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英敬:夢的權利 — 數碼時代中夢的解析(1)

簡介:去年在日本我和另外兩位分別在東京和倫敦的同事一起藉由東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卷叫 做《數碼文化研究》的叢書,共三冊。當然了,目前還沒有中文版本。我現在正在致力於推廣這個數碼文化研究,和包括法國的斯蒂格勒在內的許多世界知名的學者一起,我們建立起了一個數碼文化研究網絡,2012 年起我所在的東京大學作爲日本的代表也參與其中。

兩天前,我在同濟大學做了一個演講,題爲“知識的數碼轉向”,旨在揭示這股新浪潮在跨學科學術研究領域裡的利害關係。那麼今天在中國美術學院,我的演講還是集中在知識的數碼轉向上,但是更多的是從美學和藝術角度出發。其實在日本時我與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的學生有過很多的合作,接下來我也會提到一些。

在三月時我和我的朋友藤幡正樹(他是一位媒體藝術家,也是東京藝術大學電影和新媒體系的系主任)一同參加了在東京新媒體藝術中心舉行的一次研討會(ICC 是全球第三大、亞洲第一座新媒體藝術館),之後我也會再次提到。

一、數字時代下的“夢”與“權力”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夢,或者説做夢的權利。兩週前,我和一群法學家一起參加了京都的一 個研討會。當時我就談到了這個做夢的權利,雖然我還不清楚這個權利在法律條文中的描述 和地位。但是我認爲現在這個權利受到了威脅。到目前爲止我們都認爲其實夢可以被看作是 一件很私人、私密的物品,但是未來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

今天在座的都是美學領域的專家或者實踐者,而我認爲做夢,不論是個人角度還是集體角度, 其實都可以被看作是一項藝術活動,因爲藝術家們其實都是所謂的“做夢的專家”或者説是 社會裡的“夢想家”。所以意識到當今夢境在數碼時代的處境,了解夢境的技術,以及其對於藝術活動的利害關係等等,這些其實是很重要的。

從法律和認識論上來説,其實夢的地位是很複雜的,因爲夢是一個超越有意識的主體的概念, 所以這樣來説其實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夢的地位都是很有趣的,因爲它很混亂,也 很難被界定和描述。

如果把它當成一個法律問題來看,其實這也與藝術家息息相關,因爲往往一項關於夢境的新 技術開始走向社會化和經濟化,藝術家就會被直接牽涉到,因爲這些都是他們的研究和活動 領域。所以這個做夢的權利也變得越來越經濟化: 因爲它開始具有經濟價值。要注意的是,這裡我所指的“經濟”,指的不僅僅是商業化,同時也是一種欲望上的價值。所以我認爲現今這個關於夢的議題很現實,因爲我們正處在這個技術發展的時代。

剛剛提到的我在三月時組織了一場主題是“數碼時代下夢和權力”的研討會。其實這個主題 中提到的“夢”並不是一個很模糊的主題,它指的就是“睡眠”以及“做夢”這樣一個生理 及心理活動。這樣做的目的是邀請人們來思考一下夢的技術化以及探討一下在當代社會中 “夢文化的危機”這個問題。

舉個例子,幾乎每一個參加研討會的人都會提到喬納森·克拉里的書《24/7: 晚期資本主義與睡眠的終結》(Jonathan Crary 是美國當代著名藝術史家,視覺藝術、電影、攝影研究專家, 哥倫比亞大學當代藝術與理論邁耶•夏皮羅講座教授,“區域出版公司”(Zone Books)的創始人)。我認爲這本書的重要之處就在於它指出了在 21 世紀的資本主義下睡眠已被全天候、不間斷的當代生活方式所打擾,最終導致了“睡眠的終結”。他爲人們拉響了警鐘,就像他書裡冩的:“在全球各種富裕行業中,曾經的消費主義已經擴張成了一種 24 小時全天候的個人化、個性化的技術以及強制性的溝通活動。” (2016-04-28 講者: 石田英敬 [東京大學] 翻譯:姚雨辰;https://www.caa-ins.org)

Views: 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