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创意无边界,设计=美食=服装=时尚=生活=财富,这个方程式中的每个元素,彼此之间居然毫无矛盾,而且还互相诱引、呼唤、衬托与和音,让食物变成衣饰时尚的灵感。
爱瘦身的女性现在不必再害怕汉堡包,不吃汉堡包却可以把汉堡包穿在身上,轻松快活逛过大街小巷;早晨醒来不吃美式早餐,不妨拿起针织的刀叉,面对针织的土司、香肠。看看就很满足了。
美国艺术家Joy Kampia O'shell的创意,游走于实用与装璜之间,充满挑战视觉常识的概念。
Tags:
Albums: Joy Kampia O'Shell
Location: 针织 家居美学 食物时尚
Comment
少女的心思
他們拿我尋開心,我就跟他們打哈哈。萬一她對我真有幾分情,那我對她就百倍地好。
莫非是個圈套
要是按兵不動,日後我必定會瞧不起自己!是禍是福,我會翻來覆去猜測一輩子;而疑惑不定,對我是最大的痛苦。為雅夢達的情人,不是已有過切膚之痛?把風流罪過弄明白了,我倒比較能原諒自己;一有定論,就可以不再去想。
半夜一點鐘
如果說瑪娣兒特心靈裡沒有絲毫柔情,那是因為與他晤對,只是盡其本分——不管這話聽起來多麼不倫不類。這天晚上的一切,對她說來沒什麼出乎預料的,小說裡講的真個銷魂她不知,得到的只是傷心與羞恥。她捫心自問:「莫非想偏了?難道我對他並不愛?」
古劍
宣佈永遠絕交的當晚,于連差點兒發瘋,因為向自己少不得要承認:對拉穆爾小姐,他已欲罷不能了。這一發現,在心底掀起極大的波瀾:好惡愛憎全亂了套了。
摘自:法國作家司湯達(Stendhal)的《紅與黑》(英語:The Red and the Black;法語:Le Rouge et le Noir,1930)
斯卡瑞(Elaine Scarry)與情動轉折
這裏来談談理論史上的「情感轉向」(affective turn)與斯卡瑞在身體、痛苦與感知理論中的定位。
關鍵問題意識一、什麼是「Affective Turn」(情感轉向)
「情感轉向」(affective turn)大約興起於 1990 年代末至 2000 年代初,與「語言轉向」(linguistic turn)和「文化轉向」(cultural turn)形成對話或反動。其核心特徵包括:對情感(affect)、感覺(feeling)、身體經驗(embodiment)等非語言的、非再現性的層面重新關注;對理性主體的批判與超越;強調身體、物質性、能量流動等非符號性維度。
代表性學者包括:
• Brian Massumi(與 Deleuze、Spinoza、Bergson 理論相關)
• Eve Kosofsky Sedgwick
• Sara Ahmed(如《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motion》)
• Lauren Berlant(如《Cruel Otimism》)
• Teresa Brennan(如《The Transmission of Affect》)
二、斯卡瑞的理論位置
Elaine Scarry(1946–)的代表作《疼痛之身》(The Body in Pain, 1985)比「情感轉向」出現早了近二十年。
她的作品主要關注:痛苦(pain)作為身體經驗的極限現象;痛苦與語言、再現、想像之間的關係;暴力、酷刑如何透過痛苦摧毀語言與世界;創造(making)如何恢復語言、恢復人性與世界。
這些主題涉及身體性與感知,但她的理論方法仍深受:現象學(phenomenology)、文學詮釋學、政治倫理學、語言哲學(尤其與語言破壞的問題)影響。
換言之,斯卡瑞的分析仍屬於「語言轉向」後期的思想脈絡——她強調痛苦如何摧毀語言,而非直接探討「情感作為非語言力量」的政治或社會生成。
三、學界定位與延續性
雖然 Scarry 早於「情感轉向」,但她的研究對其有深遠影響。在學界論述中,她常被稱為:
「A precursor to the affective turn」(情感轉向的先驅之一)
具體來說:她為後來的情感理論提供了關鍵問題意識:身體感受如何在語言、倫理與政治中被壓制或轉譯。她的「痛苦毀語」理論影響了 Sara Ahmed、Judith Butler 等人對身體情感的倫理—政治討論。不少情動研究學者都引用她(尤其在討論trauma、embodiment、violence、witnessing 時)。
四、結論:Scarry 與 Affective Turn 的關係
面向 說明
時代位置 比 Affective Turn 早(1980s)
方法論基礎 語言哲學、現象學、人文主義倫理學
主題關聯 痛苦、身體、感知、語言之關係,為情感理論鋪路
學界共識 不屬於 Affective Turn 核心人物,但被視為其「理
論先驅」(precursor / foundational figure)
伊萊恩·斯卡瑞不能嚴格歸為「Affective turn」的學人,但她是該轉向的重要前驅之一。她對身體與感覺的語言化困境的深刻分析,為後來的情感理論開啟了理論空間與倫理問題意識。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