去管理昆侖山的神叫陸吾,也是半人半獸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長了九條尾巴。(見《西山經》)

圖9 神陸吾


如果說昆侖山還很荒蠻、原始,那麽雲南永寧摩梭人①所在地獅子山之神,則已經完全人格化。此山拔地而起,雄偉壯觀,以形似一頭臥獅而得名。傳說獅子山的女神叫黑底幹木②。長得十分美貌,雲霞是她的頭帕,綠樹是她的蛾眉,白霧是她的腰帶,瀘沽湖畔的珊瑚瑪瑙是她的鞋,綠壩子是她的坐墊。鄰近諸山的男山神都慕名前來與她交朋友,並為此引起械鬥。她不僅人材出眾,而且心地善良,常騎駿馬或鹿巡視,庇護永寧一帶人丁興旺,五谷豐登。只要她一離開,立即樹木枯萎,災荒蔓延,瘟疫流行。她一返回,立即大地覆蘇。這樣一位山神兼保護神,恰與瀘沽湖的秀麗景色相映成趣。此神長期享受祭祀,卻是一位生活在人間與母系制相適應的大女神。

黃河既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又多次泛濫成災。黃河之神不只一位,河伯是其中最著名的。這是一位大神,最早的形象是人面魚身。後來傳說他的原名叫馮夷。馮夷溺死以後,天帝命他當黃河之神河伯。《神異經·西荒經》還有與此神有關的故事:在西海上有一位乘朱鬣白馬的人,穿白衣,戴黑帽,後邊跟著12個侍童,在水上奔馳,如急風暴雨。這不過是河伯的使者而已。這位使者有時上岸,他的馬跡所到之處,水便流到那裏,他走到什麽國家,什麽國家便雨水滂沱〔pangtuo乓駝〕。傍晚時,他才回黃河。河伯的使者尚且如此,那麽河伯在神界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不過河伯的形象是覆雜的,人們對此神的感情也很微妙,既有敬畏,也不乏貶意。他不僅遊戲人間,而且經常發下洪水。此神的神性與黃河的喜怒無常很一致。

土地的人格化,在原始農耕社會便已經產生。因為最早發明、掌管農業的是女性,所以土地神後土最初也是女神。有了文字以後,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後”的字形近於一個有雙乳的女性。晚清學者王國維考證所得,認為後字從女,或者從母,就像婦女產子的形狀。當氏族部落林立的時候,還沒有出現統一的國家,各有各的土地神,還不可能出現抽象的、統一的土地大神。按照順序,人們對土地神的崇拜應該早於對天空神靈的崇拜。隨著階級社會的出現,男權的鞏固,天神的地位超過了後土,便漸漸有了“皇天後土”之說。後土仍是女性,成為與皇天上帝相對應的大神。社會再向前發展,土地神隨著領域的擴張,管轄的範圍也就越來越大。這時,後土不但性別發生了變化,名稱也有了改變,叫“社神”,多半都是男性。“社”這個字,古人解釋為“土地之主”。中國自古重農,因此,“國中之神,莫貴乎社。”(《禮記·郊特牲》)這時的土地神,已有相當程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有些著名的首領與英雄,同時又被人們奉為社神。社神與稷神(谷神)並列,成為古代國家的象征。“社稷”即國家。後稷便是著名的播百谷之神,也是傳說中的周民族的祖先,有關他的神話比較多,《山海經》、《楚辭》、《詩經》、《淮南子》……都提到。

古籍中常見的神話說後土是共工的兒子句龍,甚至說黃帝、大禹都分別被奉為後土或社神。這些都屬於男性土地神。後土越管越寬,從地面一直管到地下去了。據說後土的職務之一還管幽都,即俗稱的陰間。但這方面沒有完整的神話留下。土地神最輝煌走運的時期,是當社神。


(3)冥界之神

原始人對死亡的不可抗拒,懷著恐懼的心理。最初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死,等到人類出現了強弱、貧富的差別以後,他們想象死後的世界一定很可怕。因此幽冥世界一般都陰森恐怖。傳說,那裏的統治者叫土伯,土伯統治的地方叫幽都。“幽都,地下後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這裏說的後土便是上面說的土地神,後土在幽冥世界的別名叫土伯。關於幽都的情況,《山海經·海內經》說:北海之內,有一座山,叫幽都山。黑水從那裏流出,上面有黑鳥、黑蛇、黑豹、黑虎、黑色蓬尾的狐貍。土伯的樣子很可怕,手上拿著九條繩子,頭上長著尖銳的角,隆背血手,飛快地追逐著人,三只眼,老虎頭,身如牛,把人當美味。(見《楚辭·招魂》及王逸註)看來,本來已經人格化了的土地神,入主幽冥以後,形象也變得很可怕,又返古成獸形。因此,與其說土伯就是後土,還不如把土伯看作是後土的分身或化身。按照神話變形的特點,後土當然可以變形成虎牛合體的怪異獸神。

彜族史詩《梅葛》,其中“喪葬”一節,認為人與其它生物的死亡,都是因為天王撒了死亡種子。他們甚至認為天王撒的死種子比活種子多:“活的種子撒一把,死的種子撒三把。”“死種子撒出去,會讓的就能活在世上,不會讓的就死亡。”因為死亡的種子是天王撒的,所以世上的人都會死去,躲也躲不開的②。

幽冥神話消極的內容,對以後人為宗教中陰司地府的構成有直接的影響,流露了上古人們對死亡無可奈何的情緒。《梅葛》有的地方也表現了這種心理。


註釋:

② 梭人,納西族支系。分布在雲南永寧和四川的木黑、鹽源。

②“黑底”意為永寧,“幹木”意為女神,合起來叫做永寧女神。

Views: 12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