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地方文化營銷 0.3:閱讀+出版文創:
動人口號:
口號也給予人們動力與新鮮點子,
它是簡短的一句話,包含一個地方整體的愿景。
LITERATURE 文化特區
PARK: The Cultural & Creative Hub
Tags:
Albums: 地方文化營銷
Comment
愛懇綜合留言《地方創生主播》
電商直播是近年來最具話題性的新鮮事之一。回溯起來,2016年,被認為是中國“移動直播元年”,移動直播行業實現爆發式增長,顯示直播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社交傳播方式。
而2019年,則被稱為“直播電商元年”,全年總規模已達到4338億元(人民幣,下同),催生了影響力甚至超越一線明星的直播界網紅,更直接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模式。據艾媒咨詢核算,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預計會倍增至突破9000億元。“直播帶貨”這個詞,成為中國2020年的十大流行語。
“直播帶貨”催生了大量新興的職業帶貨主播,加速了電商平臺向“人貨場”邏輯生態的轉變,數以萬計的MCN (Multi Channel Network)機構應運而生,商品從產地運到消費者手中的產業鏈條大幅縮短,直播基地、培訓機構等產業配套設施也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生長起來。
2020年,中國電商直播也被譽為邁入下半場。大家奇怪的是,為什麼叫得出名字的直播主播,依然只有淘寶的李佳琦和薇婭?
不分節假日,每晚8點至淩晨,是直播電商的黃金檔,這也意味著,從事電商直播的專業主播們需要至少拿出3個小時的時間,坐在鏡頭前,不厭其煩地講述著一款產品的大小細節。
微婭和李佳琦在直播中展現的專業能力,也明確的給後來者們提了醒,做主播到底需要哪些基本素質——話密、懂產品,會和粉絲互動調動氣氛。如果說前面幾項可以通過培訓習得,那麼決定妳能否把主播當作長期事業的關鍵因素“體力好、熬得住”,則主要看個人造化。
直播的未來壹定將不止是直播本身,也不只是主播的個人秀。
直播將繼續邁入下一個巔峰,還是會向曾經的電視購物一樣走向衰落?哪些行業還有機會借助直播來實現變革和創新?直播方式也能為各行各業的能人藝士提供才藝展示、實現價值的平臺?
著主播背後團隊的實力開始受到關注,把直播電商做到專業,除了主播有流量,還需要專業的招商、選品團隊,懂得電商平臺規則玩法的MCN機構、甚至於延伸到供應鏈的產品定制能力。
說回來,MCN(Multi-Channel Network)是一種多頻道網絡的產品形態,是一種新的網紅經濟運作模式。這種模式將不同類型和內容的PGC(專業生產內容)聯合起來,在資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內容的持續輸出,從而最終實現商業的穩定變現。
這是一般走單幫、無團隊主播所需要的援助。
地方創生主播,也不例外。
愛懇留言:這點值得關注——加強行業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做好直播電商、數字人才培養,打造直播經濟產業培訓示範基地等,也是不錯的嘗試。相關舉措為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打造直播經濟城市新名片、助推各地直播經濟發展將有重大作用。
行遠:直播經濟消費潛力
“沖啊,尾款人!”今年的“雙十一”於11月1日0點30分起掀起了第一波小高潮。與前幾年消費者僅在各購物平臺比價不同,如今直播經濟的蓬勃發展,讓眾多消費者在各個直播間裏來來回回,邊看直播邊熬夜付款,痛並快樂著。
據報道,2019年直播經濟達到4300多億,2020年直播電商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規模如此巨大,如何把握好直播經濟業態的新趨勢,保障直播經濟更加蓬勃有序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10月31日,“2020直播經濟產業峰會暨中國主播海安行”在江蘇省海安市召開。會議圍繞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直播經濟產業等內容,開展經驗分享、技能培訓等活動,助力直播經濟發展。可謂正逢其時。
作為一種新興的業態,直播經濟走過的時間並不長,2019年才被稱為直播電商元年。但直播經濟的火爆程度有目共睹,勢頭不可阻擋。電商直播不僅強力拉動了經濟增長,而且升級了消費結構,甚至影響到國際電子商務行業,成為全球知名“品牌”。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各行各業對直播的需求與日俱增。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直播電商超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40萬,觀看人次超500億,上架商品數超2000萬。這意味著,平均一天就有5萬多場電商直播,每天觀看人次超2.6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直播不僅成為一個帶動全產業鏈發展的場景,更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2020直播經濟產業峰會暨中國主播海安行”當晚的“紅紅火火直播展”直播中,商品一經上架便被秒殺一空就是對此最好的註解。
但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蓬勃發展的直播經濟,也出現了一些發展中的問題,比如主播一擁而上、競爭良莠不齊,比如被流量裹挾、數據造假,比如消費者搶到的商品質量不佳、維權困難等,亟需行業從自身不斷完善加以規範。“堅持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經營理念;堅持以法律為準繩,合法合規的商業經營準則;堅持技術驅動創新,科學發展的基調;堅持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弘揚正確價值觀念;強調原創性,展現正能量形象風采”的直播經濟產業商業規範聯合倡議,將有助於各方攜手共同推動直播電商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引領數字消費、釋放經濟新動能。
除此之外,加強行業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做好直播電商、數字人才培養,打造直播經濟產業培訓示範基地等,也是不錯的嘗試。相關舉措為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打造直播經濟城市新名片、助推各地直播經濟發展將有重大作用。
相信伴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再加上政策支持加碼與行業規範到位,未來,直播經濟將更加深刻改變新零售業態,構建產業體系新發展格局,讓消費潛力得到更好釋放,為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動力。(2020年11月02日 人民网)
陳明發《疫後關鍵問題》
問題永遠比答案重要。特別是一個地方“怎樣面對疫後創生”這樣的問題。疫情期間孤立無助、停滯困厄與悲觀低沈等負能量,繁殖得格外快。此刻,若問對問題,正能量自然會誕生。我在抗疫期間一直在懷疑的,是我們再也回不到疫前的世界了。不是在惋惜什麼;而是領悟到,此前許多的不合理處,其實已到了非另辟新徑不可的時候。許多舊事物的死亡與新事物的出現,新冠肺炎加快了其速度。
“理應”出現的新事物,有哪些?怎麼讓它順利誕生與成長?這就是地方創生事業最關鍵的問題。(7.2.2021)
2015年臺灣特色的地方創生計畫
藉由盤點各地方“地、產、人”的特色資源及“創意、創新、創業、創生”等板塊推動的方式,形塑以地方創生產業策略為主軸,透過四大策略方向(如:整合設計人力資源、盤點區域特色資產、媒合跨界合作平臺、創生能量國際化),推動“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以期能達到推動文化、產業、觀光等產業,引導青年人才返鄉的目標。但是,這項計畫並沒有出現顯著成果,這或許與政府預算經費的因素有關,抑或是與整體規劃並沒有太多地方政府及在地企業的參與有關。(蔡鳳凰,借鏡日本經驗發展我國地方特色產業)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