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這篇東西是寫給外地人看的,不是寫給昆明人看的。和昆明人談昆明菜,豈不成了笑話!其實不如說是寫給我自己看的。我離開昆明整四十年了,對昆明菜一直不能忘。
昆明菜是有特點的。昆明菜——雲南菜不屬於中國的八大菜系。很多人以為昆明菜接近四川菜,其實並不一樣。四川菜的特點是麻、辣。多數四川菜都要放郫縣豆瓣、泡辣椒,而且放大量的花椒,——必得是川椒。中國很多省的人都愛吃辣,如湖南、江西,但像四川人那樣愛吃花椒的地方不多。重慶有很多小面館,門面的白墻上多用黑漆塗寫三個大字“麻、辣、燙”,老遠的就看得見。昆明菜不像四川菜那樣既辣且麻。大抵四川菜多濃厚強烈,而昆明菜則比較清淡純和。四川菜調料復雜,昆明菜重本味。比較一下怪味雞和汽鍋雞,便知二者區別所在-
昆明菜·汽鍋雞
中國人很會吃雞。廣東的鹽雞,四川的怪味雞,常熟的叫花雞,山東的炸八塊,湖南的東安雞,德州的扒雞……。如果全國各種做法的雞來一次大獎賽,哪一種雞該拿金牌?我以為應該是昆明的汽鍋雞。
是什麼人想出了這種非常獨特的吃法?估計起來,先得有汽鍋,然後才有汽鍋雞。汽鍋以建水所制者最佳。現在全國出陶器的地方都能造汽鍋,如江蘇的宜興。但我覺得用別處出的汽鍋蒸出來的雞,都不如用建水汽鍋做出的有味。這也許是我的偏見。汽鍋既出在建水,那麼,昆明的汽鍋雞也可能是從建水傳來的吧?
原來在正義路近金碧路的路西有一家專賣汽鍋雞。這家不知有沒有店號,進門處掛了一塊匾,上書四個大字:“培養正氣”。因此大家就徑稱這家飯館為“培養正氣”。過去昆明人一說:“今天我們培養一下正氣”,聽話的人就明白是去吃汽鍋雞。“培養正氣”的雞特別鮮嫩,而且屢試不爽。沒有哪一次去吃了,會說“今天的雞差點事”!所以能永遠保持質量,據說他家用的雞都是武定肥雞。雞瘦則肉柴,肥則無味。獨武定雞極肥而有味。揭蓋之後:湯清如水,而雞香撲鼻。
聽說“培養正氣”已經沒有了。昆明飯館裏賣的汽鍋雞已經不是當年的味道,因為用的不是武定雞,什麼雞都有。
恢復“培養正氣”,重新選用武定雞,該不是難事吧?昆明的白斬雞也極好。玉溪街賣餛飩的攤子的銅鍋上擱一個細鐵條篦子,上面都放兩三只肥白的熟雞。隨要,即可切一小盤。昆明人管白斬雞叫“涼雞”。我們常常去吃,喝一點酒,因為是坐在一張長板凳上吃的,有一個同學為這種做法起了一個名目,叫“坐失(食)良(涼)機(雞)”。玉溪街賣的雞據說是玉溪雞。
華山南路與武成路交界處從前有一家館子叫“映時春”,做油淋雞極佳。大塊雞生炸,十二寸的大盤,高高地堆了一盤。蘸花椒鹽吃。二十幾歲的小夥子,七八個人,人得三五塊,頃刻瓷盤見底矣。如此吃雞,平生一快。
昆明舊有賣雞雜的,挎腰圓食盒,串街喚賣。雞肫雞肝皆用篾條穿成一串,如北京的糖葫蘆。雞腸子盤緊如素雞,買時旋切片。耐嚼,極有味,而價甚廉,為佐茶下酒妙品。估計昆明這樣的小吃已經沒有了。曾與老昆明談起,全似孟*《東京夢華錄》中所記了也-
昆明菜·火腿
雲南宣威火腿與浙江金華火腿齊名,難分高下。金華火腿知道的人多,有許多品級。比較著名的是“雪舫蔣腿”。更高級的,以竹葉熏成的,謂之“竹葉腿”。宣威火腿似沒有這麼多講究,只是籠統地叫做火腿。火腿出在宣威,據說宣威家家腌制,而集中銷售地則在昆明。正義路牌坊東側原來有一家火腿莊,除了賣整只、零切的火腿,還賣火腿骨、火腿油。上海賣金華火腿的南貨店有時賣“火腿腳爪”,單賣火腿油,卻沒有聽說過。火腿骨熬湯,火腿油燉豆腐,想來一定很好吃。
火腿作為提味的配料時多,單吃,似只有一種吃法,蒸熟了切片。從前有蜜炙火腿,不知好吃否。金華火腿按部位分油頭、上腰、中腰,——再以下便是腳爪。昆明人吃火腿特重小腿至肘棒的那一部分,謂之“金錢片腿”,因為切開作圓形,當中是精肉,周圍是肥肉,帶著一圈薄皮。大西門外有一家本地飯館,不大,很不整潔,但是菜品不少,金錢片腿是必備的。因為趕馬的馬鍋頭最愛吃這道菜,——這家飯館的主要顧客是馬鍋頭。馬鍋頭兄弟一進門,別的菜還沒有要,先叫:“切一盤金錢片腿!
一道昆明菜,不是以火腿為主料,但離開火腿卻不成的,是“鍋貼烏魚”。這是東月樓的名菜。乃以烏魚兩片(烏魚必活殺,魚片須旋批),中夾兼肥帶瘦的火腿一片,在平底鐺上,以文火烙成,不加任何別的作料。鮮嫩香美,不可名狀。
東月樓在護國路,是一家地道的昆明老館子。除鍋貼烏魚外,尚有醬雞腿,也極好。聽說東月樓現在也沒有了。
昆明吉慶祥的火腿月餅甚佳。今年中秋,北京運到一批,買來一嘗,滋味猶似當年-
昆明菜·牛肉
我一輩子沒有吃過昆明那樣好的牛肉。
昆明的牛肉館的特別處是只賣牛肉一樣,——外帶米飯、酒,不賣別的菜肴。這樣的牛肉館,據我所知,有三家。有一家在大西門外鳳翥街,因為離西南聯大很近,我們常去。我是由這家“學會”吃牛肉的。一家在小東門。而以小西門外馬家牛肉館為最大。樓上樓下,幾十張桌子。牛肉館的牛肉是分門別類地賣的。最常見的是湯片和冷片。白牛肉切薄片,澆滾燙的清湯,為湯片。冷片也是同樣旋切的薄片,但整齊地碼在盤子裏,蘸甜醬油吃(甜醬油為昆明所特有)。湯片、冷片皆極酥軟,而不散碎。聽說切湯片冷片的肉是整個一邊牛蒸熟了的,我有點不相信:哪裏有這樣大的蒸籠,這樣大的鍋呢?但切片的牛肉確是很大的大塊的。牛肉這樣酥軟,火候是要很足。有人告訴我,得蒸(或煮?)一整夜。
其次是“紅燒”。“紅燒”不是別的地方加了醬油悶煮的紅燒牛肉,也是清湯的,不過大概牛肉曾用紅染過,故肉呈胭脂紅色。“紅燒”是切成小塊的。這不用牛身上的“好”肉,如胸肉腿肉,帶一些“筋頭巴腦”,和湯、冷片相較,別是一種滋味。還有幾種牛身上的特別部位,也分開賣。卻都有代用的別名,不“會”吃的人聽不懂,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如牛肚叫“領肝”;牛舌叫“撩青”。很多地方賣舌頭都諱言“舌”字,因為“舌”與“蝕”同音。無錫陸稿薦賣豬舌改叫“賺頭”。廣東飯館把牛舌叫“牛”其實本是“牛利”,只是加了一肉月偏旁,以示這是肉食。這都是反“蝕”之意而用之,討個吉利。把舌頭叫成“撩青”,別處沒有聽說過。
稍想一下,是有道理的。牛吃青草,都是用舌頭撩進嘴裏的。這一別稱很形象,但是太費解了。牛肉館還有牛大筋賣。我有一次同一個女同學去吃馬家牛肉館,她問我:“這是什麼?”我實在不好回答。我在昆明吃過不少次牛大筋,只是因為它好吃,不是為了壯陽。“領肝”、“撩青”、“大筋”都是帶湯的。牛肉館不賣炒菜。上牛肉館其實主要是來喝湯的,——湯好。
昆明牛肉館用的牛都是小黃牛,老牛、廢牛是不用的。
吃一次牛肉館是花不了多少錢的,比一般小飯館便宜,也好吃,實惠。
馬家牛肉館常有人托一搪瓷茶盤來賣小菜,頭、腌蒜、腌姜、糟辣椒……有七八樣。兩三分錢即可買一小碟,極開胃。
馬家牛肉店不知還有沒有?如果沒有了,就太可惜了。
昆明還有牛幹巴,乃將牛肉切成長條,腌制晾幹。小飯館有炒牛幹巴賣。這東西據說生吃也行。馬鍋頭上路,總要帶牛幹巴,用刀削成薄片,酒飯均宜-
昆明菜·蒸菜
昆明尚食蒸菜。正義路原來有一家。蒸雞、蒸骨、蒸肉,都放在直徑不到半尺的小蒸籠中蒸熟。小籠層層相疊,幾十籠為一摞,一口大蒸鍋上蒸著好幾摞。蒸菜都酥爛,蒸雞連骨頭都能嚼碎。蒸菜有襯底。別處蒸菜襯底多為紅薯、洋芋、白蘿蔔,昆明蒸菜的襯底卻是皂角仁。皂角仁我是認識的。我們那裏的少女繡花,常用小瓷碟蒸十數個皂角仁,用來“光”絨,取其滑潤,並增光澤。我沒有想到這東西能吃,且好吃。樣子也好看,瑩潔如玉。這麼多的蒸菜,得用多少皂角仁,得多少皂角才能剝出這樣多的仁呢?
玉溪街裏有一家也賣蒸菜。這家所賣蒸菜中有一色rɑng小瓜:小南瓜,挖出瓤,塞入肉蒸熟,很別致。很多地方都有rɑng菜,rɑng冬瓜,rɑng茄子,都是塞肉蒸熟的菜。rɑng不知道怎麼寫,一般字典查不到這個字。或寫成“釀”,則音義都不對。我們到北京後曾做過rɑng小瓜,終不似玉溪街的味道。大概這家因為是和許多其他蒸菜擺在一起蒸的,雞、骨、肉的蒸氣透入蒸小瓜的籠,故小瓜裏的肉有瓜香,而包肉的瓜則帶鮮味。單rɑng一瓜,不能腴美-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