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倩:語言的意義在於使用——維特根斯坦語言觀探析(3)

在《哲學研究》中,維特根斯坦改變了對於語言的看法,不再只看重命題式語言,而是説:“當我討論語言(語詞、命題等等)時,我必定是在談論日常的語言。”[7](p120)這即表明,後期維特根斯坦放棄了他早先對於語言的過分理想化的、不實的理解,轉而考察日常語言現象本身。他還談到,縱使日常語言似乎是粗燥和物質化的,但無論是提出或回答某一問題,乃至關於語言自身的討論,都離不開日常語言。在這個意義上,日常語言是合用的。

後期維特根斯坦對語言的不同理解,要求他對語言的意義問題給出新的答案。也就是説,前期維特根斯坦基於人工語言而給出的指稱論回答,此時不再有效了。在《哲學研究》中,維特根斯坦就此問題,給出了如下回答:“人們説:重要的事情不是語詞,而是其意義;此時人們以像考慮這樣一個物件的方式來考慮意義,即儘管它不同於語詞,但是還是與其同屬一類的。這是語詞,這是意義。金錢和人們能夠用它買到的牛。(但是另一方面:金錢和其用途。)”[7](p120)

在維特根斯坦以上的回答中,我們認爲有這樣幾點值得注意:1.他不再將語言理解爲命題的集合,而是更看重日常用語中的“語詞”;2.人們通常將“意義”視爲不同於“語詞”的“物件”或某種實體性的東西,但這種理解本身是有問題的;3.可將語言與金錢做一類比,人們用金錢來買牛,意味着金錢的意義在於其用途;在類似的意義上,語言的意義亦在於使用。有學者指出:“語詞好比金錢,錢的價值不是用來指稱某物,我們雖然也爲商品貼價格標籤,但這正是基於錢可以使用,即用來買東西。”[8]

在以上的討論中,我們已經看到,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第120節,將語言與金錢進行了類比,筆者對其觀點做了比較細致的解析。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由於表達的問題,維特根斯坦就語言與金錢所做的類比,至少在字面意思上,是不太清楚的,或者説還有待於展開。事實上,在《哲學研究》之前,維特根斯坦對此問題有相對清楚的表述。

在《大打字稿》中,維特根斯坦冩道:“若允許將語言自身與金錢相比較的話,那麼自在自爲的看,錢自己什麼價值都沒有。只有當人們用金錢去購買那些對於我們具有意義的對象時,錢才間接地與意義相關聯。”[9]維特根斯坦在此表明,脱離了使用或貿易,語言與金錢自身是毫無價值的。

語言的意義在其使用之中,這樣一種對語言之意義的理解,是一種交往之中的、動態的理解。在這樣的理解中,語言的意義內在於廣泛的交往活動之中,不需要由一個理論來回答。與此相反,指指稱作爲一個理論,預設了一種對於語言的靜態的、扭曲的理解,因此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多餘的。

與語言類似,在一個自由流通的市場秩序中,金錢不僅作爲自由貿易的中介,也具有價格信號的功能。在這樣一種瞬息萬變的、動態的交易過程中,價格的自由浮動,不可避免地具有一種主觀性;而不可能如權力所宣稱的那樣,以行政命令手段所規定的價格,即有一種客觀的社會必然性——那不過是一種對於經濟的靜態的、扭曲的理解。(2018-11-10 愛思想;刊於《雲夢學刊》2018年第6期,頁102-106)

[5][德]格爾哈德·帕普克主編.知識、自由與秩序[C].黃冰源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189.

[6]張慶熊.社會科學的哲學——實証主義、詮釋學和維特根斯坦的轉型[M].上海:复旦大學出版社,2010:136

[7][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M].韓林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89.

[8]陳常燊.語言與實踐:維特根斯坦對“哲學病”的診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22.

[9]轉引自徐英瑾.維特根斯坦哲學轉型期中的“現象學”之謎[M].上海:复旦大學出版社,2005:129.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