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主張把美國科幻小說引導到智慧小說的水平,把對於核文明一直寫了許多反省與考察文章的鮑涅卡特,以及現在認為必須重新評價的奧威爾兩人,認為最值得期望的資質合乎禮儀(decency)和"親切"組合在一起而共存於內心的人,特別把他們對年輕人作了一番描述。decency一詞,是鮑涅卡特小說的根本精神,奧威爾回味參加西班牙市民戰爭殘酷經歷的《加泰羅尼亞讚歌》上說:"非常奇妙的是,由於在西班牙的全部經歷,使我對人的信賴沒有動搖,不僅沒有動搖,反而對人的優美更加信賴了。"評論奧威爾的《水晶的精神》作者伍德柯克,分析了《一九四八年》之後這樣說:"這個世界上,精英人物的分離獨立終於完成了。因為精英人物已經不是社會性的存在,而是政治性的存在。不是傳統性的存在,而是基於意識形態的存在。為了使企圖改變這牢固的金字塔形社會的活動無法出現,黨靠改寫歷史想把過去完全改了,其次是想把使用的語言抽掉骨頭,企圖把自由啦,正義啦,像樣子的人啦,僅僅表現如此概念的語言早已不存在的狀況創造出來。"我這是從《奧威爾的整體像》日譯本引用的,同時也希望decency一詞用日語難以恰當表達這一點給以理解。譯文寫的是"真正人的親切"所以我就援例了,本該譯作"莊重體面"的。(晶文全書,奧山康治譯)

去年,我以一向稱之為我國現代人道主義者法國文學家渡邊一夫一生中的思想、生活為題,向青年人連續地作了報告,那時我想到,30年代的渡邊一夫在理解瓦雷里的一節詩里找到關於"親切"一詞另一定義。

1940年法國敗北的時候,這一年是日德意三國同盟成立的一年,而且也是大政翼贊會開始活動的一年。在當時國際的、國內的帝國主義、極權主義甚囂塵上的形勢之下,有人要求渡邊寫文章談法國之所以敗北的文章。渡邊是以研究法國文學和文化為職業的,而法國又是日本的同盟國納粹德國的敵國,如果他為敗戰國的法國辯護,那就等於和大政翼贊會的國民總意相悖,這純粹是"踩聖像"1的故技重演。渡邊毫不妥協,堂堂正正的文章,充分表現了他異乎尋常的勇敢。


註1:1628-1857年之間的日本江戶時代,嚴禁天主教活動。統治者對於可疑的信徒,一律強迫他們從聖母瑪麗亞像和基督十字架像上踩過去(譯注)。


渡邊在文章中引用了瓦雷里5年之前在母校塞特高等學校,對他稱之為"明天的人"的青年人們說的話。他說,現在歐洲某些國家的青年們,"在創造同國家明確規定的目的和社會機構完全吻合的人這一計劃之下,接受完全相同的培養與訓練。也就是國家在製造為它效力的國民。"瓦雷里對此作了分析,接下去他說:"我以為,精神自由和文化上最細緻的產物,用這樣的對知性的強制,會使它衰退,這是非常可怕的。"

不出瓦雷里所料,德國造就出為國家效力的國民之後,便急不可待地發動了戰爭,侵略了培育了精神自由和文化上最精細事物的法國。但是渡邊在當時就明確說過,他對法國青年寄予厚望,幾年之後德國絕對一敗塗地—這和日本帝國的敗北是有聯繫的—而對此確信不疑。

渡邊一夫譯的瓦雷里的《精神的自由與文化上最精緻的東西》提到的"親切"上,我想另外加上一個定義。因為,擁護我所說的社會性的"親切"二字含義的人,希望他們至少站在"精神的自由和文化上最精緻的東西"一邊。一旦提起這句話,我們眼前看到的,難道不是我國今天的社會失掉了許許多多的"親切"所具有的社會性的東西麼?總而言之,今天的日本社會,對於"明天的人"的青年人的教育,正是一心一意地製造對國家效力的國民,而且是製造效力極佳的、對於誠如加耳佈雷斯1所說的"新興產業國家的日本模式非常效力的國民,讓精神的自由和文化上最精緻的東西衰退也在所不惜。這種傾向才是確確實實的讓青年們看不到"親切"的具體所在而帶來的結果。

註1:加耳佈雷斯(Galbraith,John Kenneth)1908-,英國經濟學家、教育家、作家(譯注)。


也許馬上就得到這樣回敬的話:從世界現狀來看,社會主義國家的教育才是製造效力於國家的國民的典範。我根本不想拿中國和蘇聯同納粹德國相比擬,但是,關於前面的質問,如果把波蘭的自省活動考慮進去,我以為批評的可能正確。儘管承認它,但是,如果日本在這一點上甘當美國的走卒,並且更加奮進,製造對日本式的"新型產業國家"高效率地效力的"明天之人"的態勢強化下去,那麼,現在業已顯而易見地使日本人社會和日本人素質大大變形的裂痕,就只有愈來愈大了。

我彷彿故意逆此大勢而行一般,我對日本"明天的人"—也許被說成純粹是作夢—決心期待的倒是如下的理想狀態:日本的青年人應該自我培養精神上的自由和文化上最精緻的東西,使自己的力量足以在最近的將來,對於蘇聯和美國的核對峙,擔當起使它們走向廢除核武器的媒介國的角色,為此而修正現在日本前進的軌道。假如瓦雷里活到現在而且依然活動,他一定努力使法國成為與今天的法國完全相反的國家,即:他一定要求他的國家為了使歐洲緊張的核局勢朝向緩和的方向發展。因為那樣的法國才是堂堂正正地創造精神的自由和文化上最精緻的法國,使社會性的親切生機勃勃的法國人的國家。

這是今年我第一次在聽眾面前講話,我想按上述想法加以引伸,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比照在報刊上發表的短文寫成這份草稿。給10年之前也是花了一年時間在雜誌《世界》上發表的"面對狀況"作個結尾,現在我正準備寫"再度面對狀況"的文章,它的出發點,我想就以這個草稿充當。此後,我要使生活於書齋的自己站在同社會狀況的交接點上發言,在文章上重新審視著自己論述,當然,盡可能地用這種方法寫。最後附帶提一下,我的兒子現在已恢復健康,信心十足地要像他喜歡的音樂家斯卡拉蒂(註)那樣活那麼久。


註:斯卡拉蒂(Scarlatti,Alessandro 1660-1725),意大利歌劇和教會音樂作曲家(譯注)。

Views: 6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