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義的諸多成就之一便是將“人格”的觀念引入了人的言論,它讓我們看到,自由或不自由的言論最終會給人打上不同的人格印記。

自從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的經典名著《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明》(1860)問世以後,人文主義(humanism,簡稱“人文”)便成為歷史學家和思想史家常用的說法。“人文”有不同的側重,有的用它來泛指人的尊嚴,用以區別中世紀以上帝為中心和文藝復興以人為中心。有的用它來指人文學者們(humanists)所傳授的課目,也就是“人文學科”(studia humanitatis)——歷史、倫理、詩歌和修辭。這四門課是西塞羅和其他羅馬學者認為特別“人文”(humane)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學者延續了這一看法。他們認為,人之所以為人,全在於人有言論,並能區分是非。

有所言論不只是開口發聲和說話,而且更是用以區分是非,對錯的言語行為,這就需要人能夠積極思考和獨立判斷。言論因此成為一種尋求真理和真實的知識形式。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拒絕中世紀的經院主義,針對的是它的語言和它的邏輯。經院主義的語言缺乏古典的文明氣息,因此而粗魯野蠻,它的邏輯枯燥無味,少有變通,無以應對人生複雜的倫理問題。人文主義以一種新的眼光看待語言,認為語言不只是一種交際手段,而且是一種體現人的尊嚴的自我認識、自我實現的形式。這樣的語言當然不是在權力逼迫下的違心之言,而是自由的言論。

英國歷史學家布洛克(Alan Bullock)在《西方人文傳統》(1985)一書中把“人文主義”看作是一個新的“知識運動”,“人文主義指的基本上是古典學問,即閱讀、理解和欣賞古代世界作品的能力”。因此便有了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的三個主要主要特征:奠立於道德哲學和掌握修辭學基礎上的自由教育、把古典作家作為典範和智慧的源泉、肯定人通過教育和學習來自我完善。這些都體現在個人話語中那種自由精神、獨立意志、道德判斷和文化修養。

17世紀英國詩人彌爾頓對自由言論能實現人的尊嚴和自我價值有過經典的論述。他在《論出版自由》(Areopagitica)中回顧了古典時代的言論狀況。希臘的雅典只有兩種書籍受到政府關注,一是褻瀆神明的言論與無神論,一是誹謗。除此之外,即使是色情或否定“神明”的書籍也都不會引起關注。在希臘城邦拉西第夢(Lacedaemon)甚至連斷言該城女性都不貞的書籍也有,可見希臘對書籍的限制尺度相當寬鬆。羅馬對書籍的尺度同樣寬鬆,雖有作家因詩句荒淫而被驅離,但是作品卻沒有遭禁。當羅馬皇帝成為基督徒之後,只有異教徒與對基督教純然謾罵的文章才會被禁止,早期的教會讓所有人憑借自己良心去決定什麽書籍該閱讀或不該閱讀。直到公元800年,教皇才因政治統治與宗教理由開始禁書和焚書,後來只要是不合於教會口味的書籍都受到限制,最後更是規定所有書籍、小冊與紙張,都必須經過同意與核發執照才能印刷。這是中世紀最黑暗的事情。

因此,鉗制言論不是從文明傳統繼承而來的,它是蒙昧專制的發明,而隨之發生的便是中世紀的人性壓制、思想窒息、喪失尊嚴和人格扭曲。人為什麽需要自由言論?為什麽有自由言論比沒有要好?好在哪裏?現代憲政法治和民主觀念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因為自由言論有助於民主自治和追求真理(真實)。前一個是政治的理由,後一個是人文的理由。在民主憲政的制度中,第一個理由優先於第二個理由。例如,民主自治被認為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核心價值,也被視為憲法制定者的願意。制憲者從民主自治出發,著重言論的政治面。後來,追求真理的價值在“意見的自由市場”(free marketplace of ideas)觀念的推動下同樣受到了重視。“意見的自由市場”是一個比喻,指的是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在自由的競爭中讓優者(往往是真理或真實的東西)勝出,它相信觀念的自由交換有助於發現真理。

然而,從歷史來看,尋求真理的理由比民主自治的理由更早出現,原因很簡單,在人文思想已經得到傳播的文藝復興和理性主義時期,還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民主憲政。人文思想因此成為自由、理性言論最初的推動力量,彌爾頓便是為此做出重要貢獻的思想者。他讚揚人類的理性,認為真理可從言論的交鋒中勝出,而這種對真理的尋求本身就是人對自我實現和道德價值的定位。

彌爾頓譴責言論鉗制,不僅因為政府禁止言論是一種濫權,而且因為那些以審查公共言論為職業的人往往都是最具奴性媚骨的,他們既無知又思想懶惰,但卻特別傲慢、跋扈、蠻不講理。就在他們對言論者進行壓制的時候,他們也一點一點地扼殺了整個社會的政治活力。一個沒有言論自由的社會是沒有政治活力的。即使某些言論存在危害,最好的對策也應該是讓智識獨立、道德投入、政治機敏、能仗義執言的反對者挺身而出,予以反駁。政府審查與管制言論,只會鼓勵個人逃避這樣的責任。

言論的自由能鼓勵人變得自信、自尊、誠實、善於思考和勇於擔當,如果大多數國民缺乏這樣的品格,那麽社會便會充斥唯唯諾諾的阿諛奉承之徒,他們被人瞧不起,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因此特別沒有自尊。他們諂媚、虛偽、淺薄、偏執,在公共事務或政治面前,他們要麽盲目順從,要麽逃避和隱匿,他們既不知道如何說話,也無話可說,因此只能是思想空洞、人格低下。

人文主義的諸多成就之一便是將“人格”的觀念引入了人的言論,它讓我們看到,自由或不自由的言論最終會給人打上不同的人格印記,而不同的人格印記也一定會以榮譽與羞恥,美德與墮落、尊嚴與奴性的區別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表現出來。

Views: 6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