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韓德渥‧必須扭轉社會負能量
國會議員加薪146%的法案通過,在民間幾乎立即引起150%情緒反彈。一件好端端的事,為甚麼突然就變成了“萬惡不赦”的舉措?11年沒有加薪的議員,從4千多令吉調到萬多令吉,在今天的消費水平下,其實真的不能算是很“高薪”。
需知道由於我國的政治制度“奇特”,國會議員不止要關心國事,還要去巡視和解決溝渠垃圾等民生問題。雖然說看溝渠有時可以讓自己亮亮相見見報,增加一點知名度,可是如果看了問題還是不得到解決,卻是會招來反效果的。於是便要找助理去處理和跟進。請助理是議員自費的,一般黨是不會津貼的。反而是當了國會議員給的黨基金會更多一點,只有區區數千令吉是根本不夠用的。當然,20年前4千令吉可能會很好用。
遺憾的是,今天我們的社會充滿的是情緒問題。任何政策不論好壞,只好影響到大家的錢包,就會立刻變得敏感和充滿反擊力量。消費稅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顯然,一切都被扭曲了。這是一個很不好,也很危險的訊號。
當整體的社會力量是充斥負面情緒的時候,便會延伸出很多的負面事件。而這種負面力量一旦凝聚到某個程度後,是足以產生強大破壞力。
我們不能指責人民的情緒。因為面對強大的政府和執法者時,人民相對是無助的。除了發泄謾罵之外,他們著實是做不了甚麼實質事情的。因為不懂法律、不懂會計,甚至每天為三餐已忙得連睡眠都變得奢侈時,他們還可以有甚麼具體抗議動作可為呢?
反對陣營和執政團隊相互的謾罵,雙造各有執政的州屬和“地盤”,卻也未見得交出漂亮的成績。人們見到的只是兩派不斷的相互指責,對民生問題卻只能是百步笑五十。雪州的水供問題糾纏不清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人民面對這樣的政治氛圍,又怎能不充斥著郁悶、感慨和無助的負能量呢?
要改善眼下這充滿負數的大氣候,執政和在野的政黨都有絕對的責任。而不能再相互推卸責任,對各種問題都持隔岸觀火的態度。雙造要做的是不分黨性地集中能量,在惠民的各項政策上攜手合作,努力且快速地把這些政策落實到位;這些項目包括了經濟提振、反貪除暴等。如此一來必能於一定程度上,提昇人民的正面情緒。
因為惟有這樣,才能為國家及人民帶來正面力量和思維。不斷地謾罵揭私,忘了建設和進步,最終沉淪陪葬的只會是國家和人民。
只不過,這種正面積極的正力量合作精神,到今天為止,我們卻還是連半丁點兒都未有
見到。有人曰,今人不如古人是有道理的。
古代專政的帝王尚且知道“罪在朕躬”,今人卻只會說“是你的錯”。(14.4.2015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韓德渥)
Tag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