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清玉《論審美自律和藝術和自律的關係》(1)

原題:《論審美自律和藝術和自律的關係》——兼談當代藝術批評的審美籲求

摘要在討論美學與藝術之間關係時,二者的自我立法與獨特規律,自然成為這一問題的重要出發點。也正是如此,審美自律和藝術自律在西方現代美學與藝術理論史上成為審美現代性發生的重要表征。審美自律是藝術自律得以實現的心理前提;形式本體既是藝術自律的內在規定,在客觀上也是審美自律在藝術美層面的重要實現;它們都是基於“人性”這一整體的理論界定,自由是它們共同的旨歸。厘清二者關系可為解釋後現代理論危機提供思路,更為藝術批評中“美”的缺席作出診斷。

黑格爾在《美學》的開篇即指出美學的研究對象,是藝術(或美的藝術),這一界定反映出美學與藝術的密切關係,也成為延伸至今的重要理論命題。換言之,美學與藝術的關係仍是懸而未決的理論問題,這一問題在後現代語境中日趨凸顯出它的複雜性。當代美學出現了兩種差別很大的研究趨向:一是美學研究的藝術理論化;二是對環境美學和生活美學的熱衷。其實,這兩大趨向的出現都是與藝術有關聯的,前者的藝術觀念屬性自不待言,但也有背離美學的危險;後者卻是在對黑格爾以來美學的藝術哲學化傳統的反撥。後現代美學把理論的目光聚焦於生活實踐,“生活全美”的觀念背後也埋藏著消弭自身的危機。

特別是環境美學、生活美學“大行其道”的今天,倡導審美與生活實踐的結合被看作美學“突圍”的契機,然而矯枉過正,這其中對藝術的遮蔽也導致審美與藝術之間的疏離。可見,實用主義和分析美學的勃興在某種意義上宣布了康德美學的“黃昏”,但正如喬納森·露西伯格所言,審美自律性作為一種審美標準可以超越現代一後現代的對立局面,具有自身的合法性和現實意義。

①Jonathan Loesberg,A Return to Aesthetic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P.1.


中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學大討論關於美的本質的論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哲學美學的思辨色彩所形成的當代中國美學傳統,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美學研究與藝術研究的分離。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美學研究雖突破了反映論的單一視角,但在文化轉向、藝術消費批評中忽視了審美本身規律的探究,使美學外部批評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美學研究是否需要保持自身界限已然成為問題。更要指出的是,當代文藝批評在審美評價維度中“失語”,有一個例子很有趣:在一個面試場合,一位博士以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詩歌為選題,分別用女性主義、新歷史主義、解構主義等現代批評方法來分析一首詩,當評委問道:“但是,這是一首好詩嗎?”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時,該博士變得語無倫次。

藝術批評實踐中對審美性的忽視絕非偶然,而是帶有普遍性的狀況。這一狀況一方面反映出審美話語沒有成為藝術活動的參照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人們在美學與藝術問題的關係上認識不清。

①高建平:《美學的超越與回歸》,《上海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

②見高建平:《日常生活審美化與美學的復興》,《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



中圖分類號B83—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3492(2017)02—0109—09

作者簡介:韓清玉,安徽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金項目: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藝術自律理論的演進邏輯及其反思”(項目編號:AHSKQ2014D129);中國博士後基金第58批面上資助項目(一等資助)“"3-代批評視域下審美自律與藝術自律的關係研究”(項目編號:2015M580581)的階段性成果。

Views: 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