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些人,農曆新年未必是歡樂的。那紅彤彤的燈籠,喜氣洋洋的歌曲,映入某些人的眼簾,當音符飄進某些人的心坎,卻有莫名的恐懼和傷感。

至少,我是如此。7年前,也即是自2008年之後,每當農曆新年臨近,那一年奔馳在四百多公里的路上,趕回家奔喪的悲傷畫面像似自動按下了重播鍵,在腦海里重複又重複。

當年,父親安葬的翌日是大年除夕,想起從此老家的團圓飯桌上不再有團圓,父親離逝前一個月,用被癌細胞啃蝕得沙啞、柔弱的聲音幽幽對即將離家的我說道:“這或許是我們父女最後一次再見……”,那番話再度回蕩在耳際,縱然努力壓抑,淚水依然奪眶。

傷感,不僅是失去父親的悲與慟。也在同一年,家鄉詩巫發生了一起頗為轟動的母殺子再自殺的悲劇。事發約莫在農曆新年的前一個多星期,審閱著採訪記者描述案發現場的情況,也不由自主地想像那令人驚悚的血腥畫面。母親掐死稚兒,再割腕……那是一種甚麼樣的痛和絕望,讓為人母的帶著既自私又難以割捨的複雜情感,非得讓稚兒隨他而去?

父逝世後七日,我們按他生前的遺願在佛堂安置靈位。巧合的是,父親和這對用悲劇劃上生命句號的母子成了“鄰居”。自此,每一次祭祀父親,也很自然地為這對母子禱告,祈望他們得到真正的安息。

x x x

對新年,你的期待是甚麼?

是一桌子的豐盛佳餚?三五友好的舉杯歡暢?還是挨家逐戶的上門道賀?

也就在父親飄然而去後,我豁然明白,那些年雀躍等待回家的心情是因為明白在距離的另一端,有人心繫著你,見你平安抵達家門咧嘴而笑是無價的珍寶。有一本書《陪伴父母、不留下遺憾的55個方法》,大意是提醒為人兒女,如果你的父母已經60歲,別以為還有20年的光景,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以每兩周回家和父母吃個飯,除夕和年初一回家來計,其實只有55天。還沒讀過這本書的你,也許該找來讀一讀,給自己來個徹底的心靈震撼。

科技帶來的無限便利,臉書的誕生,倒讓我有似近卻又感覺遙遠的感嘆。前些天在茶室用餐,隔壁桌坐著一家子的人,沒有言語的溝通,沒有眼神的交流,大伙兒低著頭對著手機屏幕,時而噗嗤笑,時而手指飛快在鍵盤上按鍵。

想起最近讀到對教養頗有心得的蔡穎卿在一篇文章中就提到“現在的網絡就像一個舞台,人們為了展現畫面或研究心得,而不顧能力地經營片刻生活。但網絡影響的絕對不只是衣食住行的炫耀行為,也剝奪掉很多父母應該用來照顧孩子的時間。”

今天是大年初三,從年初夕到今天,臉書上看到海量的團圓飯照和親子照,蔡穎卿在文章中提到的“曬親情”的字眼頓時又浮現在腦海。當低頭族拍下美食或孩子的照片後,忙著滑手機“分享”歡樂的時刻時,實際上他們已沒有好好享受這一餐,沉溺在科技中已錯過了和孩子相處的最親密時光。

此刻的你,若還如蔡穎卿形容般,沉醉在虛擬世界的分享狀態中,你該抬起頭看看你日漸蒼老的父母,一天天在長大的孩子,比起網絡世界中的朋友,他們更需要你的關注。

惜團圓,錯過了,就不再有重來的機會。(收藏自21.2.2015 星洲日報/綿里藏心‧作者:何俐萍‧《星洲日報》砂州高級新聞編輯)

Views: 9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